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分析与思考
2015-03-23王文文
王文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完善。鉴于此,该研究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现代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作用以及城市建设对城市规划的重要影响作出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规划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213-01
看待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两者的关系问题时,不能将两者分割开看待,因为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就好比人类的左右手一样,缺一不可而又相互需要。城市规划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方向和进行调控;而城市建设也能够给予城市规划的方案设计预见性和超前性。若想一座城市能够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两者缺一不可。
1 城市规划对城市整体建设的调控作用分析
1.1 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作用
城市规划从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内土地资源的利用两大主要方面进行调控,以此来完成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作用。根据普遍情况进行区分,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可以分为短、中和远期三类。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调控作用的具体实施还要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完成,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城市完成城市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只需要较少的时间,因此调控多为短期的;相反,经济发展状况不佳的城市在实施起来则相对较慢,调控则多选择中期或者远期的。
1.2 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控作用
今后,国家对土地征用的政策、法规将越来越严格,城市建设怎样才能继续做到有序、合理、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对土地的调控将起到较大的作用。
1.2.1 切实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严格控制城市规模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统筹安排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要体现应有的整体性和战略性,重点加强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以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切实体现量力而行的思想,注重现实性和可行性。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是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应贯彻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始终。
1.2.2 充分发挥城市规划职能,规范建设用地管理,促进土地的合理使用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房地产开发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所有列入建设用地范围的土地,必须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要及时将近期拟开发建设区块的规划条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未按规划要求完成配套设施建设的住房,不得交付使用;房产部门不得办理房屋产权手续。
1.2.3 强化土地供应管理,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
要充分发挥土地供应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坚持城市人民政府对土地的集中统一供应和管理,防止出现多头无序供地现象。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总量。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鼓励利用存量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鼓励危旧住房的改造。要重点加强对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供应管理,根据房地产市场供求状况,制定土地供应计划,逐步实现按计划用地。
2 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之间相互作用与影响
由于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且起步较晚,而且在城市规划刚有起色的时期又迎来了信息化时代的到临,这使得我国城市规划总体水平一直不高,而且城市不重视和不遵守城市规划的进行城市建设的问题也是屡见不鲜,这也是由于城市规划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以及总体滞后而导致的不受人们“待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无论是城市人口比率,还是第二和第三产业比例都在急剧的上升,我国正在逐渐步入后工业化初期。这一时期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向周边乡镇扩展,这是乡镇发展的机遇所在,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化突破的关键所在。然而,我国的城市规划在进行时却往往忽略这一时期的城市化特点,规划时只重视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了城市对周边乡镇的辐射作用,这就导致城市规划发展后期与实际状况严重的不适应,出现城市规划的严重滞后现象。这不止是城市建设后期单一的城市规划重做,还会严重阻碍城市的发展,甚至错失发展机遇。所以,城市规划一定要有充足的预见性和超前性,定好位、把好度,争取达到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目标。
3 新时期现代化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方向的思考
3.1 城市规划应将城郊、城镇纳入一体化统一规划开发建设
在越发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下,城市和乡镇以及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各方面交流越发频繁,此时的城市规划更多的体现出一个整体大局观即促使城乡结合,使得城市规划能够保证乡镇和城市获得共赢,各方面的城市和乡镇建设能够互补和配合。而都市型的现代农业产业就是最好的选择,其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将集中成片的耕地和冲垄整理成农业基地,发展苗木和种植业。②依托农村现有的畜牧养殖规模和技术,进一步发展牲猪和鸡禽养殖业。③依托现有的水塘水库发展渔业养殖。④依托农村内山体,改善和培养经济林等。拓展产业类型,发展各种经济产业,实现城市城郊农村整体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3.2 信息时代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应积极适当作出调整
信息化的时代的到临和科技产业的越发兴盛都给城市规划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如何应对这样新时期的挑战则成为了当前城市规划的主要课题之一。该研究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应对几点建议。
第一,必须修改一直使用的传统城市规划编制法,因为传统的城市规划编制法规具有极大的计划经济色彩,属于上世纪颁布的文案,跟现时代有极大的不适用性。所以,城市规划要试着在满足市场和居民需求的同时,也要去研究一下信息领域。第二,信息化浪潮中极大的缩小的城市各个功能区的功能差异,地理位置和地形差异都不再成为限制因素。城市中心区不再是单一的商业功能,而成为各种信息最集中的地方,集娱乐、办公商业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区,信息化的城市功能布局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空间上的流动。第三,信息化浪潮的到来极大的推动了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极大的上升。这对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动也有巨大的影响,信息化延伸出的服务相关产业数量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变动较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化影响下,城市总体规划应充分考虑信息时代的特征及其带来的影响,并籍此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和城市定位,将城市建设提升至较高的水平。
4 结语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对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将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同时城市规划也将更为深刻的体现在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中。因此,必须站在发展的角度和时代的高度上做好城市规划,让其更具有预见性和超前性,充分利用和开发城市的人文和历史资源,打造一个充满特色和现代气息的城市。
参考文献
[1] 彭震伟.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7).
[2]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
[3] 顾朝林.城镇体系规划——理论·方法·实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