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胡专业课教学中的智慧初探

2015-03-23胡丹

科技资讯 2014年34期
关键词:教学智慧教法学法

胡丹

摘 要:纵观当代二胡艺术的发展态势,犹如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少年,充满着朝气和活力。年轻一代的作曲家们推陈出新,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技巧新颖、风格独特的作品,给新时期的二胡创作注入了更加充沛的活力。因此,对于演奏者的技术要求也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在这样良好的大环境下如何有效地教学,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练习,成为了我们这些从事二胡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该文从目前二胡教学环境所发生的变化、教学思路的改变、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如何指导学生高效学习等方面对以上问题展开阐述。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智慧 《兰花花叙事曲》 教法 学法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146-02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简单明了地阐述了教师的职责,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当下,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飞速变化,作为教师而言,可能更多的是要考虑在课堂中如何能巧妙地运用一些教学智慧去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氛围生动而活跃。当然,说到教学智慧,可不是那么显而易见、易于找寻和挖掘的,它一定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深度探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和选择最适宜的问题解决方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本身和教育对象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作为一名二胡专业教师,深感使命和责任的重大。二胡从一件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乐器到现如今姹紫嫣红、满园春色的大好局面,其间凝结着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为我国民族器乐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责无旁贷!

刘天华先生将二胡这件不登大雅之堂的乐器搬入高等学府并突破了原来的口传心授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系统、专业的教材和规范的教学方法,为二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现在,随着二胡演奏及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涌现出了大量具有高难度技巧及风格的二胡独奏作品,如王建民先生四部二胡狂想曲,一部比一部难、一部比一部绝,对当今的二胡演奏者来说非常有挑战性;关乃忠先生的《第一二胡协奏曲》《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刘文金先生的《如来梦套曲》《雪山魂塑》;中国的作曲家移植国外优秀的器乐作品:《引子与回旋》《流浪者之歌》《卡门主题随想》······诸如此类的佳作为如今的二胡作品增添了耀眼的光彩!因此,现如今二胡专业的教学除了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传承我们数百年来优秀的传统曲目之外,也应该重视高难度技巧、中西合璧类型乐曲的教学,将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的教育推到新的高度。技巧性乐曲的教学在方法上虽然与传统曲目的教学有相通之处,但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上还是有一些区别,那么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如何切实高效地开展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学习内容难度很大的前提下事半功倍地愉快地学习?如何使学生从“学会”提升到“会学”“乐学”的高度?这些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思索并运用一定的教学智慧来逐步加以解决。下面,将结合乐曲《兰花花叙事曲》的教学实例对当前的二胡专业课教学的新课堂方法作一个初步的探索。

1 备课下足功夫

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对作曲家创作乐曲的背景作一个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只有深入细致地研究作曲家的创作背景才能够真正走进乐曲的故事情节及内涵之中,由此才能为教学目标的顺利、有效地实施作好充分的铺垫。例如,《兰花花叙事曲》这首乐曲乐段中吸收了戏曲音乐中“紧拉慢唱”的特点,并融合了戏曲音乐中板腔体的一些表现手法,形成了特有的内在张力。那么戏曲音乐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对于教师来说也不太熟悉,因此,该研究者翻阅了大量的文字以及视频资料,对于戏曲音乐中常用的板式及表现技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尤其是这首乐曲中所用的“摇板”“快板”“紧拉慢唱”等表现形式作了深入细致地了解,这有助于学生能够很自然地融入到乐曲曲折的故事情节之中,更有助于演奏中“第一自我”形象的树立。

2 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授课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学生能够有效、高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并能够学以致用,真正地掌握并能够活学活用。因此,合理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重点,同时也是评定一节课是否是一节好课的重要依据。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并且紧扣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不切合学生实际演奏情况的教学目标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给学生造成技术上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在该节课的乐曲教学中,首先得让学生了解戏曲音乐中“紧拉慢唱”的含义及明确特强弓头、悬腕滑揉等特殊技法的演奏要领,通过反复实践和对比等方法尽快地掌握这些综合技法的演奏技巧,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演奏技法来表现人物内心不同的情感,进而完美的诠释乐曲,并通过教师示范演奏和欣赏名家作品,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鉴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演奏热情。

3 教学方法的精心选择与实施

中国长期以来的观念是单向教学思维,教师有着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听从,不得违背。并且,学生在乐曲处理方式上必须照搬老师的模式,更有甚者,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每一个指法、每一句弓法都必须一致,哪个地方揉弦的频率是多少、哪个地方需要做什么形体动作都有着非常详细的说明。看似老师花了很多功夫也废了很多心思,殊不知做的都是些无用功,这种教学模式教出来的学生一定是千篇一律,就好比机器生产线加工出来的产品,没有任何个性和特点。这显然与当今音乐讯息层出不穷、知识持续更新、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况是格格不入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教?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去积极思考其中的奥秘,也就是该文的中心议题——教学智慧。

(1)师道尊严的旧式理念是器乐教学一对一这种教学模式的特殊性所造成的。目前,我们的专业课教学仍然采用这种模式,因为这种教学形式有它独特的优点,它相对于小组课而言非常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可以针对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量体裁衣,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自身的教学中,可以称之为“诊断式教学”。可以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困难以及技巧上的难点展开科学、准确的判断,及时发现问题、追根溯源,达到指导、帮助学生的目的。当然,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但是,一对一这种授课形式也存在着上面所阐述的一些弊端,因此,自身在教学中采用的是变单向教学、灌输性教学为“双向”甚至“多项”教学的思维方式,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自己当好领路人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而反复实践。endprint

(2)在乐曲教学中,趣味引入这个环节非常关键。一个巧妙的引入会非常自然地使学生较快地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之中。由此以来,学生的思维会顺着教师的引导来积极展开思考,势必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乐曲《兰花花叙事曲》第一乐段“兰花花好”的教学中,首先播放陕北民歌《蓝花花》,伴随着悠扬而质朴的旋律,我看到学生的眼中泛起了泪光,学生已经被音乐打动了。然后我以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陕北音乐音域宽广豪放的地方风格、陕北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和浓郁朴实的乡土气息,以便解决江南地区学生在演奏北方粗犷风格音乐时的那种地区心理差异。在“抬进周家”乐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段乐曲,我插入了电影《白毛女》中喜儿被强拉进黄家的视频片段,以此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展开思索,迅速地进入蓝花花被抬进周家后那种痛苦与哀伤、悲惨与绝望的心理境界,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乐曲的故事情节之中。由此引人新课,我向学生介绍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内容及技法运用,使学生对乐曲的内涵以及该乐段的技法有个初步了解。

(3)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为下一步详细分析乐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此环节中,我通过讲解、示范、启发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细致分析重点乐句和重要表现技法,运用开放想象法,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性,虚幻与现实并重,并通过学生的反复实践使学生得以在理想的境界中了解乐曲、掌握乐曲、演绎乐曲。怎样使学生在演奏乐曲时能够树立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自己的理解完美地诠释乐曲,以达到琴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不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在乐曲演奏中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为此要求学生充分、熟练地运用所学技法,如特强弓头和悬腕滑揉等特殊的技法,并紧扣乐段内涵,融入乐段的故事情节之中,甚至把自己当做主人公,用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诠释作品。此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较顺利地通过了教学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研究乐曲、分析乐曲的能力。

(4)多媒体的视听。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以视觉、听觉和心灵上的震撼,以达到全方位的立体化教学目标,使学生可以更直观、更有效的学习乐曲,与学生共同欣赏著名二胡演奏家于红梅的演奏视频,和学生讨论、研究,比较其中的差距并努力通过反复练习切实找到解决差距的办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学习方法的引导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开始,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堂,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的接触,积极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取“三人行必有我师”之功效。为了尽可能地避免一对一这种小课授课形式的局限性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还采取小课和小组课交叉进行的形式来开展教学。一种是同曲目的学生在一起相互交流和学习,学生们对所演奏的曲子都比较熟悉,共同语言较多,沟通起来很自然。另一种是不同曲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相互学习,拓宽曲目量和视野,并且高年级学生的演奏会给低年级的学生起到一个示范和激励的功能,同时,低年级的学生也会给高年级同学的演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和谐而又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彼此之间互动和促进。对于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难点课后再进行进一步的研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善于思考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反思学习法:“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进行深入思考,把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得到不断地锻炼与提高。

5 结语

“教学相长”这句老话看似简单,实则涵义深远。没有单纯的教,也没有单纯的学。教师巧妙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如何有机地结合,还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探索和反复调试,能够为二胡教育事业尽自己绵薄之力倍感荣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王建民,陈春园.琴思弦韵——2010年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二胡教学创作论坛[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

[2] 王寿庭.二胡教学与演奏[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3] 黄颖仪.浅论建国以来二胡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J].中国音乐,2011(1).

[4] 赵寒阳.二胡技法与名曲演奏提示[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9.

[5] 连波.国乐飘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智慧教法学法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学智慧影响因素分析
彰显教学智慧,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以学习起点为基础构建高效课堂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