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
2015-03-23张爱芳
张爱芳
摘 要:高校就业工作关系着高校生存和发展,是高校教育质量的体现。随着高校毕业生的人数的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解决就业难问题是大学生、高校和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辅导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就业难的重要途径,该文从辅导员角度,通过拓展大学生对于“学”的正确认知,促使其躬行于“学”,引导大学生塑造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健全人格,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做好人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培训,提升大学生的求职技能等六个方面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探索出辅导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对高校就业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231-02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就业问题成了当今社会、高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力量,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力保障。笔者从下面六个方面探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力,进而其解决就业难问题。
1 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就业能力结构分析
20世纪初的英国和美国,出现了就业-失业二分观点,到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人力政策就业能力观,强调对就业能力的理解应关注个人潜能,人们更加重视求职者的知识、技能、态度及其与劳动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国家出现了主动性就业能力观点和交互式就业能力观,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出现了关于就业能力的研究,并开始探索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分析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1]目前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认知不够清晰,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还应该包括大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积极自信的健全人格、健康正常的心理素质等方面。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可根据不同的角度构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基础性的能力和专业性的能力,基础性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求职技能;专业性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2]通过对大学生“学”的认知教育加强学习能力培养,通过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求职技能。
2 辅导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2.1 辅导员拓展大学生对于“学”的正确认知,调动其学习的潜能,促使其躬行于“学”,
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根本对策
辅导员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学”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学生树立对“学”的正确认知是提高就业能力的根本着眼点。辅导员通过报告、宣讲和典型塑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对“学”的正确认知,将“学”成为贯穿于个人生活的自然行为。古语云“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蒙以养正”,新生入学教育是开展关于“学”的正确认知教育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可以通过大型且有深度的讲座报告对“学”进行教育宣讲。报告结束后,可分班或分组举行关于学习的讨论会,并完成相关心得体会的撰写,通过调动学生对报告内容的学习,进而让学生树立对“学”的新认知,并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每学期结束前,组织学生分享一学期的学习感悟,包括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观念,得当的学习策略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形成鞭笞后进,激励先进的良性局面。通过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理念。[2]
2.2 辅导员引导大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他们专业素质的发展,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对策
辅导员注重引导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增强专业素养,是提高他们就业能力的基本途径。专业无有优劣,只要专业掌握的扎实、深入,接近前沿,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并能够获得满意的职业,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及价值。大学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把兴趣集中于专业,让学习充满动力,积极获寻所学专业的成就感,持之以恒,专业知识必将扎实,专业能力必然出色,专业素质必然出众。就业能力必然彰显。辅导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学术报告会,学术科技交流会等方式来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潜能和动力,随着学科出现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加强大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3 辅导员引导大学生塑造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健全人格,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辅助对策
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健全人格不仅对大学生的择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他们适应工作和融入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是不能脱离集体、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大学生同样需要从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锻炼自身能力。辅导员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方面,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实践活动要以展示才华、交流思想为主导,应设立多种奖项,以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成就感。每次活动的举行以学生团体为主,辅导员监督为辅,应充分实现信息的宣传与共享,真正为学生提供思想交流和能力锻炼的机会,另外通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竞赛和社团活动使学生形成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健全人格,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2.4 辅导员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样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基本素质,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要求。辅导员可以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同时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广度,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并通过系统化的心理咨询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尤其对高年级学生,针对求职中的心理问题开展阶段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2.5 辅导员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做好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力保障
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教育中的普及,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更有利于大学生找准自己的人生职业和制定适宜的人生规划,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不竭的动力。通过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充分认识自我的潜力与不足,针对特定的职业目标,选择适合自我发展的方式和路径。职业生涯课程的开设要贯穿大学始终,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辅导员要监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情况,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只有将理论知识落到实处,才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能更好的了解所学专业面向的职业群与职业的任职要求,能更好的根据自身的优缺点,找到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在学习中有意识的对自身就业能力进行弥补,[2]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2.6 辅导员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培训,提升大学生的求职技能,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为大学生提供了系统的就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效果,提升大学生的求职技能是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加强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的培训,提高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有利于就业指导课的开设成效。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度,积极主动的学习求职技能,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大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客观分析自己,获得最直接的就业信息,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进而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4]
参考文献
[1] 康廷虎,王耀,肖付平.基于国际视野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理论建构和培养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3(1):234-238.
[2] 王久梅.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20):72-73.
[3] 吴御生,罗三桂.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1(5):75-77.
[4] 萨茹拉,杨子仪,杨鲤源.试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J].民族教育研究,2012(4):59-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