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国家强力“打大老虎”
2015-03-25蒋生元
蒋生元
腐败是困扰许多非洲国家的一个顽疾。为了遏制腐败事件的高发态势,不少非洲国家近年来纷纷采取多种形式的反腐措施,标本兼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一些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的非洲国家则从反面彰显了反腐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卢旺达:总统带头公布财产
提起卢旺达,许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是大屠杀,毕竟那场发生在1994年导致百万人死亡的特大惨案震惊了全世界,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然而,出乎许多人意料之外的是,卢旺达这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17美元、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贫穷国家在反腐败方面走在了大多数非洲国家的前列,而这要归功于卢旺达有个好总统,保罗·卡加梅。
自2000年上台以来,卡加梅对腐败实行“零容忍政策”,尤其是对政府官员。在他的推动下,卢旺达出台了《2020年远景规划》,把反腐提高到国家治理的最高层面。2003年,卢旺达出台了防止和制止腐败的《第23/2003号法》,规定任何人的资产如明显增加却无法证明其合理合法性,就被视为犯有“资产非法增加罪”,将受到法律的惩罚,这使卢旺达的反腐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卢旺达政府建立了强有力的反腐机构“国家反腐咨询理事会”。该理事会由国家监察员办公室(2004年成立,职责是监督政府部门)、国家检察署、最高法院、国家情报和安全局、国家警察署、地方政府部和司法部等部门组成。此外,政府发动公众参与也是卢旺达反腐的一个特色,国家监察员办公室鼓励人们通过匿名信件或邮件举报腐败行为或提供线索,并在报纸和网站上定期公布反腐败成果和案例,以起到警示作用。
在反腐方面,卡加梅本人率先垂范,不仅向公众公布了他的财产,还从来不收礼物,生活简朴,与他交往过的人都认为他“非常正直”。他还对他的手下实行反腐“零容忍”。2008年,他的亲信、总统府财务主任杰维尔·穆仁兹因涉嫌腐败而被调查。一年后,穆仁兹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万卢旺达法郎(约合人民币1400元)。卡加梅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腐败官员必须把贪污的公款吐出来。”与此同时,几个部长级高官也因贪污腐败而锒铛入狱。除了“老虎”要打外,卢旺达政府连“苍蝇”也不放过:南方省一个名叫泰迪的商人因向官员行贿5000卢旺达法郎(约合人民币7元)而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罚款1万卢旺达法郎。这起涉案金额并不大的案件极大地震慑了卢旺达社会各界,导致许多人都不敢腐败,社会上的贪污腐败现象急剧减少。
卢旺达的反腐成绩赢得了国内各界和国际组织的积极评价和高度赞扬。根据“透明国际”组织的报告,2013年,卢旺达在非洲最不腐败国家中排名第四,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50位,比其南边邻国布隆迪高出了100多位。同时,反腐行动有力推动了卢旺达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3年的报告显示,2001-2011年,卢旺达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8.2%,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第十个国家,成功地使100多万卢旺达人脱离了贫困。
塞内加尔:女总理强力“打虎”
塞内加尔的反腐也与一位强人有关,而且还是位女性,那就是政府总理阿米娜塔·杜尔。2013年9月,阿米娜塔·杜尔上台时,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她是该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总理,以强力反腐而闻名于国内外。此前,她担任塞内加尔的司法部长,发起了大规模的反腐运动,对现任和前任官员进行审计调查,结果处罚了多名腐败的高级官员,其中包括2013年4月参与非法集资、大肆敛财6940亿西非法郎(约合10亿欧元)的前总统阿卜杜拉耶·瓦德之子、前部长卡里姆·瓦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许。
当然,阿米娜塔·杜尔的反腐努力离不开塞内加尔总统萨勒的支持,后者也大力提倡反腐工作,并因此而获得国内外投资者和国际组织的赞扬。
2013年,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的最不腐败排名中,塞内加尔的排名由2012年的94位上升到77位,其上升幅度仅次于尼泊尔和老挝,排在第三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6月29日,塞内加尔举行地方选举,阿米娜塔·杜尔和多名政府成员在各自选区中失利。一个月后,她被萨勒总统解除了总理职务。因此,塞内加尔未来反腐将如何开展,值得关注。
某些国家:官员勾结私营企业主大肆敛财
不过,并不是所有非洲国家在反腐方面都有不错的成绩。有媒体认为,有些非洲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但政府官员并没有把用这些资源换来的巨额收入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教育等方面,改善民生,推动社会的发展,而是在一些不法私营企业主的帮助下,非法敛财,中饱私囊,导致国家陷入了“资源魔咒”:国家资源非常丰富,但多数国民依然生活在每天2美元的贫困线下边。
有关专家注意到,这些国家的官员也曾多次表示要反腐,并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反腐大多停留在口头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严重。如在西非某国,国有石油公司的腐败传闻接连不断,但几乎没有官员受到应有的惩罚。专家们认为,非洲国家要开展反腐工作,制度建设非常关键。在这方面,南部非洲国家博茨瓦纳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博茨瓦纳,议会十分重视反腐工作,对政府官员盯得很紧,官员在工作中和社会交往中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是“红线”而不能碰,都有明确、公开的规定,导致官员们不敢腐、不能腐,也使一些潜在“权力寻租者”望而却步。
同时,非洲国家的反腐执行力也是反腐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博茨瓦纳的反腐结构是个独立的调查和执行机构,不受党派和政府更迭的影响,因此反腐比较有力,博茨瓦纳的腐败现象较少。2013年,在177个国家和地区的不腐败指数排行中,博茨瓦纳名列30位,是非洲“最为干净的国家之一”,而且也是非洲经济上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
专家们认为,腐败是附在不少非洲国家政府身上的一颗“毒瘤”,必须下大力清除。他们建议采取以下反腐措施:出台更为严格的反腐法规;建立强有力的反腐机构;增加政府运作的透明度,尤其是增加采矿、石油、天然气等行业交易的透明度,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完全依靠资源经济;吸收媒体介入;全民参与反腐;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反腐。他们表示相信,只要真抓实干,某些官员就不敢再有“大家都腐败,我也腐败没啥关系”的心理,非洲国家的腐败现象就会大大减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