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嵌顿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临床治疗观察

2015-03-24吕前光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疝无张力疝的修补术

吕前光

(山西省汾阳市肖家庄卫生院 山西 临汾 032200)

嵌顿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临床治疗观察

吕前光

(山西省汾阳市肖家庄卫生院 山西 临汾 032200)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200例,分成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Bassini修补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显著(t=9.24,P<0.05)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5.37,P<0.05),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结论:采取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其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恢复较快,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无张力修补术;嵌顿性腹股沟疝

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兴起了无张力修补,随着这种手术的运用,其越来越被临床中所接受和认可[1]。本研究中为了探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200例,分成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Bassini修补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束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研究中,我们随机选取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200例,其中男139例,女61例,年龄范围为7-68岁,平均年龄为(35.9±11.2)岁,其中右侧73例,左侧76例,双侧51例。本研究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和呕吐、发烧、厌食和哭闹等症状。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中,男67例,女33例,患者年龄范围为8-65岁,平均年龄为(36.2±12.1)岁,其中右侧31例,左侧37例,双侧3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72例,女28例,患者年龄范围为7-68岁,平均年龄为(35.8±11.3)岁,其中右侧42例,左侧39例,双侧1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疾病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纳入研究使用。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Bassini修补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首先保证患者平卧位,然后对其进行麻醉(局部联合持续硬脊膜外麻醉)。手术操作步骤具体如下:首先暴露疝囊内环,然后切开疝环,然后按照肠管血供、弹性、蠕动的标准对嵌顿小肠的活性进行评价,然后对坏死肠管行切除吻合术,最后缝合疝环。然后将疝囊颈根部用4-0缝线进行高位结扎,最后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肌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进行缝合。手术结束后需要检查相邻组织,然后对手术切口缝合。实验组患者采取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首先保证患者为平卧位,然后对其进行麻醉(局部联合持续硬脊膜外麻醉)。手术操作步骤具体如下:首先在内环处将疝囊颈暴露,同时将疝囊分离,然后切开疝环,对嵌顿小肠的活性进行仔细检查,其评价标准按照对照组标准进行评价,对坏死肠管行切除吻合术,然后将剩余的肠管纳入腹腔,然后将疝环进行缝合,最后将内环缺损部位用事先准备好的单层聚丙烯补片进行填充,同时也将腹股沟管后壁用一张补片进行补充[2]。手术结束后对腹股沟韧带组织进行缝合,同时将手术切口进行缝合。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均给予护理,对于部分患者则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的辅助治疗,同时需要对手术切口进行护理,避免出现感染。

1.3 治疗评价标准

本研究中,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按照如下标准进行评价,具体评价为:①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比较;②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中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分析,当判断指标P<0.05时,表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比较

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1.9±11.8)min,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5.6±7.5)min,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比较(t=9.24,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这表明采取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可以缩短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治疗结束后,在实验组患者中,治疗未出现并发症的83例,占总人数的83.0%,出现并发症17例,占总人数的17.0%;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未出现并发症的59例,占总人数的59.0%,出现并发症41例,占总人数的41.0%;经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并发症情况差异显著,X2=5.37,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这表明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讨论

嵌顿性腹股沟疝在外科治疗中属于较为常见的急腹症,其多发地区为农村基层等地方。由于患者缺乏对于腹股沟疝的正确认识,再加上患者的经济条件等因素,导致部分腹股沟疝后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部分患者则是在病情严重后才选择就医治疗,影响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使得病情没有得到彻底治愈,部分患者即使治愈也极易出现复发。因此对于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如果其早期发现自己患有此疾病,则需要及时进行就医治疗。临床实践中发现,对于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往往都是斜疝,这种斜疝一般发生在患者进行高强度劳动或排便时,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疝块突然增大,并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对其进行检查时,要求患者保持平卧位,但发现肿块不能回纳,而且肿块较硬且伴随有触痛。

在临床中对嵌顿性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目前较为常见的仍然是传统的疝修补术,采取这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许多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疼痛,而且患者的恢复时间较长,部分患者极易出现并发症,而且复发率较高,给患者心理和经济上都带来负担。有研究显示,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复发率高达15%,因此这种方法在治疗时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本研究中实验组采取的是无张力疝修补术,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疝修补术的缺点,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出现,而且复发率也较低。虽然这种手术效果较为满意,但是还需要考虑手术中存在的切口感染等导致手术失败的因素,所以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主治医生和护士保持仔细,在术后做好护理工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黄育青,杨扬震.嵌顿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138-139.

[2]徐亚军.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12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105-106.

R656.2+1

B

1009-6019(2015)08-0116-02

猜你喜欢

疝无张力疝的修补术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研究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轻质量型网片在中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区域阻滞麻醉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膜前疝装置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218例治疗体会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