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劳动号子的类别与艺术特征
2015-03-23刘亦群
摘要:湖南沅陵劳动号子是沅陵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地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和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及人物访谈的方式搜集了一手资料,以此为研究基础,重点分析了沅陵劳动号子的分类及艺术特性。
关键词:湖南沅陵;劳动号子;分类;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4.03.014
沅陵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沅水的中游,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之间,沅水以北属武陵山系,沅水以南属雪峰山系,县内山峦重叠,溪河纵横,素称“天然林国”,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大县。县总面积5850.21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杂居着2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65万人,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县。它东与桃源、安化相连,南与溆浦、辰溪接壤,西与泸溪、古丈永顺相邻,北与大庸市交界,素有“湘西门户”之称。历史上沅陵曾是郡、州、道、府之治所,是湘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湘西的交通枢纽,水运相当发达。沅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沅陵县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年版。
2012年12月笔者在湖南省怀化市与在文化系统工作的几位朋友聚会时,怀化市文化馆的馆长石磊先生兴致勃勃的为大家演唱了几首他家乡沅陵的民歌,沅陵民歌的质朴和优美的旋律以及风趣幽默的歌词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起了我对研究沅陵民歌的极大兴趣,之后我向石磊先生表明了自己想研究沅陵民歌的意图,请他介绍我去沅陵采风,于是在2013年1月至5月,我先后两次赴沅陵对沅陵民歌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当地的民间音乐家进行了访谈,对沅陵民歌的种类、艺术特征、现状和传承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沅陵劳动号子的种类
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它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声。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曲调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真实地反映劳动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些体力劳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在沅陵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条件下,沅陵人民的劳动形式与山与水都息息相关,加上多民族的文化交融,产生了形式多样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劳动号子,是沅陵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沅陵的劳动号子按照劳动工种的不同可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和船事号子。
1.搬运号子
搬运号子是在以人力直接负担重物的运输劳动中所唱用的号子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年版,第65页。 ,例如装卸、扛抬、挑担、推车等。特别是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就直接与劳动的安全和效率相关联。沅陵的搬运号子可以分为以下种类:
(1)盘木号子
由于沅陵盛产木材,这里的木材被大量的运往外地,砍下的木材需要从山上拖至运输码头,受当时的劳动条件所限,这种重体力活只能靠人力来完成。盘木号子就是劳动者在搬运这沉重的木材时所唱着。如:
这是一首流传在沅陵南部的盘木号子。它的前两个小节分别是第一小节由领唱者领,第二小节由众人和。之后这两个小节的音乐在整首号子中反复的出现。有时领唱者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对这固定唱腔的旋律进行变化的演唱,如由转到,音域的往下进行和调式色彩的转变显示出歌者的情绪变得更加低落和凄凉,充分的体现出搬运工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之情。
演唱时领唱者始终带着凄凉和压抑的情绪,但声音出来干脆利落、气息饱满,表现出劳动者虽然在艰苦的环境下劳动却仍透露出他们所具有的坚毅的性格。全曲节奏平稳、速度缓慢,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和,领唱与和腔的搭配采用半句中间加和腔的形式,它与劳动的节奏紧密的结合起来,用固定的音型和曲调有规律的反复。
在沅陵的北部流传的盘木号子则是另外一种风格。在沅陵北部落鹤坪、高碣头和明溪口一带的盘木号子又被称为“三声号子”:
该号子以一领一和为一声,分成三声,所以称为“三声号子”。根据采访向上先生时他的表述而定义。 它采用领和有规律交替的演唱形式:领一小节和一小节,两小节为一声。第一声中的歌词为语气虚词,第二声和第三声里才加入有实际意义的歌词,歌词中衬词使用的较多。它与南部的《盘木号子》的旋律走向不同,不再是一味的下行,因此性格上较之开朗乐观。
(2)装卸号子
把船上的货物从船上卸下来时演唱的号子称为装卸号子。它的整个演唱都是虚词,没有实际意义的歌词,可见装卸劳动动作单一,环境没有变化,只需要统一劳动节奏和协调劳动者的动作,因此该号子的实用功能较强而艺术价值减少。如:
全曲共四个小节,就只有三个音:do、re、mi。但由于节奏型的变化,并不显得单调。第一小节和第四小节连贯在一起看就是mi、re、do的音阶下行,在中间加入两小节的以re为中轴音的节奏变化,使得旋律变得丰富。这种节奏的变化来源于劳动节奏的变化,第一小节是把重物从船上抬下来,需要搬运者积攒力气同时用力,用两个四分音符,第二、三小节是两位抬货物者把货物来回晃动两个回合,借助力量的惯性,在第四个小节的时候把货物甩到装货的车上,此时音乐的形象性和劳动的场景高度的结合在一起。
2.工程号子——打夯号子
打夯号子是在修坝筑路打夯时为了协调动作、增添干劲所唱的歌曲。打夯号子的曲调和节奏与劳动的强度的有着紧密的关系。以下是一首流传在沅陵县东部乡镇的《打夯号子》:
它节拍规整、节奏鲜明,唱词的即兴性很强,演唱形式也是一领众和,很有气势。领部与和部的结合形式属于句接式本文的领部与和部的结合形式分类参照了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一书中的分类方法。 ,领部与和部相连构成完整的乐句。除了采用半句中间加和腔外,还采用了在唱完一段后加入了一句较长的和腔的形式。整首号子的演唱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声音饱满力量集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渲染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3.农事号子——车水号子
农事号子是在从事一般农业劳动时所演唱的歌曲,这种劳动的强度并不大,而且参与劳动者男女皆可,因此车水号子的旋律性强,曲调较优美,歌词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以下是流传在沅陵县张家坪一带的《车水号子》:
由于车水工作的劳动负荷量不大,所以它的演唱形式不同于其它劳动号子领唱者都是男性,它多采用女声领唱,男女声和唱的形式。
4.船工号子
沅陵的水运与沅陵人的生活紧密相关,在人民生活中产生着重要影响,船工号子它伴随着水运过程产生,行船时的气候条件以及行程中地理环境的不同都是形成船工号子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的主要因素。因此沅水的船工号子是沅陵最有特色、表现力最丰富且最有代表性的劳动号子。
沅陵船工号子的内容、形式相当丰富,在不同的环境中喊着不同的号子。根据曲调种类不同可以分为撬排号子、摇橹号子、荡浆号子、拉纤号子等等。
(1)撬排号子
船工们把从山上搬运下来的木头堆放在码头,再从码头撬起来运到江边集中放到一起编成木排,在这个劳动过程中就演唱撬排号子。
演唱形式采用一领众和的形式,领与和交替进行。由领唱者一声高亢的“哦”,唤起大家注意力,号召大家集体用力撬排,众人合唱衬词“嘿”,音乐固定、变化少,节奏性强。
(2)荡桨号子
荡桨号子在当地又叫“吆喝号子”,因为在号子中反复使用“吆喝”的衬词而得名。 荡浆号子是在划小船时演唱的号子,此时的行船环境一般都是在平缓的水域而且环境变化不大。根据荡桨的节奏领唱者与众人一唱一和,显得轻松愉快。
(3)摇橹号子
摇橹号子是在使用大船时演唱,可以分为慢摇橹号子和快摇橹号子,慢摇橹号子在缓流平水的时候唱,遇激流险滩时则唱快摇橹号子。
慢摇橹号子领唱部分音调高亢,旋律上扬进行,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部音乐较固定,节奏感强,演唱时坚定有力。领部与和部的结合形式为密接式,两者紧密相连,构成完整的乐句,具有相互呼应的效果。
快摇橹号子是在遇激流险滩时唱的,速度明显加快,节奏变得十分急迫,领部与和部的交替也更加紧密,成为了重叠式的结合形式。领部大量的使用十六分音符,音域集中在高声区,和部固定在一个音上,节奏型采用短促的八分音符,就像在紧张、惊险的环境中船工们急促的呼吸声。值得注意的是这时领、和两个声部的唱词都变成了语气虚词,几乎成了一种呼喊声,可见在遇到险境时船工们已经无暇再去思考歌词,只有高度的集中精力、团结一致与自然环境做斗争来争取平安地度过险境。
谱例9快摇橹
龚由青记谱
(4)拉纤号子
由于拉纤是重体力活,拉纤号子的艺术性被实用性所代替,号子的作用就在于能统一劳动者的劳动节奏,因此它的旋律十分单一,只有一个音。但是这每一个音都是重拍,而且速度缓慢,它需积攒了全身的力量和气息而爆发出来,具有强烈的负重感,把船工拉纤时身负重担、艰难前行的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
谱例10
向上演唱
刘亦群记谱
以上各种类型的船工号子在实际船运过程中会根据行船的环境需要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联曲形式。如表现力丰富、气势磅礴的《酉水船工号子》酉水是沅水的支流。 。全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撬排号子,由船工头即领唱,声音高亢,在高音处自由延长,唤起船工们的注意力,打起精神,和唱者则用坚定有力的节奏同时发力撬排。第二部分是慢摇橹号子,有强烈的节奏感。领唱者的唱词不再是之前的虚拟语气词而开始使用表达船工思想情感的实词。歌词为七言体:“撑篙好像猴上树(啊),拉纤如同虾弓腰(啰)”。节奏采用四十六的节奏型,具有口语化的特点。第三部分则是快摇橹,领部的快板高腔与和部的急促呼声叠置在一起,表现出船工们在标摊时与自然环境做斗争的惊险场面。最后领部用简单的两声呼喊声“来了!来了!”表示险滩已过,船快靠岸了,和部则是用“噢!噢!”两声呼应表现出船工们已经放松了高度紧张的精神,同时也是在经过一路波折后取得最后胜利的象征。
二、沅陵号子的艺术特征
1.调式特征
以此次搜集的11首劳动号子为例,沅陵号子的调式以宫调式、羽调式,徵调式为主,商调式较少,没有角调式。(见表1)
表1沅陵劳动号子调式分析数量表
调式宫调式商调式徵调式羽调式
数量4133
曲目车水号子荡浆号子装卸号子撬排号子拉纤号子三声号子打夯号子盘木号子(北部)盘木号子酉水船工号子沅江号子
2.演唱形式特征
沅陵劳动号子的演唱形式多采用领、和相结合的形式。领唱者唱歌词,和者唱虚词,形成一呼一应的形式。领与和的结合形式多样,以密接式为最多,即领部与和部相接,交替出现,呼应紧密。如《盘木号子》《打夯号子》《荡浆号子》等。其次还有句接式,即领部与和部相连构成完整的乐句,如《车水号子》;《酉水船工号子》领和的结合形式采用重叠式,即领部与和部同时出现,构成多声部音乐织体,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
3.结构特征
曲式结构简单,根据劳动的需要不断的反复。
(1)沅陵劳动号子的曲式结构比较简单,以单一部曲式为基本结构,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A.单一句式:由简单的一句体构成,如《装卸号子》《撬排号子》。
B.加衬腔的两句体结构:如《荡浆号子》的句尾加入了一个五小节的衬句,这是一句具有发展性的尾衬句。《打夯号子》在句尾加两小节的衬腔,渲染出劳动者的劳动热情。《车水号子》在句中加入衬腔,表现出劳动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2)由于劳动的需要,劳动号子需要长时间的唱下去,因此乐段的独立性不强,停顿感和段落感不强,有利于音乐不断的反复进行。如《盘木号子》(见例 1)。
4.旋律特征
(1)沅陵劳动号子的旋律以级进为主。如《盘木号子》(例1),这首号子音乐材料简单而且重复,音乐的整体走向呈级进下行的趋势:从领唱者的到和唱者的形成了音阶的连续下行。
在《车水号子》(例5)中,旋律走向整体以级进为主,但在和腔的部分采用了八度的大跳来丰富音乐的色彩,表现出了劳动者在劳动时愉快乐观的心情。
(2)旋律运用“鱼咬尾”的发展手法。如《三声号子》的旋律以级进发展,音程在八度以内,和部旋律不再是固定不变的音型,而是连接上下两句之间的桥梁。三声之间的旋律采用了“鱼咬尾”的发展手法,三声之间旋律环环相扣,不断重复,形成一个旋律的循环圈,随着劳动的进行反复演唱,显得豁达、有力而明亮。
5.歌词特征
劳动号子的歌词全由领唱者即兴创作,歌词的内容主要是以描绘沿途的地理风貌、民间风俗以及自身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绪为主,采用比喻、夸张、寄托等手法表达劳动者的情感。如:“车起水来唱起歌,妹妹领头哥来和,歌声醉倒山中鸟,车起水儿上高坡。”含蓄的表达了歌唱者内心对爱情的向往。又如:“二声号子响沉沉,惊动四方土地神,土地公公宽心坐,土地婆婆保太平。”这句运用夸张和寄托的手法,表达了歌唱者祈求四方的土地神都保佑自己平安的心情。歌词的格式大都采用七言四句体,讲究韵脚、韵律。如:“高山砍树莫边头,口口叫郎莫放排,有的放排排上死,还有许多没回来。”每一句歌词分为前四后三两节来演唱,中间插入固定的唱腔:即开头的两个小节的唱腔。每句唱腔的旋律基本相同,但会根据歌词的不同发音旋律会有相应的调整,如:: 中的“叫”字,沅陵话的发音是阳平,声调往上走,因此演唱时也改变了原本旋律的下行而变为上行。在没有太多文化和专业音乐知识的搬运工人中,他们能够注意到腔词关系的协调,充分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创造能力。
三、沅陵劳动号子的保护与传承
沅陵劳动号子是沅陵民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记录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体现出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它产生于民间的大集体劳动场面,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调节劳动的乐趣而集体创作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曾经依靠人力来完成的劳动现在已经被机械化所代替,就连曾经船工行船过滩的“三脑九洞十八滩”的地理环境也因为修建大型水电站而不复存在了。如今的沅江上已经再也看不到曾经辛勤劳作的船工们的身影,因此也就再也听不到曾经时刻响彻在耳边的号子声了。当劳动号子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时,就如同鱼儿失去了水,它的命运也只能是最终走向消亡。然而,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劳动号子失去了它的使用之处,但它自身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却长期存在。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沅陵县政府及许多文化工作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原沅陵文化局党委书记向上先生作为当年沅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的负责人,他为沅陵民歌申报非遗保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使得沅陵民歌在2007年成功的被列入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土生土长的沅陵人,他本身就是一位劳动号子的传人,被称为当地的“号子王”。他从小在沅江边上看着父辈们的辛苦劳作,听着父辈们的劳动号子声长大,因此他对沅陵劳动号子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见地,用他的话说:“号子不是唱的,号子是喊的!是发自内心的呼喊!”。他曾多次举办沅陵劳动号子培训班,用口传心授的方式教年轻一代的沅陵人演唱沅陵劳动号子。他还录制了沅陵劳动号子的音像唱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为了加大沅陵劳动号子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沅陵劳动号子,在许多大型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国内大型传播媒体的演出活动上:如第三届全国传统龙舟大赛开幕式、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以及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沅陵慰问演出的舞台上,向上先生带领着他所教的学生们演唱了根据沅陵劳动号子改编的《万人号子》和《三湘号子》,展现了沅陵号子让人震撼的独特魅力。他们那极富个性的音色和独特的行腔特点所展现出的劳动中男人的声音和男人的心胸气概,把沅陵号子的艺术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沅陵县政府也重视打造当地的文化品牌,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背景下,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在沅陵县明溪口的高滩与凤滩之间打造了旅游景点——百米“酉水画廊”,在那里重现了当年船工们的生活情景,每天都有当地的民间艺人在那里表演劳动号子,让更多的人能够体会到沅陵劳动号子的真实面貌。
沅陵劳动号子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流传至今,所依托的是一代代人的口耳相授的传承式。然而随着劳动号子所依附的生存环境的消失以及老一代的劳动者的相继去世,劳动号子的传承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如何传承这一活态的艺术形式显得十分的重要和迫切。目前沅陵的文化工作者已经对劳动号子的传承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1.搜集整理曲目
由于劳动号子的载体是处在社会基层的劳动人民,他们没有太多的文化,这些号子都是在民间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着,因此走入民间进行搜集整理工作是必经的一步。沅陵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已经到沅陵县的十几个乡镇寻找民间艺人进行搜集整理,编成了《沅陵民歌》的小册子,其中包括号子、山歌、小调等。为沅陵劳动号子的传承留下了珍贵的书面资料。
2.录制音像资料
沅陵县文化馆在进行田野搜集的过程中,对民间艺人的演唱进行了录音录像,已选择部分作品录制成VCD出版,为后人留下了沅陵劳动号子的真实声音。
3.由非遗传承人开办培训班
沅陵县文化局还不定期的为乡镇各级文艺工作者和喜爱民歌的群众举办学习班,由沅陵民歌的省级传承人刘运凡先生和戴云宝先生教唱劳动号子,培养演唱劳动号子的接班人,并每年组织以演唱沅陵民歌为专题的群众文艺晚会,把劳动号子舞台化。
笔者认为,对沅陵劳动号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拓展多种渠道的传承方式和发展空间,在保存劳动号子的艺术原貌基础上适当创新,扩大其社会效益。民间音乐传承工作的关键是人,对传承人应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要让人们正确认识到劳动号子的真正内涵和价值才能更积极投身到对民间音乐的传承工作中来。
沅陵劳动号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与沅陵人民的劳动形式和生活方式紧密相连,它伴随着沅陵人们的生活而产生发展,是沅陵劳动人民多年来在劳动中的精神产物和智慧的结晶。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对诸如劳动号子之类的传统音乐的冲击虽已不可避免,但是作为民族意识、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它具有音乐学、文学、美学、历史学等跨学科的研究价值,对于沅陵劳动号子不但要从理论上对它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也要进行活态的传承,让它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使之在中国民族音乐的宝库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责任编辑: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