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企融合文化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2015-03-23季秋成董平张立艳
季秋成++董平++张立艳
摘 要:校企融合文化是一种全新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补充的文化表现形式。积极倡导和推进校企融合文化建设,用现代企业的优秀文化理念和校园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感化和促进高职学生不断提升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文化软实力,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融合文化 就业竞争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255-02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学生就业竞争力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是一种软实力的竞争。如何将“校企融合文化”融入符合专业特色和岗位特征的就业条件建设、就业工作模式优化、就业市场培育、就业指导资源整合、就业教育与专业教学联动等全过程中,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文化软实力、就业竞争力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仅以内蒙古大学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工作为例,对“校企融合文化”建设进行了粗浅研究和探讨。
1 “校企融合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校企融合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互为补充的文化表现形式。二者的深度融合必须首先找到学生职业发展与企业人才需求具有良好的结合点。一方面,校园文化通过吸纳企业文化的优秀因子来提升职业内涵,彰显专业特色,增强文化活力;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校园文化的渗透、影响和补充,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校企融合文化”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二者融合必须首先找到学生职业发展与企业人才需求具有良好的结合点;第二,二者融合是一个全方位过程、系统化工程,而不仅仅局限在“校企合作”这样一个浅层面上;第三,二者融合是更高层次的教育、引导、感染功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第四,二者融合是一种深度融合,是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载体,由被动向主动、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的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实践育人。
针对当前毕业生质量下降、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严峻形势,积极推动“校企融合文化”建设,对于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优化具有交通专业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有利于培育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的校园文化体系;三是有利于挖掘、整合企业文化优秀元素,实现文化引领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
2 “校企融合文化”的构成要素和实现途径
2.1 “校企融合文化”的构成要素
一是具有现代企业优秀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二是具有现代企业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三是具有现代企业的诚信观念、服务理念、敬业精神;四是具有高职院校长期积淀、提炼、升华形成的良好校风、学风、教风等文化感召力;五是具有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文化感染力。
2.2 “校企融合文化”的实现途径
一是将企业实际工作项目、工作情境和工作方式等纳入教学内容,促使学生领略感受现代企业文化魅力;二是将企业科学管理理念、运行体制引入教学过程,促使学生领略体会现代企业文化精髓;三是将企业优秀经营理念和职业标准引入课堂,规范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行为,培养创新意识、职业素养,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实现学校精神和企业精神有机联动,互相渗透和促进。
“校企融合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是以大学精神、企业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作为着力点,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为特征的课程文化作为突破点,以企业文化熏陶、企业文化教育、企业文化引领为内涵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作为落脚点,实现校企文化的渗透、互动与融合。
3 “校企融合文化”建设在学院整体就业工作中的实践和集中体现
3.1 借鉴现代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质量意识,强化就业条件建设
一是定期组织职业指导师培训、3T课程培训和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并邀请交通行业知名专家定期来校讲学,传播企业竞争的优秀因子,激发就业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推进就业工作人员专业化进程;二是不断升级软硬件设施,完善就业信息网服务功能,启动移动飞信平台,扩大就业信息受众面,提高就业信息、文件传输、数据报送等工作信息化程度,增强就业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效率意识。
3.2 吸纳现代企业公正公平的激励机制,完善具有交通专业特色和企业精神的就业工作模式
一是借鉴现代企业的宏观经营理念,将就业工作纳入到学院“两个重心、两个提高”战略思想,构建完善的院系两级就业保障体系;二是借鉴现代企业的董事会制度,成立学院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强化与教务处、学工处、组织人事处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形成就业工作合力;三是完善就业工作激励机制,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工作潜力;四是通过研判、预测当前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制定本年度就业工作要点、月度详细计划,使其更具规划性、前瞻性、条理性;五是研究撰写就业状况年度报告,深入剖析年度就业质量、就业市场发展趋势,利用行业优势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优化工作质量。
3.3 借鉴现代企业全方位、多种经营策略,立足交通,依托行业,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结构
一是利用专题讲座、学术交流、考察调研等契机,拓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领域,搭建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平台,完善多层次的就业市场结构;二是根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多元化需求的变化,抢抓机遇,积极推动高端就业市场开发;三是把经济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的呼包、京津、江浙地区作为切入点,建立多元化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四是按照“立足本区、辐射拓展”的市场开发策略,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中心,逐步向包头、乌海、赤峰等地区拓展就业渠道,实现专业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的有机结合。endprint
3.4 吸纳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理念,挖掘、整合、推进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的精细化就业指导进程
一是按照必修课标准加强就业指导课建设、教学研究和管理,构建全程化、专业化就业指导体系;二是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方案,实施分层次、分类指导,实现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精细化、高效率;三是通过开展“说课”、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教育的精细化水平;四是引导和鼓励毕业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参加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考试,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五是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培养毕业生具有行业特质的诚信观念、服务理念、敬业精神。
3.5 挖掘学院长期积淀、提炼、升华形成的良好校风、学风、教风等文化感召力,促进就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联动
一是根据就业调研结果,组织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联席研讨会,挖掘和传承良好校风、学风、教风等文化感召力;二是全面评估毕业生就业质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加大专业建设调控力度;三是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研判其流向、供需、薪酬、上升空间、专业相关度等情况,为学生就业提供适时、动态的权威数据;四是根据不同专业特色和岗位特征,在不同时间节点适时将就业教育引入专业教学过程,提升就业竞争力。
4 结语
通过分析,为使学生就业竞争力有新提升,需尽快启动“校企融合文化”建设工程:一是借鉴现代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质量意识,强化就业条件建设;二是吸纳现代企业公正公平的激励机制,完善具有交通专业特色和企业精神的就业工作模式;三是借鉴现代企业全方位、多种经营策略,立足交通,依托行业,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结构;四是吸纳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理念,挖掘、整合、推进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的精细化就业指导进程;五是挖掘学院长期积淀、提炼、升华形成的良好校风、学风、教风等文化感召力,促进就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联动。
目前“校企融合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进一步探讨:一是“校企融合文化”建设目标定位尚不明确;二是规范化、创新化、长效化机制不健全。
参考文献
[1] 陈晓欢.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
[2] 马树刚.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职业,2011(21).
[3] 张国磊,张国芳,安涛.对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才,2011(14):124-125.
[4] 徐公芳.对高等职业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N].浙江日报,2011-05-16.
[5] 季秋成.全方位提升交通类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工作水平的实践与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2013(04):25-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