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

2015-03-24王增智

当代医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小梁晶状体眼压

王增智

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

王增智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与小梁切除术联合,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2%(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为0.5~0.7,优于对照组的

0.5 ~0.6,并发症发生率为2%(1例),对照组为18%(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终平均眼压(14.7±3.2)mmHg低于对照组(15.9±5.0)mmHg(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促进视力恢复。

青光眼;白内障;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治疗;效果评估

眼科多发性疾病类型中,青光眼占较高比例,多有程度不等的晶状体浑浊伴发,若治疗仅采取抗青光眼手术,除不能改善视力外,甚至诱导病情加重。目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操作已趋成熟,联用应用除可改善预后外,还避免患者承受多次手术痛苦,减轻经济负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本研究选取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就上述两种术式联合治疗效果展开探讨,并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深圳市第六人民医2013年1月~2014年1月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50~81岁,平均(68.2±1.7)岁。慢性原发开角型青光眼1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均有程度不等的晶状体浑浊即白内障伴发。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7.5±3.5)岁,慢性原发开角型青光眼4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9±2.0)岁,慢性原发开角型青光眼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4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组间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本次选取病例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小梁切除术。取甘露醇注射液在术前30min静脉滴注,并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行术前麻醉。于12点方位,以角膜缘为基底,作1/2巩膜厚度、约4mm×3mm巩膜瓣,后于颞侧作透明角膜切口,长约3.2mm,于颞下角膜缘或颞上角膜缘作辅助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将人工折叠式晶体植入。后用卡巴胆碱稀释液行相关缩瞳操作,并常规行小梁切除术。依据患者病情,术后辅助抗感染治疗,并监测过滤泡、前房、眼压,行眼球按摩。

1.3 疗效评价标准 以术后3d、1周、1月、3月、6月及12月共6次眼压平均值作为疗效判定标准[2]:(1)痊愈:不使用任何降眼压药物术后眼压在21mmHg或以下;(2)好转:术后眼压高于21mmHg,但术后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可使眼压降到21 mmHg以下;(3)无效: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后术后眼压高于21 mmHg,需加用全身降眼压药物或再次手术治疗。临床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记录2组术后平均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为0.5~0.7,优于对照组的0.5~0.6,并发症发生率为2%(1例),对照组为18%(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终平均眼压(14.7±3.2)mmHg,低于对照组(15.9±5.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进程加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并发比例日趋增多,为现代眼科临床工作的重点。通常包括手术治疗、激光治疗、青光眼药物治疗3种方式。其中手术最为有效且直接。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多项研究证实[3]采用联合手术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应用,效果较显著,除避免患者承受再次手术痛苦外,还可有效控制眼压,促使视力尽快恢复,术后抗青光眼药物无需大量应用,患者更易接受[4]。为促进康复,对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确定,本研究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显示,预后较为理想,除使患者前房加深,瞳孔阻滞解除,房水流畅度、房角开放范围增加,进而有效降低眼压外,且在保证前房在术后的稳定性、术后视力方面价值也较显著,总有效率为90%。

首先,与单纯手术比较,联合手术过滤泡情况、眼压、视力更为理想。在青光眼患者治疗中,术后眼压持续稳定、视力恢复为治疗核心。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与小梁切除联合治疗后,视力均有程度不等的提高,且监测眼压下降程度示,与基础眼压更为接近。主要因前房在术后深度加深,更多房水可溶纳,且膨胀的晶状体同时摘除,晶体-虹膜膈阻碍解除,对单纯小梁术而言,青光眼手术中,球结膜下有功能型滤过泡形成是保障预后的关键[5-6]。但受术后疤痕较大影响,将晶状体同时摘除,一定程度上可代偿,另外,不同的手术方式联用,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7]。虽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占有一定优势,但此项手术也具风险性,如大量频繁手术操作以诱导严重葡萄膜炎反应;应用超声释放的能量对角膜内皮本就处于水肿状态的细胞有破坏作有,故需引起医务工人者的重视,加大并发症预防力度[8-9]。另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厚度为10mm的人工晶体将50mm的人眼晶状体替代,使晶状体因素解除,术后中央和周边前房深度可加深,使晶状体与瞳孔缘接触平面后移,为瞳孔阻滞状态的解除提供了保障[10]。另外,针对闭角型青光眼,因前房浅、瞳孔及眼球小、晶状体核硬及眼窝深,手术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强直性小瞳孔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故针对此种疾病类型患者,术前需对角膜内皮细胞情况充分评估,保持前房深度,角膜内皮损伤概率降低,以尽可能的改善预后。结合本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为0.5~0.7,优于对照组的0.5~0.6,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终平均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青光眼并发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促进视力恢复。

[1] 张雅林.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7):648-649.

[2] Lichter PR,Musch DC,Gillespie Bw,et al.Interm clincal outcomes in the Collaborative Initial Glaucoma Treatment Study comparing initial treatmentrandomized to medications or surgery[J].Ophthalmology,2001,108:1943-1953.

[3] 李奇根,戚朝秀,王涛,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28(11):1215-1217.

[4] 唐升学,鞠远英,张志慧.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反小梁咬切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952-1953.

[5] Altan C,Bayraktar S,Altan T,et al.Anterior chamber depth,iridocorneal angle width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changes after uneventful phacoemulsification in eyes without glaucoma and with open iridocorneal angles[J].J Cataract Refraot Surg,2004,30(4):832-838.

[6] 孔庆键.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2):324-325.

[7] 朱明明,缪浴宇,邹海东,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远期泪膜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眼视光与视觉科学杂志,2012,14(4):203-207.

[8] Foulks GN,Nichols KK,Bron AJ,et al.Improving awareness,identification,and management of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J].Ophthalmology,2012,119(10 Suppl):S1-12.

[9] 田玉景,刘焰,邹海东,等.上海市江宁街道20岁及以上人群干眼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眼科杂志,2009,45(6):486-491.

[10] 李珍,李冬梅,丁丰萁,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10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6.056

广东 518054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 (王增智)

猜你喜欢

小梁晶状体眼压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小梁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补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