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2015-03-24刘小兵

江西教育B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材目标过程

刘小兵

教学反思对一个教师的成长非常有益,这已达成共识。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在写教学反思时存在走过场现象,为完成任务而写,或不知道究竟写什么。笔者认为,有几点在反思中是必须考虑的,对教师的成长极为重要。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因此,除了要反思知识目标是否达成,还要反思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而这当中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反思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关键看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和参与度。课后要反思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愉快,是否情绪饱满,能否质疑问难。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张扬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都能朝着“最近发展区”去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还要反思课堂教学是否根据个性特长实施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是否“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组织了教学活动。

3.反思教学活动是否为“假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平等的关系;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对话、沟通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假教学”。 课后要反思是否存在这种“假教学”现象。

4.反思是否用好了教材。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教材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因此,一定要深度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点,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教材的难度。拔高了就会既为难学生,也为难自己;降低了则有些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可以创造性使用教材,体现用教材教。同时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5.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创新的火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对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慧的培植。智慧并不表现在经验的结果上,而表现在思考的过程中。智慧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它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更多地依赖于过程,依赖于知识的运用,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因此,教师要多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奇思妙想,生发创新火花。教师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和提炼,既为教研积累第一手素材,以资研究和共享,又可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撰写教学反思还要做到“三用”:一是“用心”,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全部的心思关注课堂的变化、生成和意外,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课后还要怀着一颗对课堂,对学生“火热的心”及时反思;二是“用情”,用全部的热情投身于课堂教学,用爱来浇灌学生的心田,以激情点燃激情,用激情感染学生,课后还要持“炽热的情”来反思;三是“用智”,用自己全部的智慧去构建课堂、引领课堂,让学生学得有味,课后还要用自己的“聪颖”来进行反思。

撰写教学反思时,教师要根据反思的素材拟定反思的主题,提炼题眼,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室)

猜你喜欢

教材目标过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