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化步伐怎样才能走得稳
——2015石化行业大猜想之二

2015-03-24文/米

化工管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化工行业市场化化肥

文/米 然

市场化步伐怎样才能走得稳
——2015石化行业大猜想之二

文/米 然

市场化改革肯定是石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在越来越开放的市场环境下,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这样的竞争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在淘汰掉落后产能的同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市场化被形象地比喻成一个大的化学反应,过多的管控就如同在改变反应参数,这种行为反而会推迟平衡点的到来。放松管制对于行业发展就如同父母让孩子独立的过程,虽然孩子会经历痛苦和彷徨的时期,但最终会收获成长,打造出更为强大的石化产业。

市场化的步伐如何走得更稳,成为201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令人关注的一大焦点。

化解产能过剩,被国家发改委列为2014 年度六大任务之一,同时也是石油和化工行业的难题,这在新常态下显得更为突出。回顾2014 年, 多方共同发力,石化行业部分产品的供需关系有所缓和。2015 年,这种良好势头会得到延续吗?全行业的过剩局面会明显缓解吗?化解产能过剩又会遇到何种新问题、新情况呢?

据了解,2014 年,石化行业部分过剩产品产能快速增长的势头基本得到遏制,产量也出现下降。其中尿素行业退出落后产能500 万吨, 烧碱产能退出33 万吨, 聚氯乙烯产能退出21万吨,电石行业淘汰落后产能192 万吨。2014 年前10 个月化肥总产量同比下降13.3%,价格开始止降回稳,效益持续恶化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无机酸和无机碱制造业2014 年的利润也实现了正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2014 年去产能化所取得的成果, 是政府、市场和企业三方共同发力的结果。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退出机制,将环保、能耗不达标的企业淘汰出局。例如2014 年初工信部公布的《电石行业准入条件(2014年修订)》,较老版而言,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加大。另一方面, 市场调控发挥重要作用。在产能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化肥产量不增反减,虽然行业效益大幅下降,但这种市场调节机制大大加快了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 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今后去产能化的必然趋势。同时,得益于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工艺路线的优化以及下游产品的开发也成为企业化解产能过剩的一大突破口。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认为,目前在市场资源配置的前提下,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产能过剩行业不仅要严控总量,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淘汰掉落后的产能,抑制增量的暴涨,更重要的是要优化存量,加快过剩产业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并完善自己的产业链条,为过剩产能“消肿”。

那么如何化解如此庞大的产能存量? 祝昉认为,两化融合特别是优化生产工艺过程是存量资产进一步获取优势的红利点。这种融合和优化建立在企业多去关注终端用户的使用效果和需求的基础之上。用户的需求是新产品的研发动力,同时也可能成为存量部分新的利润增长点。譬如,今年农业上一直在尝试的滴水灌溉,在未来不仅有可能给水溶性肥料带来商机,同时也是PVC 管材利用的大好契机。再如,多个新机场建设提上日程和建筑节能对保温材料的需求,都有可能助力某些行业的存量优化和消耗。

新增消费将成为行业发展新引擎。如曾深陷过剩泥淖的甲醇行业,由于甲醇车用燃料、甲醇制烯烃、甲醇制芳烃等极具前景的新兴消费市场形成,行业发展拥有了更加充足的动力。虽然目前对其市场走向预测不一,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的下游产业的发展为过剩产能增加了可能的出口。

有证券公司预判,2015年化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将会有所缓解。因为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为去产能提供了条件。特别是近些年来, 由于经济增速下行,行业杠杆率居高不下,化工行业产能过剩情况更加严重,直接影响了新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化工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14年出现了下滑。这表明经济转型之中去产能化逐步进行,个别细分行业有望市场反转。因此2015年化工行业的基本面有望好转,盈利指标有望改善。未来行业的整体估值水平有可能出现回升。

同时,2015年,一些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出台也非常值得关注。例如新《环保法》的实施将使企业对违法成本与产品收益做出理性比较,这种情况下,一些污染环境的落后产能自然就会主动退出,从而改善市场供需关系。另外,国家对于部分产业的简政放权在加大市场宏观调节力度的同时,更倾向于使地方政府在审批项目时达到责权对等的状态,这也有可能改善某些地方政府乱批、乱上项目的现象。化肥取消淡旺季、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等出口政策的调整,以及产业内创新成果的陆续应用, 也给2015年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期待和希望。

不可否认,2015年行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和挑战,市场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行业去产能化进程。祝昉表示,我国的石化产品市场目前还处在波动期,并没有达到稳定和平衡,这种供需的不平稳需要时间来调整和化解, 并非一蹴而就。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015年由于前期投资的后续释放,产能过剩压力依然很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市场化进程还远未结束,市场对过剩产能的消化和自我调解能力还比较低,充分且良性的竞争条件还不成熟。毫无疑问,2015年改革步伐将不停歇、不减速。那么,2015年政府是否还将大胆放手,市场化改革将如何进一步深化,正在并将继续推进的改革措施会给石化市场和石化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呢?

2014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简政放权的举措,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明显加速。化肥投资项目取消核准改为备案管理,新建乙烯、对二甲苯(PX)、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项目从“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改为“由省级政府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核准”。同时,由中石化率先破冰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成为石化国企的新潮流。石化行业正通过“自我革命”,适应市场化进程,融入市场化改革的大潮中。

简政放权,被称为2014年石化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这一年化肥市场化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国家取消了对化肥投资项目的核准,改为备案管理。2014年底,延续多年的化肥行业出口淡旺季差别也被取消。化肥界人士认为,2015年及以后,化肥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还将继续,企业以往享受的优惠政策可能取消,已经广受质疑的化肥淡储政策也面临调整,而对市场的把握考验着每一位从业者。同时,国家将运用产业、用地、环保等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等手段,提高对化肥等行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为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今后化肥项目的决策将最终回归市场的本位,企业投资也更加趋于理性。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市场化的调节机制将发挥更明显的作用,化肥行业将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优化配套服务上来。

分析2014年核准权下放的三个行业不难看出,这些都是国内产量缺口比较大或者是发展前景看好的行业。例如,我国乙烯每年有2000万吨的供需缺口,必须依赖进口弥补;受群体事件影响的PX产业,其每年的净进口量也高达905万吨,自给率仅有50%;作为全球聚氨酯生产和消费大国,2013年我国聚氨酯产销量占全球的40%以上,有业内人士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MDI需求量将从2013年的约170万吨大幅增加至355万吨。对这些行业新建项目核准权的下放,将促进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2015年,行政审批、项目核准制度改革涉及的石化领域可能进一步拓宽,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产能过剩比较突出的行业成为重点。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的放权,并不代表不管。在放松管制的同时,国家可以通过规划来管理产业发展,通过总量控制以及布局管理等指导产业发展,并严格环评、安评等监管制度,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6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是简单“放权”了事,改为备案制的,更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放”是放活,而不是放任;“管”要管好,而不是管死。而正是这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简政放权的若干措施,同时部署了石化产业科学布局和安全环保集约发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有关专家表示,国家通过核准权下放赋予地方政府更多权力的同时,未来也将使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责权对等的管理将促使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回归理性,在项目建设上都会更加慎重。完全的市场化调节加上更加严格的环保、安全把关,对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都将提供强大推力。

业内人士认为,进一步放开市场管制,从短期来看可能造成某些行业局部的不安,但从长远来看势必加快促进相关产业市场平衡点的到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况且,市场化改革和政策调整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主导和制定者通过在发展中权衡“放”和“管”之间的利弊,就可以让市场化改革的步子走得更稳一些,带来的短期负面影响尽量小一些。

2015年石化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提速。新年伊始,中石油混改再有新动作,中国石油新疆销售分公司与新疆本地涉及油气的企业进行合资合作,改名为中石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并在本地注册。中石油方面表示,未来公司还将通过销售业务的合资合作,与各方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不仅仅销售成品油,还可能与从事网络、高端服务的企业共同开展综合服务。业内专家预计,未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石油进口、油气勘探开发、炼化等环节都有可能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2015年,央企和地方国企引入民营和社会资本,打造现代化的企业组织、企业架构和企业管理,有望好戏连台。

猜你喜欢

化工行业市场化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抗疫情,石油和化工行业勇做贡献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201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成绩单
化工行业的挑战:如何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盈利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