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用”的课堂书面练习优化策略
2015-03-24邱静
邱静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领域出现了不少新的模式和方法,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阅读与练笔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推出本专题,意在从不同角度对教学重要研究领域进行新的探究和思考,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课堂书面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之路上,对课堂书面练习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课堂节奏的把握、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等都需要教师通过课堂上的书面练习得以实现,所以我们需要对课堂书面练习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期寻找到优化的设计方法。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师已经有了一定的练笔意识,但仍停留在让学生积累、体验、感悟的层次上,练习内容多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把握中心主旨为主,至于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言语特色、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大部分老师熟视无睹,也就是说很少去关注规范语言的学习和运用高品质语言的能力提升。下面笔者将从“语用”角度对课堂书面练习提出六条优化策略。
一、目标的设计更多关注学生语用方法的习得
在书面练习的目标制定中,教师应更多地对“语用”的目标有所思考,更多地给予方法的习得与运用的指导。笔者给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彩那天》设计的练习是: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着来写写,还有……的时候,是我家最……的时候。注意体会一下这个句式在表达上有什么样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方法和知识才是关键之所在。这一设计的着眼点就是抓住文章中有特色的句式的表达方式,与课文紧密联系从仿到创,不断加以巩固。这样的书面练习,让学生紧扣读写结合点,拓展到自己的阅读和表达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在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又加深理解,使学生两种能力相辅相成地得到发展。
二、情境的创设更多关注学生语用愿望的激发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当中就指出了课堂上的练习应从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以王崧舟老师四(上)《去年的树》一课中的一个书面练习设计为例:
在读完课文的开头后,王老师声情并茂地说:“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鸟?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树?请你用上特别这个词来写一写。”
这一课堂练习,看上去是普通不过的课堂练笔,但其实不然。首先,它安排在课的伊始,让学生的动笔练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还紧紧地扣住了“树”“鸟”这两个文中的关键人与物,联系学生眼中的“树”与“鸟”来写的,不仅仅关注文字,更关注语言。其次,王老师用“特别”一词为题眼,在这次课堂练习中让学生的写有了一根拐杖,变得具体可操作。这对于第二学段的孩子来说尤为需要,从关注语言的内容走向,到关注语言的形式,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品味语言、内化语言,把握语言的画面感、立体感、形象感;学生从外化语言,到运用语言,最后借鉴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语用语言的能力自然日渐提升。
三、时机的选择更多关注学生语用的学习需要
以往老师们会常认为课堂上的书面练习就是在课文结束的时候进行一次小练笔。其实不然,课堂书面练习是包括课堂上学生一切动笔书写的行为。指向语用的课堂书面练习当然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尾声时的小练笔,它应该是有选择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而有没有必要练,落脚点就在于学生学习的需要上。如教学《最后一头战象》,笔者安排三次书面练习,设计了课堂练习单。
(一)“寇”字的书写,写三遍,并尝试着在日寇前面加上恰当的动词:( )日寇,( )日寇,( )日寇。
(二)在相对应的内容旁边标注每部分的小标题,注意运用动词和名词搭配来写的方式。
(三)“小练笔”。嘎羧望着眼前的象鞍,当年浴血战场的场面又浮现在他的眼前,让我们来和嘎羧一起回想这些往事,注意写好大象们战斗的动作。
“寇”是本堂课要学习的生字而且是学生易错的生字,让学生当堂书写有助于巩固,在“日寇”前面填动词 ,让学生对动宾结构的使用进行了第一次练习,侧重于在同一个名词前面可以添加上不同的动词。列小标题有助于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此时,动宾的搭配方式再一次被使用,这一语用点也再一次得到了强化,意在侧重练习动宾搭配的准确性。最后的再一次练习写当年奋战场面,既为学生创设了语用的情境,又为写好动宾结构的语句提供了词语,使这一语用点得到了落实,实现语用的目的便可期许。这三次动笔练习,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学生语用能力。
四、指导的方法更多地关注学生语用学习的过程
“语言文字运用”从语用角度看,就是对语言材料、语言结构及表达方式的理解、分析、鉴赏以及运用。从语言材料看,文章的语言材料是为表达思想内容而特定选用的,为什么用这个词语不用那个词语是有讲究的,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探究其内涵的深意,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从语言结构看,主要包括词与词的关系、句与句的关系、段与段的关系等三种,理解了句、段、篇的结构特点,特别是那样别具匠心的语言结构,感悟这样组织语言、篇章构思的表达效果,对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至关重要;从表达方法看,任何人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都有个方法或手段问题,由于表达思想观点、感情的需要,必然选择一定的表达方法,或叙述,或说明,或议论,或抒情,或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每种形式都有它独特的表达效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给予实质性的指导,是学生语用能力提升的主阵地。
五、评价的方向更多关注学生言语表达形式的增量
学生在进行书面练习时,教师的导语和评价都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我们应该从较多关注学生写的内容上走出来,更多地对其进行言语表达形式的指导与评价。
盛新凤老师上《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的一个书面练习设计。
师:(深情配乐创设情境)这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屋子里没有地板,上面堆满了废弃的工业废渣 ,院子里热气腾腾,弥漫着……我们看到了居里夫人。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居里夫人一个人身上,用我们手中的笔来描绘实验室里居里夫人的形象,还是抓住居里夫人的衣着、长相、神情。
学生写片断,交流。
评价1:你抓住了神情、动作,特别 是前面抓得好,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研究过程中的疲倦,工作量大。
评价2:明白了吗?写外貌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形象的特点进行描写。
评价3:她写得最传神的是居里夫人的动作,从动作中感受到了工作量大、过程复杂、环境恶劣、充满危险。
评价4:写人物的形象,就要抓住人物重要部位的特点。
从以上导语和点评中不难看出,教师一直引导学生不仅要学好语言,更要用好语言。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来源于慢慢地引导、渗透、吸收、形成、发展,吐纳,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每一节课上,教师能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语用意识,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在点点滴滴中慢慢地积累、形成,最终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六、层次的梯度更多关注学生语用水平的差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性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如何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已有水平,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练习,就需要老师多角度、多维度、有层次地设计课堂练习。
笔者以王彧钊老师的《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课堂书面练习设计为例:
1.面向全体学生
画一画文中写鸟叫的句子,你发现作者描写时有什么特点?
2.关注个体表达
作者选取的这些鸟叫声,别具匠心,而我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则让阅读变得更有趣味,更有收获。接下来,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读读后面几部分内容,你可以选择其中一段,读读、圈圈、画画,然后像老师一样把阅读体会写在旁边。(板书:联想 想象)
3.尊重自由选择
在“花儿、街道、酒馆”中任选一段,运用联想和想象,尝试用批注的形式赏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文字背后的情感与内涵的。
4.鼓励创新运用
美丽的鼓浪屿更被称作为“钢琴之岛”“音乐之乡”。如果请你写一篇题目是《鼓浪屿之歌》的文章,要表达鼓浪屿与音乐之间的关系。那么你又会选择哪些材料来写呢?课后去想一想,写一写。
王老师的练习设计由扶到放,由浅到深,由课内到课外。一堂课,每一个孩子的收获不一样,四个环节、四个梯度既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运用联想、想象这一语用点从课内的学习到联系文本的尝试,直至最后延伸到写别的题材都是很有层次的。这样的书面练习设计,真正做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王老师设计的书面练习中找到可以让自己表现的舞台。
课堂书面练习是积极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生成的主阵地,是学语言、用语言在课堂上的落脚。语文课堂的书面练习不仅仅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基于“语用”的课堂书面练习优化是对当前课堂练习乃至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性的回归。(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炼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