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表达之技巧

2015-03-25王厚庆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感染力激趣激情

王厚庆

摘 要:教师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语言运用的能力及学习效果。语文教师承担的是母语教学的任务。语文教学,首先就是语言教学,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课堂语言必须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激情;锤炼;变化;激趣;感染力;直观形象;幽默风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课堂教学语言是介于生活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形式的语言。即经过筛选的、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生动活泼而又庄严周密的洗炼的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更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更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变得为学生所乐于接受,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及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收到较好的效果,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语言要充满激情,富于感染力

现行语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但是,由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篇目的内容同当今的现实生活有较大距离,加上学生本身的生活阅历有限,其认知水平、审美情趣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这些作品的内容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教师的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底。重视感情是人的通性,许多典范之作之所以成为典范,也就是其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如教材《金色的鱼钩》、《 难忘的一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些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师在教学这些作品时,首先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对所教的内容融汇贯通,然后以饱含激情的语言渲染出教材或悲壮、或凝重、或热烈、或凄清等的真实情境,不仅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这种特定的教学氛围,还会不断诱发教师的教学灵感,以致妙语连珠,意趣横生,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更加生动、透彻而充满情趣。这样,就会消除学生和作品之时代、地域情感等方面的隔膜,使学生受感染,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易学、乐学,接受所教的内容。

二、教师语言要直观形象、幽默风趣

语言毕竟不同于绘画、雕塑等,它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在人的大脑中形成形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时时以一种极具立体感的语言,从视、听、嗅、触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可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或形象的比喻把表述对象直观化,变为让学生看得见、听得到、闻得出、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易于接受。例如,修改病句有一条原则,即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学生在修改病句时却往往习惯于运用“肢解”的办法——把有毛病的词句硬是剜出或砍去。这样,句子是通顺了,可其表达的意思却比原句缩减了不少,有时甚至会出现内容迥异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我让学生懂得:病句如同病人,如果一个人上肢或下肢患了一点小小的伤病,大夫给他治病时却砍下了他的一只胳膊或一条大腿,这究竟算不算治病呢?这样一比喻,学生便恍然大悟。并且让学生修改“他穿上了一件灰上衣,一顶蓝帽子”这一病句,学生知道再也不能把“一顶蓝帽子”直接砍掉,只能在其前面补一个动词“戴上”或“戴”与之搭配,句子通顺了,原句意思也没有改变。这样,修改病句的质量显著提高,其效果比起一味阐述道理,强调概念省时省力,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当幽默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气氛时,不但学生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效应,老师的水平也能超常发挥,取得极好的效果。为什么相声、小品的表演者,当他们听到观众的笑声、掌声时,越发表演得好,越能淋漓尽致地发挥?道理亦然。

喜欢幽默风趣同样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教师的语言富有幽默感,自然会使学生喜闻乐道。但是,要使这种幽默风趣真正产生出美感让学生觉得是一种享受,打心眼里佩服,却必须把握好一个“度”。教师不同于演员,他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不能刻意追求幽默风趣;教师尤其不同于那些演小丑的演员,不能以庸俗的笑料或者是用有损别人的手段去迎合少数人的不健康心理。

风趣幽默的语言必须以丰厚的学识和机敏的应变能力为前提,应通过一些随机的“点化语”或“插入语”化平淡为神奇,才能产生魅力,让学生在欣赏美中获得知识,受到熏陶教育。

三、教师语言要富于变化,利于激趣

教学中,如果教师长期只是用自己习惯的那种单一的表达方式去讲解、提问,肯定容易导致学生厌倦,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其实,教材中不同的文体本身就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即使是同一类文体也由于作者的艺术风格不同而异彩纷呈。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心理,不断变换自己的表达方式,把每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尽力体现出来。仅就一节课而言,教师亦可不断变换自己的语调和语气,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儿活泼、时儿严肃……尽力做到抑扬顿挫,便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讲解如此,提问亦如此,不要总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居高临下地发问,适当变换一下角度,把学生凝聚到自己的周围,和同学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产生“教”与“学”的共鸣,这样效果会大不一样。一个老师在教杜甫的《春夜喜雨》时,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曾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她说:“这首诗主要表达春雨悄然而至的喜悦心情,对于这一点,全诗别的句子我都能理解,唯独不明白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与‘喜字究竟有什么联系,谁能帮我解答这一疑问?”由于教师站到了学生的立场上说话,首先会使他们感到亲切、新颖;同时,问题有一定难度激发了学生积极探求的欲望,人人力争帮助老师解决眼前的疑难,从而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积极状态。

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探索,锤炼教学用语,研究语言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准确明白,符合语法习惯,逻辑性强、保持汉语的规范化,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汉语的典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汉民族语言的艺术魅力,使自己的知音_____学生产生共鸣,乐学语文、学好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感染力激趣激情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Pygmalion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如何提高电视播音的感染力
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提升吸引力感染力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