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历史记忆能力

2015-03-25李艳伟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记忆法条约记忆

李艳伟

摘 要: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老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不断地在实践中去探求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学习新知识,指导新实践,为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做出努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记忆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记忆力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教师从一开始导入新课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堂成功课的关键环节之一。设计妙趣横生、形式多样的导入语,能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因素。除了上述这种以历史事件导入外,常用的导入法还有故事、谜语、诗歌、音乐、电影、典故导入等等。

其二,提高阅读教材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阅读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的核心内容。从历史学科来看,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的能力。提高读史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堂阅读时,教师就要给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教材,边学习边思考,疑难的地方要求作上标记,以便在听课中加以解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和质疑问答,主动学习和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既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在具体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中学历史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如在新的知识比较中设疑,和现实生活联系处设疑,课本没有充分论述的地方设疑,自己学习难点上设疑等,使学生在具体的历史学习实践中提高提问题的能力。

其三,指点方法,培养能力

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什么事,这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容易遗忘或混淆,须知古今中外发生的史实浩如烟海,要把如此众多的史实记住的确不容易。因此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地记住历史。

1、巧记一些特殊年代发生的历史事件

有些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有特点,要么是几个数字按大小排列,要么是有规律地重复,要么是月份和日期一样。例如下列时间:200年官渡之战、222年孙权称王,三国鼎立最终形成、1234年蒙古灭金、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1771年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1661年郑成功开始收复台湾、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由此引起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1936年12月12日发生“西安事变”,史称“双十二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史称“七七事变”、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等等。这些时间由于具备以上特点,十分容易记忆,可以让学生根据规律记忆,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复记忆法

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强调反复学习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人是有情感和思维的动物,人的记忆肯定会受到各种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不可能过目不忘,记忆的东西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因为记忆力的产生是由于客观事物对人的感官的作用,传入大脑,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活动,形成一 定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在大脑皮层上保存下来,便产生了记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人们学习记忆保持和时间推移的关系通过实验做了深刻研究,结果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识记内容后的20分钟内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9小时后遗忘66%,1天后遗忘69%,2天后遗忘71%,6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其变化情况心理学界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得知,想要保持记住所学知识,必需在遗忘前趁热打铁,及时重复学习过的东西。这样在不断地重复学习中就能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众所周知,适量做相应的练习题就是巩固和深化记忆的最好手段。

3、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比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还有可把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与清末的“门户开放”进行比较等等。

4、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忆

在引导学生记忆中英《南京条约》的“五口通商”时,用字头记忆为“宁、上、广、厦、福”,用谐音法记忆为“能上广州一下就幸福了”解释:“能(宁波)上(上海)广州(广州)一下(厦门)就幸福(福州)了”。记忆中英和中法《北京条约》的内容时,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准(许)天天陪酒”解释:“准”——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天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谐“赔”音,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酒”——谐“九”音,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用同样方法记忆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即割台割辽等;“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厂”——在通商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

5、提炼“核心词”法

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如:例1、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口岸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的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例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可总结为“四提倡,四反对”。例3、一五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可总结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即武汉长江大桥;宝成和鹰厦铁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钢无缝钢管厂、一汽、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机床厂。

猜你喜欢

记忆法条约记忆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条约解释中的拟制因素
高中数学学习中公式的记忆法则
记忆中的他们
记忆翻新
农民需要“不平等条约”
全面解读《视听表演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