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藏家族的前世今生——毕晓普家族(下)

2015-03-25蒋成龙

世界博览 2014年19期
关键词:图录毕晓普赫尔

蒋成龙

随着时间的推移,赫尔伯的玉器收藏系列越发成熟。藏品不仅精美绝伦,更是包罗万象,极具收藏和研究价值。他的藏品数量如此庞大,品质如此之高,甚至已经凌驾于大英博物馆精美的玉器馆藏品了。此时,赫尔伯开始意识到如此珍贵的藏品已不仅仅是他的个人兴趣爱好,更是全体人类的共同财产,是远古人类为后人留下的丰富遗产。这些藏品更应该为世人所认识,让更多的人得以一窥伟大的先人智慧和璀璨的东方文明。

为了将这一理念付诸实施,他开始着手为自己毕生所藏的玉器寻找一个最终归宿,而他常年任职理事并持续赞助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就成为了首选地点。于是在1902年4月21日,也就是去世的6个月前,赫尔伯正式签署了协议,宣布将自己的玉器收藏系列捐献给上述博物馆。他甚至还专门立了遗嘱,特意交代了一些细节,并委托妻子和其他受托人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作为这批珍贵赠品的重要部分,一套设计精美,制作精良的图册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应当不惜代价地做到尽可能高的水准。图册中应该体现这些玉器的具体形态,清晰表达他们的艺术、历史、考古、地理位置等尽可能详尽的信息,为日后的参观者和研究人员提供更多参考数据。

为此,一个由28人组成的创作团队陆续被募集而来,其中包括Dr. Stephen W. Bushell, George F. Kunz, Dr. Robert Lilley等著名学者和艺术家,每个团队成员都是各自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除了图册本身的绘制外,还有大量科研和调查工作需要完成。在针对玉器的研究方面,其领域之宽泛,手段之丰富,样本之全面,在当时几乎不亚于任何单一矿物的最高研究水平,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矿石的研究包括但不仅限于其比重、韧性、压力测试、化学成分、显微分析、光学分析、原矿分析等常规项目,甚至包括其声学分析、开采过程、考古数据等。当然,诸如切割、雕刻、抛光、钻孔、镶嵌等工艺手段也在研究范围之中。此外还聘请了数位中国和日本的相关专家对团队进行指导,并由赫尔伯本人亲自监督以确保最终出版物以高水准示人。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套图录最终被定名为《毕晓普收藏:玉石、器调查与研究(The Bishop Collection.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in Jade)》,由组委会委托De Vinne出版社,Stikeman工厂负责印刷制作,于1906年总共限量出版了100套,随后即销毁了母版。就工程量和其精致程度来说,单套成本高达上千美元。

按照赫尔伯本人的遗愿,除了毕晓普家族本身的成员外,绝不允许任何其他个人持有,更绝对不允许进行销售。该书只赠送给大型艺术或科研机构进行研究使用,或皇室成员进行收藏。笔者了解到,在我国故宫博物院也藏有此书的一份拷贝,相传是当年赠与慈禧老佛爷的。这一套拷贝的书面由中国传统红色为底,正中绘制了一条翱翔天际的金色祥龙。遗憾的是,不知何故,该书原本两册一套,如今却只剩下其中一本了。

这套图录制作得如此精美,所投入的精力和财力如此巨大,以至于在1906年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的《The Printed Catalogue of the Heber R. Bishop Collection of Jade》一书中如此描述了这本书的价值:

“这套图录无论在科学还是艺术领域中,到目前为止,可能算是最为庞大全面的出版物了。这么说或许不太恰当,但是这套图录的整体制作成本甚至比《奥杜邦的美国鸟类》一书高出一倍……”

仅一套图录就已经如此考究,可见赫尔伯对藏品的珍视程度,对档次和品位的追求,对细节完美程度的重视,毫不夸张地说简直近乎“矫情”的程度。然而,他的“矫情”还不仅限于此。

赫尔伯的遗愿中除了对图册品质的要求等之外,对这批捐赠品还有另外一个要求:大都会博物馆必须为这批藏品提供一个独立展厅,其内部装修、装饰和家具等一切环境因素必须百分之百完全模拟赫尔伯自己私宅中的陈列室布置,不得有半分差异。

这一要求被博物馆所接受,但是实施过程却颇为艰难。听起来,原样复制一个房间的陈设对于专业博物馆及文保团队来说并不困难,但实际上,这一要求真的是几近苛刻。要知道,赫尔伯私宅中的陈列室可谓金碧辉煌,极尽奢华,其中布满了法国路易十五风格的家具和展柜。有专家指出,这间陈列室的豪华程度,除了在法国凡尔赛和德国波茨坦这两个皇室聚集的城市之外,恐怕再也难以找到可与之媲美者了。

当然,赫尔伯本人也清楚,无论在艺术审美还是资金实力上说,这一要求对大都会博物馆都过于苛刻,但他对品质的追求决不能因此妥协。为了让展览的最终效果与他的预期相符,赫尔伯又单独捐赠了5.5万美元用于展厅中家具的制作和安装,并委托位于法国巴黎的阿拉德兄弟公司(Allard Frères)进行制作。制作家具使用的材料从木材、玻璃到一钉一铆,都要使用品质最为上乘的材质。不仅如此,赫尔伯还亲自前往巴黎,亲自监督并指导了家具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并且又额外捐赠了5万美元以确保该展厅能够如期望般地正常维护和运营。

最终,光是为了准备展厅的装潢就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直至赫尔伯去世后才正式对外开放。毫不夸张地说,即便不说玉器,光说这批家具都可以被当做极具价值的艺术品进行收藏了。直至展厅正式落成之后被冠以了毕晓普大厅(Bishop Hall)的名称,一幅赫尔伯·雷吉纳德·毕晓普本人的画像被悬于远端正中的墙壁之上,得以让他永远守护着自己珍视的藏品,毕生的挚爱。

略带疑惑的现状

赫尔伯·雷吉纳德·毕晓普一生的收藏显然不仅限于玉器这一单项。然而无论从收藏、艺术还是学术等多方面来说,对大都会博物馆的这批赠品当属其中佼楚,也最被世人所知悉。遗憾的是,无论针对藏品本身还是毕晓普家族在艺术品和古董收藏领域的后期传承,笔者个人或多或少都感到一丝英雄迟暮的心情,略为伤感。endprint

自毕晓普大厅公开对外展出之后,那惊世骇俗的豪华展厅和精美绝伦的玉器藏品就得到了世人的称颂和赞美。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这个梦幻般的展厅已经从大都会博物馆中移除,再也难觅踪影。有关这个展厅的最终去向,笔者能够追溯到的最晚记录来自“美国东方学会1945年合订本(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945)”中的一篇文章:《玉的全面介绍(Comprehensive Bibliography of Jade)》。当时,毕晓普展厅仍然在大都会博物馆二层东北侧的206号展厅之中对外开放。

为此,笔者特意向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中国艺术部主任孙志新博士咨询了该展厅以及展品的去向。遗憾的是孙博士本人并不清楚该展厅何时何故被博物馆移除,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远早于他在该博物馆就职的时间。据孙博士介绍,毕晓普收藏系列中的部分藏品目前在222和220号展厅进行长期展览,还有部分在博物馆的“阿拉伯、土耳其、伊朗、中亚和晚期南亚展厅”中展示。

未展出的藏品全部被保管在亚洲艺术部仓库之中,偶尔取出以供部分短期或主题展览使用。包括“毕晓普玉器收藏展(Bishop Jades 2005)”、“卓越与优雅(Excellence and Elegance 2007)”、“万物之色(Colors of the Universe 2012)”以及“小欣喜(Small Delights 2013)”几次主题展览中都有部分藏品展出。孙博士还表示,这些珍贵的藏品还会在大都会博物馆日后的各种展览中公诸于世。

直至赫尔伯于1902年10月在位于5号大街881号的寓所中去世时,他的遗孀和8个子女仍然在世。他将评估值约合350万美元的部分遗产分给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及近亲属们。此外另立了一份专门的遗嘱,将其中5万美元用作图录的研究、设计和制作,以及价值5.5万美元的铁路公司债券委托给弗朗西斯·C·毕晓普(Francis C. Bishop,儿子之一)、莫塞斯·泰勒(Moses Taylor,女婿之一)、亚历山大·J·帕特森(Alexander J. Paterson,自己多年的秘书)和大都会博物馆高级副总裁,作为玉器展厅的建设和装潢费用。遗嘱中还提到一批银器收藏品的归属权,在妻子去世后才能由4位儿子继承。

尽管对于在世近亲属的遗嘱没有公诸于世,但是笔者有理由相信,作为一位对艺术品如此热爱和执着的收藏家,赫尔伯应该还有其他藏品被亲属继承。此外,上文也提到过,他的家族成员也有权持有“图录”的部分拷贝,留下一些作为纪念也是无可厚非的。可惜,自赫尔伯本人之后,毕晓普家族似乎从此渐渐淡出了收藏行业,再也难觅踪影。根据笔者的了解,目前能够确切追溯到的毕晓普家族后人之一长期生活在中国,从事投资与媒体行业。直至本文截稿之日,笔者原想对这位名门之后进行一次采访,可惜暂时未能有缘一见。

时过境迁,岁月流转。直至百年后的2009年,世界著名拍卖公司佳士得在纽约洛克菲勒广场的秋季拍卖会上,两件参拍物品立刻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力。

经典传承亦或英雄迟暮?

两件拍品均在同场拍卖中成交,并被同一位神秘买家以电话委托形式拍得。通常情况下,在预估价格1至2倍的价格成交比较普遍,但这件玉碗的成交价格却以大于10倍的价格成交。更值得人寻味的是,从起拍到成交,仅仅几次出价,每次出价的幅度之大也令人瞠目结舌。直至最终连买主都没见到,被人以电话委托的方式拍得此物。

这两件藏品出现在同场拍卖会上,倒是大大省却了收藏者们一番工夫。因为这本《The Bishop Collection.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in Jade》可以说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证明该藏品曾归赫尔伯·R·毕晓普本人所有的证据。同时,也是目前为数不多,且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圆明园流出玉器”图录。参考近年来国际拍卖市场上明清藏品的成交价格和成长趋势,无论瓷器、玉器、字画和家具都频频曝出黑马,让人为之感叹。如此看来,两件藏品如果同时入手,绝对是珠联璧合,如虎添翼。当然,其价值在整合之后也将成倍翻升。

这两件拍品的现身和成交令笔者甚感惊奇,同时也感慨万千。

看来正如笔者的推测,赫尔伯仍有部分藏品被家族成员所继承。除了遗嘱中提到的银器之外,其它类别的藏品也被分别留给了他当时的在世亲属。而这本精美的图册本就数量有限,经过百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尚有部分存世,并由私人持有。

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曾经如此辉煌的收藏泰斗,如今却无法靠后人再度延续辉煌。藏品一旦分散,今后将很难形成系列,最终被分批蚕食,流落四方。而且,赫尔伯当年的遗嘱明确表示“图录”不可被出售。虽然可以理解为“图录”问世后不能以销售为目的进行传播,但如今无论任何原因在拍卖会上看到这样的成交,尽管经济价值不负毕晓普先生的厚望,笔者心中仍然还是一阵莫名的伤感……■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录毕晓普赫尔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图录选(16)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图录选(19)
邯郸学院藏太行山文书图录选(14)
毕晓普 澳外长“删涉华文字”引党内不满
求解拉普拉斯方程柯西问题的截断赫尔米特展开方法
2《步辇图》:初唐汉藏关系图录
Reflections on Elizabeth Bishop’s The Fish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关于赫尔维茨ζ函数导数的积分渐近展开式
伊丽莎白·毕晓普与玛丽安·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