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体会
2015-03-25姚慧娟
姚慧娟
(巨野县人民医院,山东 巨野274900)
重症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目前对此类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仍是非常棘手的问题,而脱离呼吸机时间成为决定救治成功与否的关键[1]。本文对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的ICU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常规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ICU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干预组,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32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采取常规护理的ICU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常规组,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32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ICU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干预组。常规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26~74岁,平均(51.7±3.9)岁;患病时间12~34d,平均(23.8±1.9)d;干预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24~73岁,平均(52.2±4.5)岁;患病时间13~36d,平均(24.1±2.2)d。两组在年龄、患病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标准化流程执行。
心理护理:采取多种形式与患者交流,如语言、手势、写字板、图画等,对患者安抚和心理疏导,使用鼓励性语言和手势,减轻患者对疾病的畏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信心[2-3]。指导患者探视家属与患者交流,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根据心理需求,可请患者家属进入病房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
人工气道管理:观察痰液性状、颜色、黏稠度及痰量。对痰量大、颜色深,痰液呈现黄色或绿色同时体温明显升高者,注意是否肺部感染[2]。观察呼吸频率及动度、心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定期检查气囊压力、插管深度、固定带松紧、气管插管(套管)是否松动,气道是否通畅,有无食管返流等。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合适气囊压力既可防止气道漏气,保证有效通气量,阻止口腔内分泌物、食管返流进入气道,又可防止气道黏膜损伤,减轻气道刺激。
吸痰护理:1)吸痰管的选用:根据气管插管的内径及气道长度选用合适的吸痰管。标准吸痰管质地透明、软韧、长度适中,其外径不超过气管插管内径的1/2[4]。吸痰管粗硬、插入过深,致气道阻塞、痉挛、缺氧,产生吸引负压过大,使肺泡陷闭,缺氧及损伤气道。吸痰管细软、插入过浅,吸痰管易阻塞,影响吸痰效果。2)吸痰适应症:严格掌握适应症,采用适时吸痰技术[5]。吸痰间隔根据病情而定,如气短、咳嗽、咳痰、痰鸣音、痰液增多、气道压力上升、气道压力报警、血氧饱和度降低,应及时吸痰。患者感胸闷、呼吸困难,要求吸痰时再吸痰。患者翻身叩背、雾化治疗后、气管插管或套管护理、更换呼吸机管道、调节呼吸机参数时应判断是否需要吸痰。3)吸痰方法:吸痰前首先要检查胃内残余情况,胃排空不良者,餐后10~30min内者,除非紧急情况,应延迟吸痰[6]。若需要气囊放气,应先清理口咽部分泌物,必须更换吸痰管再吸痰。神志清楚者做好吸痰前心理疏导,鼓励主动咳嗽,配合操作,提高吸痰效果,减少并发症。推荐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吸痰方法。吸痰前应吸入高浓度氧气或纯氧1~5min。单人吸痰操作前先给予纯氧1~2min,双人操作前使用简易呼吸气囊在氧流量6~8L/min下膨肺1~2min,可有效预防缺氧。吸痰负压调在40.0~53.3kPa之间。吸痰时间每次不超过15s,需再次吸痰应间隔3min以上,连续吸痰操作不超过3次。痰液黏稠时可气管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10ml或预先雾化吸入,使痰液变稀。必要时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吸痰。若吸痰时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明显异常,应立即停止吸痰,及时吸氧,直至恢复到吸痰前的水平。
营养支持:营养状态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7]。重症肺炎患者应激状态下,能量及蛋白质代谢明显增加,出现负氮平衡和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会使咳痰无力,加重呼吸衰竭。饮食原则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饮食为主,分次鼻饲,根据胃肠排空情况每次控制在200ml左右,每2小时1次。必要时可静脉营养支持,补充脂肪乳、氨基酸、血浆、血制品等,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
感染控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呼吸机湿化器贮罐内灭菌蒸馏水、过滤纸需每日更换,操作严格保持无菌。及时倒除呼吸机管路贮水罐所收集的冷凝水,调整呼吸管路高度,贮水罐处于管路的最低位,防止冷凝水倒流入湿化器和呼吸道。呼吸机管路、接头应每隔2天更换消毒1次。病房空气每日2次紫外线消毒。对感染患者,尤其是多重细菌感染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医疗器械及用物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减少医源性感染因素[8]。
口腔护理:采用刷牙与冲洗法口腔护理,选用复方立口定漱口液,重点擦洗舌面、硬腭和牙齿,每日2~3次,必要时4~6次,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若有食物返流、口腔分泌物过多应及时口腔吸痰及护理。
体位及翻身排痰护理:平卧位易食物反流,是误吸及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原因[9]。若无禁忌,应30°~45°半卧位。每2小时翻身护理,叩背,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肺部理疗可有效促进排痰[10-11]。控制在95%~100%,绝对湿度不低于33mg/L[12]。
1.3 疗效评价方法
显效:缺氧状态完全纠正,痰量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肺啰音明显减轻,胸片或胸部CT检查显示正常;有效:缺氧症状较前缓解,痰量及肺部啰音有所减少;无效:异常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程度不明显,胸片或胸部CT检查显示炎性症状无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不良反应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重症肺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气道湿化的管理:气道湿化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如吸入气体湿化不足,痰液黏稠,更易黏附、积聚在支气管内,阻塞气道,使吸入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通气/血流比降低,加重缺氧。随气道湿化程度降低肺部感染率会升高。吸入气体温度控制在32~34℃,相对湿度
3 体会
在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够显著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适时标准化吸痰技术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吸痰效率,减少并发症;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可改善蛋白质合成,提高患者抵抗力;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可减少医源性感染;口腔护理可避免咽部细菌寄殖,降低感染发生率;正确的体位及机械排痰,能有效防止误吸,预防坠积性肺炎,避免再次感染;气道湿化利于排痰、吸痰,使呼吸道保持通畅,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
本文结果显示,对ICU重症肺炎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能够尽早脱离呼吸机转至普通病房,缩短治疗周期。
[1] 高岩,皮红英,李宁,等.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9,40(18):571-572.
[2] 董水妹,赖秋英,程传红,等.人性化护理对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24-126.
[3] 向素英,丁晓英,陈小贞,等.不同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4):4200-4202.陈佩敏.人性化护理在呼吸内科ICU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16):2638-2639.
[4] 张兰芳,朱香华,张玲.适时吸痰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0(11):112-113.
[5] 刘志敏,白俊萍.机械通气患者适时吸痰的临床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9,34(15):154-155.
[6] 令狐秀萍.肠内营养乳剂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5):528-529.
[7] 顾芝梅,李玉华,谢玉萍.预见性护理在机械通气中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78-2080.
[8] 俞超,王薇.ICU体位护理对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2012,28(l1):21-22.
[9] 蒋敏,李海波.机械通气时气道湿化的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7):44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