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糖尿病居家护理体会

2015-03-24何玉琼

当代医学 2015年19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病情胰岛素

何玉琼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以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为主。糖尿病在儿童期发病较多,小儿糖尿病绝大多数为1型[1]。患儿年纪小,身心生长处于发育阶段,各项免疫功能尚不健全,病情一般较成年人严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及昏迷,危及生命, 如不及时抢救, 将导致昏迷、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如何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正确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人们对糖尿病认识的逐渐加深,糖尿病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好控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护理工作经历,将小儿糖尿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基础护理

家长应重视患儿基础护理,预防感染。确保患儿房间通风良好,以保持空气清新。患儿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易引起皮肤和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生感染,患儿糖尿病病情将加重,所以家长应经常清洗床单,常为患儿洗头、洗澡和更换衣服,保持卫生。此外,还应每次饭后漱口或刷牙,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炎。

2 饮食护理

治疗糖尿病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合理安排饮食。饮食的目的是降低血糖、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有效缓解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饮食控制的原则是既要满足生存需要,又要合理限制糖类物质的摄取量,严格控制总热量的摄取量[3]。家长必须意识到饮食控制的重要性,根据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要求自觉遵守饮食规则,以有效控制和缓解患儿的病情。

患儿饮食中的营养分配比例应基本遵循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0%~55%,蛋白质15%~20%,脂肪30%。同时,每日热量分3餐,分别按早餐1/5,午餐2/5,晚餐2/5的比例就餐;或每日热量分4餐,分别按早餐1/7,午餐2/7,晚餐2/7,睡前2/7的比例就餐,当患儿进行体育锻炼时家长可为患儿少量加餐。该做法的优点是血糖浓度波动小,如果血糖浓度波动大将可能引起餐后高血糖和空腹低血糖,而高血糖和低血糖将对患儿造成不利影响,如引起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加快心率、增加心肌耗氧量等免疫机能异常现象。当然,家长也可以按患儿的饮食情况和病情在此基础上做适当调整,但必须注意定时定量。食物应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忌食蜜饯、糖果、糕点、葡萄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宜食新鲜蔬菜、豆制品、瘦肉等低热量、低脂肪或高蛋白的食物。饮食控制以能达到血糖正常值而患儿又无饥饿感、保持正常体质量为理想标准。

3 体育锻炼

近年来随着运动疗法的逐渐成熟和其对糖尿病的良好治疗效果,运动疗法已经成为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掌握正确的运动疗法对于家长而言已是迫切需要,不恰当的运动疗法将给糖尿病患儿带来种种不利影响。

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降低血糖、促进糖分的利用、减轻胰岛负担,而且可以避免肥胖、增强体质。安排体育锻炼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家长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体力、病情和爱好指导患儿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等。运动不宜过于激烈,还需避免运动量过大和运动时间过长而产生疲劳。体育锻炼要长期坚持,不可间断。运动一般安排在饭后1 h左右最佳,2~3次/d,30~60 min/次。为了避免低血糖情况发生,家长在陪伴患儿运动时应携带甜点以备不时之需。家长要鼓励患儿每天坚持定时定量做体育运动,这将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和胰岛素的调节。

4 胰岛素注射护理

小儿糖尿病患者血浆中胰岛素含量极少,且不稳定,为了保证患儿的健康成长和正常发育,必须使用胰岛素,正确使用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主要的手段[4]。因此,家长能否正确使用胰岛素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应在患儿饭前约30 min检查尿糖后,再决定胰岛素的注射量。注射胰岛素时,家长必须严格掌握无菌操作,并且做到不在同一部位注射,以免引起皮下脂肪萎缩硬化或感染;更要注意不要将胰岛素注入皮内,否则将引发组织坏死,加重病情[5]。

家长要根据出院前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指导坚持每天为患儿注射胰岛素,一般每天注射3次[6]。注射完毕后,家长要注意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脸色苍白、出汗、头晕、昏迷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让患儿口服糖水,并及时将患儿送医。

5 心理护理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疾病,目前尚无法治愈,需长期用药、饮食控制等。患儿的生活方式受到很大影响,易引起恐惧、烦躁等消极情绪,也会给患儿及其家人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7]。紧张、焦虑、情绪激动、心理压力会引起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8]。家长在充当大人角色时,要同时做患儿的朋友,注意患儿的情感需求和承受能力。家长可以根据患儿年龄及理解能力,通过与其玩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加强情感沟通交流,消除其恐惧心理。家长要重视患儿的情绪反应,注意观察患儿言行举止,及时了解患儿的内心活动。家长要指导患儿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积极的心态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和治疗。

小儿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终身性疾病,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并且患儿年龄小,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能力较差。因此,家长要用心照顾患儿,从基础护理、饮食护理、体育锻炼、胰岛素注射护理和心理护理5个方面切实控制血糖,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保障患儿的身心健康,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1] 闰洁,巩纯秀,桑艳梅,等.1型糖尿病患儿反复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原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4):255-256.

[2] 杜淑俊.小儿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J].求医问药,2012,10(11):916.

[3] 谈新跃.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中国慢性疾病与控制,2008,16(3):312-313.

[4] 韦健.53例糖尿病酮酸症中毒临床诊治体会[J].中华实用医学,2010,5(1):45.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代谢组.儿童时期Ñ型糖尿病诊疗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80-181.

[6] 莫永兰.糖尿病并发非酮症高渗性脱水的护理体会[J].医学文选,2006,25(3):475.

[7] 余红.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风险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6):55-56.

[8] 威以勤,陈超刚.烹饪实践课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2(41):2.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病情胰岛素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