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试卷分析之研究
——以榆林学院公共心理学试卷为例

2015-03-25申腊梅

电子测试 2015年22期
关键词:总评平时成绩榆林

申腊梅

(榆林学院 教育教学科研部,陕西榆林,719000)

高校试卷分析之研究
——以榆林学院公共心理学试卷为例

申腊梅

(榆林学院 教育教学科研部,陕西榆林,719000)

通过对榆林学院公共心理学试卷及试卷分析的调查,发现公共心理学考试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试题难度偏小,区分度不高;平时成绩对总评成绩的“提升”作用等。分析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公共心理学考试改革提出建议。因为高校公共课程考试的很多共性,这些建议对其他公共课考试也有借鉴意义。

试卷分析;考试改革;公共心理学

0 引言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教学质量受到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校课程考试是高校教学重要的一环,高校课程考试质量和高校教学质量关系密切。本研究以榆林学院公共心理学课程考试为例,分析当前考试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思考对策。这些问题和高校其他公共课出现的问题存在很多共性,所以本调查对其他公共课考试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榆林学院开设的公共心理学课程面向全校师范类专业学生讲授心理学基本理论,目的在于传播教育过程中学习者与教学者具有普适性的心理规律,帮助学生在将来的教学中能更好的了解教育对象心理,从而能对其进行科学的引导。心理学课程的考核采用全校统一试卷的闭卷考试方式,试题内容依照统一的考试大纲进行编制,编制程序规范,试题类型多样,内容涵盖了大纲的绝大部分内容。是一种对学生心理学知识的不失公正的考核方式。然而,目前这种考核存在一些问题:讲课所讲内容与考试内容脱节,老师上课花很多时间讲的东西不一定是考试的重点,所以很多学生认为要考得较高的心理学成绩依赖于和老师搞好关系;平时上课不重要,考前背背老师划的重点就能过;考时使用夹带等这些因素。学生产生这样的想法部分是因为不正确的考试观,也许还有一部分原因和心理学考试内容设置有关。作为一名心理学代课老师,本研究要通过历学期心理学试卷分析,发现学生心理学考试得分规律以及考试内容设置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出题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从而使考试环节与讲课环节衔接自然,改变学生对心理学考试的错误认知。

1 本文的目的

通过分析近5年来榆林学院公共心理学试卷的试题及试卷分析,探究当前考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2 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分析近5年来陕西某高校心理学试卷的试题及试卷分析。访谈法,访谈心理学课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在校曾经和正在接受公共心理学学习的学生。对学生的访谈题目包括:学生对公共心理学的认知、态度。包括对上课和考试两方面,题目包括,心理学课前是否预习?课堂布置的作业是否经过独立思考完成、考试复习什么时候进行,突击还是循序渐进,怎么看待心理学考试作弊,怎么看待成绩对老师的访谈题目包括:每学期是否为课堂带来新的内容占全部备课的比例?课堂如何对待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考试成绩是否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如何对待学生作弊?对目前心理学课程考核的看法?

3 结果

3.1 试题分析结果

同一份试卷不同题目之间存在暗示作用。如在填空题中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考核,而在随后的某个选择题选项中给出了正确答案。

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差异不明显。简答题是指,论述题是指,而在公共心理学试卷中,这两类题型似乎没有本质差异。

试题类型多样,覆盖到了大部分大纲内容。

3.2 试卷分析的分析结果:

教师对不同班级的试卷分析趋于一致,未能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对难度、区分度等统计指标理解不够充分。在解释时容易发生错误。

从区分度和难度指标看,近5年心理学试卷区分度不高,试卷难度小。

关于及格率。近5年心理学考试班级及格率出现一个现象:整个班级要么及格率很高,甚至全部通过。要么及格率相对比较低,或者普遍低分,少见高分。

关于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作用。对比总评成绩和卷面成绩会发现,心理学试卷评分中,平时成绩对总评成绩有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卷面成绩处于及格线临界值的学生,极少出现因平时成绩“拖累”而不及格的情况。

4.3 访谈结果

学生访谈结果,共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纪的22位同学进行了访谈。对心理学课的态度:加入具体访谈对话片段。92%的学生不做课前预习,71%的学生对心理学课布置的作业只是简单将笔记上的内容重新抄写一遍。76%的学生心理学复习考前两周复习。39%的学生心理学考试考前两天突击复习。87%的考生认为心理学考试成绩还是比较客观的反映了自己的学习认真程度的。91%的学生认为心理学考试作弊普遍存在。

教师访谈结果,共对8位老师进行了访谈,其中4位教师是心理学课任课教师。所有任课教师都表示每学期都为课堂引入了一些新的内容。关于课堂上对待不守纪律学生的态度,教师表示点到为止,并不会深究,也无法深究。成绩高的学生课堂上并不积极,课堂上踊跃发言的学生不见得心理学考试得高分,这是教师的普遍共识。监考看到学生作弊会阻止,但是很少实施更严厉的措施。另外四位老师为学生班主任,他们认为心理学课课堂讲授比较枯燥,没有预想的那么形象生动。

4 讨论

通过对近5年公共心理学试卷的分析,可以看到试卷题型多样,题量适中,覆盖到了心理学考试大纲的绝大部分内容,是符合规定的试卷。通过深入分析,仍有一些问题浮现出来:

4.1 试卷总体呈现区分度不高,难度偏小的趋势

这反映了教师在命题时倾向于采用简单,容易回答的题目,这导致试题无法有效将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区分开。什么原因让命题教师更愿意采用偏易的题目呢,也许从我们的访谈中可以找到部分答案:作为一门3学分公共课,学生并未给予心理学课过多重视,这从课前预习、课后作业完成,以及复习态度等访谈问题的回答上可见一斑。在这种学习态度下复习效果可想而知,如果题目过难,可能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这样的情况任课教师是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对于学生,仍可以寄希望于补考甚至毕业前的清考,后续考试只会降低对学生的要求,难度甚低。也就是说,学生的挂科“成本”是比较低的,相比之下,任课教师面对班级高不及格率可能会受到各种质疑,压力要大很多。这种情况下,教师更愿意采用“温和”的态度出题和阅卷,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总是起积极作用。当学生对心理学这样的公共课抱有“临考抱佛脚”的态度时,即使阅卷老师手下留情,在期末成绩的分布统计上,这一态度仍然被表达出来,因为总是很难出现一个漂亮的正态分布,分数往往集中在60-80的低分段,高分甚少。

4.2 课程内容枯燥不吸引人

似乎也无法将所有的问题推在学生身上,从访谈结果看,课程枯燥不吸引人是值得思考的因素。我们开设公共心理学的目的是给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类学生讲授科学心理的原理,这些原理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的课堂对学生的引导仅限于对知识的传授,在需要思考讨论时候只能依靠有限的的、曾经的教育经历的回忆,学生对心理原理的印象将非常有限和肤浅。和其他公共课比起来,心理学可以更加贴近生活,因此,我们要增加心理学科学知识和真实的生活情景的联系。也许,可以在每学期心理学课中增加实践课的次数,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现实教育问题的思考,并锻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能力。这样心理学课堂也许会更加活跃,有更多创造性的声音。

4.3 平时成绩的在总评成绩中的重要作用未受到重视

必须认识到,目前进行的很多卷面考试仅仅将学习结果狭隘化为可量化的学业成就本身就有很大缺陷,学习是多维度的,对教学效果的检测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元认知等多种结果。因此平时成绩在学业考核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不能再让平时成绩沦“人情分”、“救命稻草”的角色。甚至,可以增加平时成绩在期末总评成绩中的比重。

[1]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Research on the analysis of college papers——Take the public psychology paper of Yuli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hen Lamei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Yulin University,Shanxi Yulin,719000)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public psychology papers and papers analysis of Yulin University, we found some problems constituting the papers’degree of difficulty and discrimination index being on the low side.The regular grades always play a positive role to the final course grades.Based on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this situation,we established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of public psychology examin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cause of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 public courses in the said institutions, these suggestions also have outstanding significance for other public courses.

paper analysis;reform of examinations;public psychology

G465

A

申腊梅(1983-),女,陕西省榆林学缘教育教学科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JK1854)

猜你喜欢

总评平时成绩榆林
榆林感怀
走榆林
关于工科专业课平时成绩的思考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榆林抿尖
踏花归去马蹄香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掀起盖头识面目,明确导向巧备考——2018年高考“语言文字与运用”试题总评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平时成绩评定与构成——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