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枯草在云南山地仿野生抚育后其迷迭香酸含量的变化

2015-03-24栾晓文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夏枯草子代药用植物

张 娅,栾晓文

(1.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

夏枯草在云南山地仿野生抚育后其迷迭香酸含量的变化

张 娅1,栾晓文2△

(1.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

笔者在云南文山西畴县山地仿野生抚育夏枯草后,针对其不同子代药材中主要有效成分(迷迭香酸)含量的变化展开研究。方法 用HPLC,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三氟乙酸溶液(42:5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0nm,测定夏枯草种苗、仿野生抚育一年后子代、仿野生抚育二年后子代中迷迭香酸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含量测定及对比分析可知,夏枯草种苗、仿野生抚育一年后子代、仿野生抚育二年后子代药材内迷迭香酸含量呈现增长趋势。

夏枯草;仿野生种植;含量变化

药用植物野生抚育是野生药用植物采集与药用植物栽培的有机结合,是药用植物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新模式,是解决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和关键的决策之一。药用植物野生抚育突破了传统的野生药用植物生产经营模式,将药用植物大田栽培和野生采集的优势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较好解决了当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面临的产出量不足、药材质量差、资源濒危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四大难题,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及野生药材可持续利用的三重并举,将开辟一个富有生命力的野生中药材生态产业新模式[1]。

目前我国仍有80%左右的中药材来自野生,保证野生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野生药材采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中医药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2]。另一方面,如何提高栽培药材质量,使其与野生药材相近,保证生产药材的天然性,也倍受人们关注。

药用植物野生抚育具有如下特征:①具有明显的经济学特点。抚育的目的是增加目标药材种群数量,给人类提供可采集利用的中药资源,由此区别于单纯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或植被恢复;②野生抚育的场地是野生药用植物原生环境,不同于在退耕还林等人工林下栽培中药材;③野生抚育种群数量增加可以在种群遭到破坏或没有遭到破坏的基础上进行,而植被恢复指已遭到破坏的植被重新生长和恢复;④野生抚育种群数量的增加方式有两种,一是人工栽植,二是创造条件,令原有野生种群自然繁殖更新;⑤野生抚育增加了目标药材种群的数量,改变了群落中各物种的数量组成,但群落的基本特性未改变。

目前,国内已有数种药用植物野生抚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茅苍术野生抚育[3]、猫爪草野生抚育[4]、宁前胡仿野生栽培[5]、川贝母野生抚育[6]、林下栽培野山参[7]、天麻仿野生栽培[8]、冬虫夏草半野生抚育[9]、林下栽培黄连[10]等。

对野生抚育后产出的药材进行与引种种苗有效成分的含量比对和对二代药材品质的评价方法的系统研究还很欠缺,从而导致了使用其产出的药材没有可靠的实验依据,这将严重地制约了药用植物野生抚育技术的应用及长远发展。因此,需要大力的推进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以保证药材及其制剂的品质及安全性。

1 实验材料及仪器

1.1 实验材料 夏枯草种苗、夏枯草一年后子代、夏枯草两年后子代:采自云南省西畴县把独村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基地。

1.2 实验仪器 BSA124S-CW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ZF-I型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CQ250超声清洗仪(上海超声波仪器厂);202-1A(PCD-3000serials)烘箱(上海乔跃电子有限公司);戴安UltiMate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戴安公司);Gemini5uC1811oA4.6×250mm色谱柱(美国phenomenex公司);PhernomexC18保护柱(美国phenomenex公司)。

2 实验方法

2.1 水分检查

2.1.1 夏枯草(种苗)水分测定 取夏枯草供试品4.2987 g,放入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瓶(27.3498 g),在105℃下干燥5h,取出,移至干燥器冷却30 min,精密称定重量(31.2753 g),再在105℃下干燥1 h,冷却,称重(31.2750 g),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 mg为止。根据减失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

2.1.2 夏枯草(一年后子代)水分测定 取夏枯草供试品3.9263 g,放入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瓶(27.0542 g),在105℃下干燥5h,取出,移至干燥器冷却30 min,精密称定重量(30.4911 g),再在105℃下干燥1h,冷却,称重(30.4894 g),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

2.1.3 夏枯草(两年后子代)水分测定 取夏枯草供试品3.8465 g,放入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瓶(27.6043 g),在105℃下干燥5 h,取出,移至干燥器冷却30 min,精密称定重量(30.9152 g),再在105℃下干燥1 h,冷却,称重(30.9135 g),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 mg为止。根据减失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

2.2 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垸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三氟乙酸溶液(42:5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0 mn。理论板数按迷迭香酸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迷迭香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稀乙醇制成每l mL含0.5 mg的溶液,即得。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0.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稀乙醇50 mL,超声处理(功率90W,频率59kHz)3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2.3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 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迷迭香酸不得少于0.20%。

3 实验结果

3.1 水分检查结果

3.1.1 夏枯草(种苗)水分检查结果 见表1。

表1 夏枯草(种苗)水分检查情况

药典规定水分不超过14.0%,因此符合要求。

3.1.2 夏枯草(一年后子代)水分检查结果 见表2。

表2 夏枯草(一年后子代)水分检查情况

药典规定水分不超过14.0%,因此符合要求。

3.1.3 夏枯草(2年后子代)水分检查结果 见表3。

表3 夏枯草(2年后子代)水分检查情况

药典规定水分不超过14.0%,因此符合要求。

3.2 HPLC含量测定结果

3.2.1 夏枯草种苗中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结果 见表4。

表4 HPLC法测定迷迭香酸与夏枯草种苗数据及计算结果

3.2.2 夏枯草1年后子代中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结果 见表5。

表5 HPLC法测定迷迭香酸与夏枯草(1年后子代)数据及计算结果

3.2.3 夏枯草2年后子代中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结果 见表6。

表6 HPLC法测定迷迭香酸与夏枯草(2年后子代)数据及计算结果

综上,可知:

表7 3种不同年限夏枯草中迷迭香酸含量比对

4 小结

本实验通过采用HPLC法对夏枯草野生种苗及其仿野生种植后子代药材的有效成分迷迭香酸进行含量比对分析。可知:仿野生夏枯草种苗、一年后子代、二年后子代内迷迭香酸含量呈现增长趋势。

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引种后仿野生种植的不同年限的子代药材进行采挖,并对其进行有效成分的含量比对,以期得到含量最接近野生药材的第二代药材。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63.

[2]秦雯,巴寅颖,张兰珍,等.不同产地夏枯草药材HPLC特征图谱[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2,27(5):30.

[3]孟正木,何立文.夏枯草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26).

[4]付晓瑞,李继昌,张明智.夏枯草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2005.

[5]曹勋学,林桂涛.夏枯草有效部位的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

[6]陈宇航,郭巧生,刘丽,王澄亚.栽培与野生夏枯草矿质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2):47.

[7]张烨,吕霜霜,周浓,等.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中4种重楼皂苷的含量比较[J].中国药房,2011,22(43):57.

[8]马翠兰,吴杰.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初探[J].光明中医,2011,29(9):67.

[9]萧伟,陈风龙,章晨风,等.国内外天然药物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中草药,2009,40(11):36.

[10]沈文娟,岳亮,何英翠,等.天然药物常用提取技术与方法研究概况[J].中南药学,2011,9(2):15.

张娅(1981-),女,昭通巧家,硕士,理化检验师,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学、药物分析等研究工作。E-mail:352506221@qq.com。

△通信作者:栾晓文,Email:1295048072@qq.com.

R284

A

1007-2349(2015)10-0058-03

2015-08-17)

猜你喜欢

夏枯草子代药用植物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子代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孕前肥胖、孕期增重过度与子代健康
夏枯草的妙用
夏枯草:清热去火的凉茶成分脾胃气虚者慎服
清肝散结夏枯草
药用植物入菜需谨慎
夏天清热,离不开夏枯草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材用樟树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选择
不同种源文冠果优良子代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