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后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5-03-24付爱琴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急诊科合格率满意率

付爱琴

(山西省寿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山西 寿阳 045400)

急诊科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后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

付爱琴

(山西省寿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山西 寿阳 045400)

目的:探讨急诊科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后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护士实施分级管理,管理内容包括护士能级划分、抢救室分工及调整排班模式,对其分级管理前和分级管理后前来就诊患者(各75例)的急诊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分级管理后,就诊患者的满意度(X2=4.21,P<0.05),护理人员对自身护理满意度(X2=4.13,P<0.05)和重症患者的护理合格率(X2=5.63,P<0.05),均差异显著,管理效果较为满意。结论:在急诊科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抢救率。

急诊科 ;护士分级管理;护理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疗实践和研究的深入,护士分级管理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护士分级管理可以改变以往护士长一管到底的传统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同时可以发挥和培养护理骨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1]。本研究为了探讨急诊科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后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对我院急诊科护士在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前后的急诊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对急诊科护士学历、年龄等信息均核实无误,进行分级管理。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对我院护士实施分级管理,管理内容包括护士能级划分、抢救室分工及调整排班模式,具体如下:①护士能级划分。首先参考医院护理部护士能级划分的标准,对本院急诊科护士进行综合考评并实施量化打分,对其进行评定。对于护理组长的选择,要实施公开选举,选择对象集中在二级岗护士和表现优秀的一级岗护士。护理组长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工作认真负责,反应迅速敏捷、业务技术水平高、服务和责任意识强、善于处理突发事件和意外状况,并且需要在护士岗位连续工作满5年以上。选举时需要由本人提交书面申请,然后在急诊科全科护士会议上发言,最后根据候选人的综合条件由全科护士对其进行量化打分,最后选择综合评分排在前四名的护士,由护士长对其进行选择。②抢救室分工。将全科护士分为4个护理组(由7-8名不同能级护士组成),由护理组长对本组护理人员在岗时间段的护理质量负责,护士长则对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和质量总体负责,整个急诊科形成相应的负责体系。③调整排班模式。首先根据急诊科的日常安排和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做好A P N的排班,其排班方式具体为:一天三班制,以每个护理小组为单元,要求每天3组护士上班,另1组护士休息。换班时间为两天。在当天上班中,需要由护理组长将人力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正常急诊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也要保证预检分诊、抢救室、留观室各岗位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并且根据当天急诊救治的实际情况,对护士实施弹性休息制度,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1.3 治疗评价标准

本研究中,对急诊护理质量采取本院自编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就诊患者满意度、护士护理满意率、护理落实率以及护理安全率。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中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分析,当判断指标P<0.05时,表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施前后就诊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施前就诊患者75例中,对护理工作满意61例,不满意14例,满意率为81.3%,实施后就诊患者75例中,对护理工作满意71例,不满意4例,满意率为94.6%,实施前后就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差异比较,其中X2=4.21,P<0.05,差异显著,这表明在急诊科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就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2.2 实施前后护士护理满意率比较

实施前所有护士中,对护理工作满意26例,不满意9例,满意率为74.3%,实施后所有护士中,对护理工作满意33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为94.3%,实施前后护士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差异比较,其中X2=4.13,P<0.05,差异显著,这表明在急诊科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士对自身的护理满意度。

2.3 实施前后重症患者护理合格率比较

实施前就诊患者75例中,38例为重症患者,其中护理工作合格32例,不合格6例,护理合格率为84.2%,实施后就诊患者75例中,39例为重症患者,其中护理工作合格37例,不合格2例,护理合格率为94.9%,实施前后重症患者护理合格率情况进行差异比较,其中X2=5.63,P<0.05,差异显著,这表明在急诊科实施护士分级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重症患者护理合格率,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患者对于就医时,护理人员的服务及质量要求提高。在急诊科治疗中,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护理质量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急诊科通常是接受医院中重症病人最多的科室,其护理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2]。对于那些重症患者,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和护理服务直接影响着其治疗效果,也是保证安全医疗的重要基础。为了完善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机制,实施有效管理,提高护理的质量与护理安全,我们对急诊科护士实施层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意义。护士分级管理属于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打破原有管理方式的不足,利用护士长的管理能力使得每位护理人员各得其所,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同时对于一些骨干和积极分子也可以较好的培养,而且采取护士层级管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创建良好的医院窗口服务形象。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本院急诊科护士实施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其中包括护士能级划分、抢救室分工及调整排班模式。在这些管理过程中,要求所有护士都参与到护理决策中,同时对护士进行量化考核,采取量化考评标准对其进行综合评定。通过综合评定,督促护理人员积极提升自己的知识理论,并且勇于在实践领域中积极探索。同时也将护理人员综合评定结果与护理人员的晋升、评先、奖金等直接挂钩,增强每位护理人员的竞争意识,从而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工作和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品质高尚、素质过硬的护理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适应当代护理学的要求和发展。研究结束发现,在实施护士层级管理之后,就诊患者的满意度(X2=4.21,P<0.05),护理人员对自身护理满意度(X2=4.13,P<0.05)和重症患者的护理合格率(X2=5.63,P<0.05),均差异显著,表明本研究中采取的护士分级管理,较为有效,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刘琴.护士分层级培训与分级管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0):381.

[2]李斗艳,杨明莹,袁薇 .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聘用制护士分层级管理与培养[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3):149-150.

R471

B

1009-6019(2015)08-0219-01

猜你喜欢

急诊科合格率满意率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