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三大菜系
2015-03-24赖晨/文
赖 晨/文
马来西亚主要由巫(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组成,三大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从而形成三大各具特色的菜系。
马来菜:香、辣、甜
马来人喜欢香辣的咖喱粉,许多菜肴都放入咖喱粉,如咖哩鸡块、咖喱鸡腿、咖喱牛肉、咖喱鱼块以及与咖喱粉同煮的各种蔬菜。
马来人喜欢吃甜食,在主食或菜肴中少不了椰丝、椰浆和洋葱。用大米粉、糯米粉做的各种米糕,都会有浓郁的椰子香味,颜色花花绿绿,十分鲜艳。
马来人善于做竹筒饭,他们用70 cm左右的竹筒装上大米和水,用炭火慢慢烤熟,烧出来的竹筒饭带有一股竹子的香气,是马来人喜爱吃的一种主食。而平日马来人餐桌上的主食是一种米糕,将煮熟的糯、粳米饭打烂压扁,切成小方块状,蘸着咖喱菜汁当做主食吃。
此外,马来人还爱吃以下几种菜肴。
沙爹:是一种烤肉串,类似我国的烤羊肉串。分为羊肉、牛肉和鸡肉三种。制作方法是将肉块用香料腌渍后,再用细竹签穿好,放在炭火烤熟,蘸着花生酱和牛肉汁调好的佐料吃。马来人喜欢将沙爹和洋葱头、黄瓜丁蘸着花生酱汁吃。
椰浆饭:即将鲜椰子肉磨成浆水,与大米同煮,煮出的大米饭富有椰子的香味,再配小鱼干、水煮蛋、烤花生和黄瓜丝,当做早餐和正餐来吃。
椰浆牛肉咖喱:把牛肉、椰浆、辣椒、洋葱配肉桂、苜蓿、肉豆蔻等香料,用文火慢慢烧炖而成,味道鲜嫩爽口,香甜多汁。配上米饭、米糕或椰浆糯米饭一起食用。
此外,手扒饭、马来煎饼、马来辣沙拉等食物都极具马来饮食的特色。
印度菜:具艺术创意
马来西亚的印度人在饮食上和马来人有相似之处,也喜爱咖喱和椰子,把它们当做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所以印度餐也偏于辛辣。不少印度餐馆的招牌上标明“香蕉叶饭店”,在这些餐馆中,都以清洁的香蕉叶盛装食物给食客,这成为其经营特色,吃印度餐往往少不了咖喱羊肉。
印度拉茶是印度族、马来族爱喝的一种甜饮料。不论是青少年、中年还是老年人,都喜欢到街边路旁的印度茶档或马来茶档去喝拉茶。来一杯拉茶,大家围坐桌旁可以海阔天空地聊上个把时辰,消除疲劳,精神也大为放松了。因此,到茶档喝印度拉茶成为下层劳动人民所喜爱的一种消遣方式。拉茶的原料包括甜炼乳和斯里兰卡茶叶。为何叫拉茶?原来在调制过程中必须有“拉”的动作,使用两个带把柄的杯子,将饮料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再倒回来,如此往返多次,关键是两个杯子间要有很大的距离,仿佛是用力将饮料拉长,使其达到充分融合。经过拉制后,饮料散发出浓浓的奶香、茶香。
有趣的是,马来西亚常举办拉茶比赛,吸引国内外拉茶高手参加。比赛时,只见参赛者有的从左拉到右,再从右拉到左;有的从头顶向后拉到臀部,再倒回来;有的则是边转动身子边拉;有的从前身转身拉向后身;还有的边跳舞边拉;更有的甚至站到梯子上进行拉茶动作表演。各位拉茶高手使出浑身解数,以各种新鲜、别具创意的高难度手法表演拉茶工夫,看谁拉得更长,拉的难度更大,手法更新鲜而又点滴不漏,才能成为优胜者,被称之为“拉茶大王”。拉茶比赛也有按评分排名次,通常的评分标准是,整洁40分(衣着、围裙、帽子及地上整洁)、创意40分和拉茶长度20分。
印度糕是一种用大米粉制作的糕点,中间有土豆或各种蔬菜做的夹层,当做夹馅。
印度煎饼是一种馅饼,馅料是用肉、洋葱和鸡蛋调制成的,吃时要加上咖喱调味。
中餐:多元喜庆
马来西亚的华人讲究吃,这里的粤菜、客家菜、海南菜、闽南菜及港式烧腊、各式点心,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
马来西亚的中餐大多属于粤菜,很适合华南人的口味,味道不像北方菜那么浓重,一般较为清淡、不油腻,鲜嫩润滑,与香港饮食比较接近。饮食品种丰富多样,令人大饱口福,食后赞不绝口。
马来西亚渔业资源丰富,海鲜极有特色。有的中餐馆专门经营烤鱼,吸引了远近专门慕名而来的众多食客。将鱼用各种调料腌制好,再配上冬菇、各种蔬菜等,用锡箔纸裹好,在炭火上烧烤。打开锡箔,一股鱼香味扑鼻而来。
火锅也常是餐馆中人们喜欢点的一种中餐菜式。大部分中国人喜欢在寒冷的冬天吃火锅,可是在马来西亚这个常年是夏天的地方,也盛行吃火锅。人们不仅在高档餐厅的空调间里吃火锅,而且在露天的大排档里、街边的小贩档上随时吃热辣辣的火锅。火锅食品多彩多姿,如鲜虾、鱼丸、墨鱼、鱿鱼、鸡肉、海参、炸豆腐等用细竹签穿好,想吃哪种,自己取出来放到滚烫的锅里,刷一刷,再蘸上咖喱、辣椒酱、酱油等调味品,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鸡饭是一种大众化的食物,尤其以海南鸡饭受欢迎。海南鸡饭制作考究,米饭用鸡汤煨熟,与香嫩多汁的鸡肉、大蒜、辣椒酱、黄瓜丝等一道食用。
槟城的扁担饭也很出名。它的名称源于售卖这种米饭的小贩,都是用扁担挑着沿街叫卖,扁担的一头是米饭,另外一头是肉菜,因此得名。这也是一种受普通百姓喜爱的饭食。
肉骨茶是马来西亚华人的发明,是一种很有特色的饮食。它深受广大华人的喜爱,因此肉骨茶档遍布马来西亚各地,可见其魅力无穷。所谓肉骨茶,就是用带骨头的猪肉,包括排骨、腔骨及其他部位的带骨肉,加上多种中药材等调料,使用瓦锅熬炖而成,吃时有的是用切成块的油条,蘸着肉骨汤吃,有的则是用肉骨汤浇米饭吃,在吃肉骨时,必备茶水,边吃边喝茶,就成为肉骨茶。看似简单的肉骨茶,关键在配料和烹调方法上。怎样才能煮出好吃的骨肉茶?没有哪家肉骨茶档肯告诉你,因为这是商业秘密,是他们的饭碗。
肉骨茶据说是早先那些底层的渔民、三轮车夫、搬运工、割胶工的一种早餐。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新山、巴生等港口和渔港地区,有大批靠出卖劳力谋生的苦力和靠出海捕鱼谋生的渔民,他们每天必须早早出去工作,早餐都去咖啡馆吃,吃得很简单,往往是叫上一碗肉骨、一碗米饭和一杯茶。他们认为吃肉骨可以经时候,不容易饿,吃了肉容易口渴,所以吃肉骨时叫上一杯茶水。久而久之,这种吃法就被叫做肉骨茶了。
起初,肉骨茶的制作十分简单,只是加上酱油、大蒜、大葱等调料,后来又逐渐加入许多富有滋补作用的中药材和胡椒等多种香料,使肉骨茶的名声越来越好,不仅成为那些渔民等苦力每天必吃的早餐,也成了各阶层人士喜欢吃的风味佳肴。
尽管马来西亚各地都有肉骨茶,但比较出名的当属新山、吉隆坡和巴生的了,而巴生一带的肉骨茶更够味,它的特点是料足,因此味道更为浓厚。
马来西亚的华人过新年流行捞鱼生。“生”是生三文鱼片,它的分量不算多,主要是取其“生”的字音和意思,其余大部分是香脆的炸排叉块、萝卜丝、青丝、红丝、青菜丝、熟芝麻及一些其他配料。吃的时候,将橄榄油和蜜糖汁浇在上面。此菜原料普通,重在气氛,捞生的关键在“捞”,吃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围在桌旁,站起来,争先恐后地用筷子从菜的底部往上捞,搅拌,嘴里还高兴地喊着:“来吧,齐齐捞,大家一起捞,捞他个风生水起……”食客们大多是借新年伊始捞鱼生,求个吉庆,讨个风生水起的好兆头,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生意兴隆,蒸蒸日上,万事如意。大家共同捞鱼生,既有热烈的气氛,也显示出团结奋进、共同发达的心愿。因此,欢度新年,吃捞鱼生也成为广大华人及其社团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和一种习俗。
马来西亚的中餐除了粤菜,各地方还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例如,在著名古城马六甲,你可以在(也叫巴巴,即土生男华人)、娘惹(土生女华人)聚居的荷兰街上,品尝到正宗的娘惹餐。这里的娘惹餐馆,装潢得充满风情,而菜的味道以酸辣为主。椰乳黄梨虾(菠萝虾),气味浓郁芳香,酸辣可口,还有酸辣烩炒鸡肉等,让人吃到口,顿觉口味一新。另外,怡保市的老黄芽菜鸡和沙河粉,远近驰名,让不少人特地驾车赶来一饱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