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限塑”到“禁塑”各方还需“加把劲”
2015-03-24文/齐添
文/齐 添
进入新的一年,1月1号开始,吉林省正式施行“禁塑令”,规定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这也成为我国施行“限塑令”6年以来,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从“限塑”到“禁塑”,新规在当地引发了广泛热议和关注。专家表示,虽然“禁塑令”更为严厉地控制不合格塑料袋的流通,但替代品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能否被公众接受,得到普遍推广都是未知数,需要时间来检验。
从“限塑”到“禁塑”
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基于先前的“限塑令”,2014年10月28日,吉林省“禁塑”动员大会暨产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在长春举行。2014年11月3日,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向澎湃新闻提供的会议记录显示,2015年1月1日,吉林省将在全省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薄膜袋制品和餐具。这也让吉林省成为全国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
“此次‘禁塑令’是一次非常积极的尝试。”磐石环境与能源研究所副主任毛达如是说,“其实在2008年开始实施‘限塑令’的时候,我国的‘限塑’理念是居国际前列的。但是由于政策的落实和实施效果不佳,而且其他国家也陆续制定了更为严格且实施效果更好的‘限塑令’,使得我国在国际上的‘限塑’地位一落千丈。”
多方面因素导致“限塑”效果不佳
有观点认为,6年来,“限塑令”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报道并不少见,市场上免费塑料袋依然用得欢,“限塑令”几乎成了一纸空文。吉林省将“限塑令”升级为“禁塑令”,效果有待观察。
“其实如果从总体来看,‘限塑令’是有一定效果的。”毛达告诉笔者。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曾在2013年透露,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袋使用量累计减少670亿个,累计减少塑料消耗10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约600万吨,减少CO2排放约2000万吨。毛达表示,其实很多对塑料袋进行收费的场所,其使用量的确是在降低的。“但是,由于政策制定实施后,没有进行实施结果检测,也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完善,例如许多厂家将市场定位在街边精品店、奶茶店、服装店、报摊等‘限塑’的‘灰色地带’,导致了‘限塑’效果的减退。”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超市虽不提供免费塑料袋,但是在蔬果称重区的塑料袋是不收费的。“我们现在有专人负责给顾客发袋子,一种水果给一个袋子,但是人多的时候,我们忙不过来,不少顾客就一下扯下好几个袋子拿走去装别的商品,防不胜防。”超市售货员无奈地表示。而在收银台,笔者也发现,很多顾客都不会随身携带塑料袋。“知道塑料袋有危害,但是忘了带,买的东西总不能都抱回家吧。”顾客说。
而近年流行的餐馆外卖也为节省成本,超薄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就成为餐馆的第一选择。“成本太高,小本生意本来就不赚钱,再换成环保塑料袋和餐盒就赔本了。”餐馆老板同样也很无奈。
“禁”不是最佳方案还要多方协作
如何使“限塑”到“禁塑”能更好的发挥长期效应,这是我们应该共同思考的一个话题。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制品包装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刘寿生对笔者表示,相对于“限塑令”,“禁塑令”的实施难度更大:“一是没有合适的替代品,二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合理的回收系统。”他认为,有些发达国家在回收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其实从‘限塑令’在全国实施的效果来看,我认为‘禁塑令’的前景不太乐观。”毛达认为,政策的执行还需配套的措施支撑,单靠行政规范也不够,还需要环保组织、公益团体的积极参与和推动。“而且此次‘禁塑令’还鼓励其他材质的一次性购物袋,从生命周期的角度讲,不管能否降解,一次性产品都是对资源的浪费。”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吉林省的“禁塑令”尝试取得成功,很有可能得到其他省份的复制。刘寿生也赞同这种说法,他对笔者说:“我觉得应该推广这一政策,尤其是要提高公众的素质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如果吉林省周边的省市区也逐步推行‘禁塑令’,效果可能会更好。但是要考虑现有生产企业的生产装备问题,他们的装备如果进入了国家淘汰产能设备目录,那么就会倒逼他们去生产可替代塑料袋的产品。”另外,一定要重视后续的替代产品。“特别要重视替代品的产能问题,要确保不合格的产品停售后,替代产品可以马上跟上,这样才能在‘禁塑令’实施的时候少些‘纠结’。”
“还有,宣传塑料袋的危害也是非常必要的。”毛达补充说。由于传统的生活习惯很难快速改变,“限塑”就是“卖塑”,是大多数老百姓的简单认知。至于袋子是否达到相应厚度,袋子上标没标“食品用”,有没有承重量,人们并不关心,也无从查证。“塑料污染可存留上百年才能被土地分解”的科普知识已够普及,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这些口号提倡多年却仍然停在“口号”层面。“应该在消费场所实时提醒消费者,为何限制购买塑料袋,为何要‘禁塑’,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禁塑令’能否被公众接受,能否普遍推广都是未知数,相关效果需要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