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孕育创新源泉

2015-03-25芦潇静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5年5期
关键词:低功耗蓝牙智能家居

本刊记者 芦潇静

初春3月,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如期而至。展会汇聚了业界领军企业,集中展示了国际先进技术产品与发展成功经验,为中国电子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借鉴与启示。

诸强纷争演绎科技创新

东芝

东芝展示了业界首创应用于智能手机生态系统的Bluetooth Low Energy+NFC标签组合芯片,将Bluetooth Low Energy+NFC标签集成于一个封装内,不仅可以提供超低功耗,而且可减少30%的安装面积和外置器件。此外,还针对可穿戴设备推出了单芯片解决方案APP LiteTM TZ1000,采用ARM Cortex-M4F处理器,集成了低功耗蓝牙(无线通信功能)、传感器(加速度、陀螺仪、磁力传感器)、处理器和闪存。该产品配备40 m Ah电池,可以运行一周以上;内置高精度AFE(模拟前端),可以实现脉搏测量,无需附加外部滤波器。

东芝的另一项业界独创技术是近距离高速无线传输技术TransferJet,能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进行非常快速的数据传输。操作简单、安全,在有效距离3 cm范围内,数据传输速度可达375 Mbps,例如一小时电视节目2秒内即可传输完毕。在如今追求4K/8K的高清大数据时代,无疑是一种全新高效的传输方式。

富士通半导体

富士通半导体展示了其具有传统优势的FRAM铁电随机存储器全系列产品。此外,还展示了车载图形显示控制器GDC、图像信号处理器 Milbeaut ISP、Custom SoC(ASIC)、代码转换器Transcoder系列以及氮化镓GaN系列电源器件等产品及解决方案。

Custom SoC能够应对大数据背后的高速低功耗设计挑战,同时帮助客户带来种类齐全并且经过验证的一站式IP供应。此次展出的全新定制化Custom SoC解决方案可以提供独特的ASV(Adapter Support Voltage)技术,用以监控制程(process)的快慢,同时在开发高可靠性封装的过程中进行了严谨的模拟,优化了技术原型。

ROHM

ROHM的展示内容主要分为9大展区:模拟电源、功率元器件、通信解决方案、传感解决方案、技术融合、汽车电子、LED智能照明解决方案、分立产品的小型化技术创新和ASSP/通用产品。各个展区均有众多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尖端新型关键元器件及技术亮相。

ROHM推出了最小的肖特基势磊二极管、最小级别过电流保护元件以及最小贴片电阻等,可以应对可穿戴产品对尺寸小型化的要求。低功耗是ROHM MCU的一大特色,以8位单片机为主。其中,应用于智能电表的产品已经量产,随着未来对功能性要求的增加,或许会转为使用32位单片机。蓝牙技术在欧美及日本非常普及,作为蓝牙联盟成员之一,ROHM也非常看好蓝牙在中国的发展。

安森美

汽车的前大灯和尾灯,采用安森美的LED驱动器后,当迎面有车辆经过时,灯光能够自动避让对面驾驶员,以免影响对方的判断。目前,欧美已经在高端车中试用。据现场工程师介绍,LED驱动器的应用关键在于MCU中的算法。

瑞萨

瑞萨的新型触摸屏具有防水功能,在有水的环境下非但不会损坏,而且仍可正常工作。电压检测方式转换为电流检测,好处是减少了噪声,此外还增加了扩频技术。新型触摸屏目前主要用于消费电子。

欣瑞达

此次欣瑞达派出了技术专家与顾问驻守现场,为参观者全面展示了其在液晶显示领域的业务创新成果和技术能力。欣瑞达全面展示了SGUS智能显示终端、STN液晶显示模组、LGD、NLT等系列产品,以及液晶产品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方案,包括单色屏升级方案、仪器仪表、新能源、POS终端、车载、医疗电子、电力、电梯、工业控制等。其中,SGUS智能显示终端成为展会的焦点,再次呈现欣瑞达在工控领域的的技术创新魅力与智慧。

蓝海微芯

蓝海微芯始终秉承一个理念——一个平台,无限可能。选用ARM+WinCE的平台,将其嵌入到各个领域,就有了各式各样的应用。工业级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对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这也是蓝海微芯选择WinCE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WinCE与Android不同,搭配单核CPU即可。未来,蓝海微芯也将推出Android平台,主要针对智能家居、监控设备、导航仪等介于工业和消费电子之间的领域。

物联网应用变革生活方式

物联网被视为半导体产业的“Next Big Thing”(下一件大事),2015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汇聚了来自芯片和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顶尖企业,他们大部分已经开始涉足物联网业务。从通信到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正在变革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Silicon Labs

Silicon Labs推出极为节能的MCU以简化IoT设计、最大化系统电池使用寿命、创建面向未来的产品并加快产品上市速度,并为新一代嵌入式应用选择合适的节能型基于32位ARM内核的EFM32 Gecko MCU或者基于8051内核的8位MCU解决方案。同时,借助由网状网络产业引领者所开发的Thread软件技术,开拓基于IP的物联网连接的未来。通过使用简单的OTA(Over-The-Air)软件更新,可在ZigBee和Thread协议之间进行无缝迁移。此项Wireless M-Bus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是通过采用低功耗、长传输距离EZRadioPRO和EFM32 Gecko连接平台而实现,为智能计量设计带来更快捷的实现方案。

此外,Silicon Labs创新的“传感器精灵(sensor puck)”——适合智能手表外形尺寸的智能环境和生物传感解决方案,可降低电池供电型Io T应用的成本、功耗、复杂度和大小。

国际嵌入式系统创新论坛

本届展会上,“国际嵌入式系统创新论坛”邀请来自飞思卡尔、ARM、凌力尔特、Silicon Labs等的业内专家,畅谈了物联网的应用及未来。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何小庆做了开场演讲,详细分析了当下物联网操作系统各自的特点,比如ARM的mbed、华为的LiteOS,以及 Micrum的商用操作系统。何小庆强调,物联网OS的编程语言未必局限于C语言。

刚刚被NXP收购的飞思卡尔也参与了此次论坛。微控制器业务拓展经理李唐山介绍,前几日举办的家电展,俨然就是Io T展!他认为,未来的产品趋势是尺寸小、成本低、低功耗、低复杂性,这就要求原厂将库做好,接口留好。开放的世界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未来,飞思卡尔可能将推出自己的蓝牙芯片,或收购蓝牙厂商。

ARM嵌入式应用市场经理耿立锋表示,Io T市场无限大,驱动力来自大数据,而大数据源于无数的小数据。Io T、智能家居、可穿戴行业应用的软件会越来越复杂,要想让大数据和小数据说一门话,必须有通用的标准。

为此,ARM推出mbed平台,包括mbed OS和mbed Server,主要针对嵌入式主流处理器Cortex-M系列,预计今年10月将正式推向市场。依然采用授权模式,只是主体变为软件,受众面也更加广泛。ARM还将实施mbed生态计划,采取俱乐部形式,成员可以获得源代码。

耿立锋强调,ARM不做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未来Io T应用一定是互联互通的,需要一个标准平台,而ARM正是要在软件方面及早进行部署。至于处理器采用8位还是32位,关键还是看具体应用。

智能家居

近几年智能家居的概念被越炒越热,各大厂商不失时机地推出很多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此次展会上,比亚迪也带来了低成本的智能照明解决方案,而欧姆龙的智能眼则能够识别男女、表情等等……

笙泉

台湾笙泉早在智能家居产品方面作了部署,例如智能家居中的红外线遥控器专用IC系列、起居室照明、梯间灯、装饰灯的三色温嵌灯方案等。这些产品背后功不可没的是小小的8位 MCU——6502系列。除了6502系列,2015年笙泉还推出了新系列MA85C,它针对于市场上流行的手持充电器,不仅是家里的智能化产品,笙泉也十分注重消费类电子和工控领域。

笙泉市场与IC设计部经理吴信贤先生谈到,现在的智能家居市场方兴未艾,各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但叫好不叫座,原因是各家都用自己的标准做封闭式的产品。为此,笙泉搭建了一个平台,取代家中的窗帘、壁灯、空调、电视等设备的遥控器,只需在手机上安装一个APP,便可通过APP控制家中所有设备,并得到了客户的好评。

京微雅格

京微雅格也带来了类似的解决方案,将家里电视、空调控制集中到一个小装置上,可以安装在房间的某个角落。同样,通过智能手机来控制各种家电,甚至是检测家里一氧化碳的浓度,并随时报警。

纵观本届展会,贴有智能家居标签的产品和方案比比皆是,但大都集中在智能插座、智能开关、智能照明上。以LED照明为例,只需一个8位单片机足矣。事实上,智能家居应用的技术门槛普遍都不高。那么,智能家居发展了十来年却始终未能形成气候,症结究竟在哪呢?近几年虽然大有破竹之势,但真的就能轻易地迎来大爆发么?

结 语

科技爆炸的时代,日新月异,充满了风云变幻。无论是知名半导体厂商,还是中小企业,都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而不变的理念或许正是——创新,创新,不断创新!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以技术为核心,做精做专,相信也会拥有广阔的上升空间。

猜你喜欢

低功耗蓝牙智能家居
蓝牙音箱的直线之美
一种高速低功耗比较器设计
基于PLC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研究
简单、易用,可玩性强Q AcousticsBT3蓝牙音箱
一种用于6LoWPAN的低功耗路由协议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德生(TECSUN) BT-50蓝牙耳机放大器
基于Zigbee的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低功耗技术在驾驶行为管理模块中的应用
紧急:蓝牙指尖陀螺自燃!安全隐患频出
关于智能家居真正需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