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转让费现状及经济收入情况调研

2015-03-23陈静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调查

陈静

摘 要:该文分析了宜秀区土地转让费水平和政策性补贴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搞好规模种植的几点建议。主要包括:成立合作社,加大政策扶持,解决规模种植实际问题。

关键词:土地转让费;经济收入;调查;宜秀区

中图分类号 F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5-04-02

为了掌握安庆市宜秀区晚籼稻土地承包费高低状况,分析研究流转土地价格、补贴收入、粮食价格及种植大户收益之间关系,笔者深入到各大户和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1 土地转让费水平

安庆市宜秀区土地转让费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每667m2每季转让费为125元(每667m2土地年转让费为250元,按每年种植2季作物计算,平均每季转让费125元。下同),最低的转让费是75元,最高的为200元。到2014年平均每667m2每季为240元左右,最低的200元,最高的达380元,一般每季每667m2在250~300元之间,比2009年上涨近1倍。2014年全区土地流转种植粮食作物的转让费费在500~600元/667m2范围,种植蔬菜、药材、鲜果等经济效益稍高的转让费稍高一些,最高的为每667m2每年800元。在土地转让费数额上,地力好的、水利设施完备旱涝保收的、集中连片面积大的、离城镇较近的价格高一些,相反,土地分散、小块较多、不能实行机械化实产的、偏远的山区、圩田、旱涝不保收的田块价格就低一些。

2 政策性种植补贴对农民经济收入影响情况

由于土地转让合同内容不同,种植大户获得的补贴也有不同。但是,一般情况下,如果土地是从农户手中转让来的,大户得到的仅仅是规模种植大户补贴10元,其他补贴是给一家一户的农户的。如果种植大户承包土地是村级集体土地,则各种补贴都归种植大户所有,如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但是地租偏高。一般地,从2009年以来种植大户多数仅仅享受大户补贴每667m210元补贴,少数种植大户享受良种补贴每667m215元,这样补贴享受多的是每667m225元,一直没有其他补贴项目的增加。近几年来不少大户实行“一麦一稻”1a两熟形式种植,每667m270元的小麦农资综合直补种植大户都能够享受到,这样,规模种植大户每667m2每年可以获得100元左右的国家政策性补贴。如果仅仅种植一季水稻各种补贴一般都不会超过30元。

另外,2013年,安庆市对于规模种植66.7hm2以上大户实行奖励,种植66.67~13.33hm2,奖励10万元,13.33hm2以上的奖励15万元,奖励资金是按照市级和区级分别承担50%。当年,全区共有4户种植大户获得奖励,得到奖励资金45万元。这对我区规模种植大户发展粮食生产起到了极大的鼓励作用。

3 粮食价格变化情况

粮食价格稳中有升,从2009年的每50kg110元上升到2014年的每50kg138元。

4 土地转让费水平、补贴收入和相应粮价及种植效益之间的变动关系

虽然近几年粮价有所上涨,但种植大户种植效益一直停滞,一方面土地转让费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比粮价上涨得快;另一方面劳力人员工资一年比一年高,而政策补贴种植大户大部分享受不了。还有,近几年天气状况不是很好,2011年春季长期干旱无雨,2013年全市高温干旱,2014年持续低温阴雨寡照,这种天气对于农业生产十分不利,不少种植大户因灾损失惨重。这样,虽然补贴相对稳定、粮价不断提高,但农民的实际经济收入并没有提高,相反,不少农民甚至由于难以承受年年受灾损失的压力而放弃承包土地。

5 当前土地流转存在问题

5.1 流转行为不规范 目前土地流转部分是农户间自发进行的,存在恶性竞争现象,如遇自然灾害部分种植大户就亏本,效益不能得到保障。

5.2 规模流转难度大 一是规模流转涉及的农户多,每个农户的想法不一致,意见不统一,又不能强求,协调难度大。二是是部分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认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宁可粗放经营,甚至撂荒,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

5.3 流转后缺乏管理 由于缺乏跟踪管理,少数土地流转后业主缺乏耕地保护意识,对土地实行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或随意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土地复耕困难。

6 土地流转对策建议

6.1 成立合作社 由村委会牵头,组建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指导有意流转土地的农户组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专业合作社,将土地依法集中流转到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对外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将土地流转给有资质、讲信誉的业主,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6.2 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农业具有高风险特点,为激发产业开发大户从事农业开发的积极性,财政在安排农业专项资金时,对农村土地流转扶持资金实行单列,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二是政策补贴倾斜种植大户,采取原量不变,增量直接补给种植大户,提高种粮积极性,增加种粮效益。

6.3 切实解决种植大户生产中实际问题 一是容许种植大户建立临时性的库容、晒场等;为大户生产经营贷款提供便利条件。二是优先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平整、增粮工程等项目。三是协调解决大户与一般农户之间的矛盾。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调查
关于“网红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