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中家校沟通现状调查研究
2015-03-23曹春燕
曹春燕
一、深圳家校沟通现状问卷调查结果
为了使我们的研究具有更强的科学依据,我们选取了深圳龙华新区6所代表性的中学发放了对家长、教师和行政领导的共900份调查问卷,并进行了回收和统计,对结果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
(一)关于家校沟通的意义和作用。
82%的家长认为家校沟通很重要,87%的家长认为主要是学校的事,86%的家长认为家校沟通主要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66%的家长认为可以促进学校管理,46%的家长觉得家校沟通作用不大。77%的教师认为家校沟通很重要,55%的教师认为主要是学校的事,76%的教师认为家校沟通主要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79%教师认为可以促进学校管理。69%的行政领导认为家校沟通很重要,47%的行政领导认为主要是学校的事,78%的行政领导认为家校沟通主要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50%的行政领导认为可以促进学校管理,56%的行政领导认为家校沟通作用不大。
(二)关于家校沟通的内容。
关于家校沟通的内容,认为汇报学生学习的家长占92%,教师占89%;认为汇报学生思想的家长只占34%,教师占56%;认为总体分析学生的教师和家长均占67%;认为指出学生发展方向家长只占20%,教师占45%。
(三)关于家校沟通的具体形式。
家校沟通的具体形式93%的家长和87%的教师认同家长会,41%的家长和55%的教师认同电话沟通,20%的家长和23%的教师认同见面沟通,11%的家长和25%的教师认同网络形式,15%的家长和20%的教师认同家长开放日的形式,而只有8%的家长和5%的教师认同家长委员会的形式。
二、深圳家校沟通现状问卷存在的问题
(一)对家校沟通意义的认识。
调查显示,有46%的家长觉得家校沟通作用不大,高达87%的家长觉得家校沟通主要是学校的事;有56%的行政领导认为家校沟通作用不大。有86%的家长认为是“促进学生学习”,认为家校沟通作用是“促进学校交流与管理”占66%,远远少于“促进学生学习”的选择情况。由此可见,部分家长和教育行政领导尚未充分认识到家校沟通的作用和意义,他们关于家校沟通的态度需要转变。
(二)家校沟通内容方面的问题。
1. 家校沟通内容不够系统和新鲜。
调查显示,目前深圳市许多学校家校沟通的内容主要还停留在关注学生成绩方面,缺乏系统性和新鲜感。很多学校有家校活动计划,大部分的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由学校教师担负起培训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任务,但是各校开展的家庭教育讲座具有随机性,其任课教师以各班科任老师为主,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各校学校网页上缺少家教知识专栏,不能很好的对家长进行专业性的家庭教育指导。
2. 家校沟通内容不够规范。
由于自身文化教育观念和历史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师和家长在沟通中还是以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主,家长表现出最大的关注也是集中在学生的学习上,甚至是聚焦在学生分数上。“重分数、轻发展;重分数,轻素质”的不规范现象已经影响到我们对孩子终生发展的奠基。
(三)家校沟通形式方面的问题。
1. 家校沟通的形式缺乏互动性和交流性。
调查显示,目前家校沟通尽管存在多种沟通形式,但是多数沟通的形式都是以学校为主导的单向沟通。学校的家长会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大多数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讲台上讲,家长在讲台下听的形式。这样的单向沟通没有真正激发起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兴趣,而缺乏家长的“反馈信息”,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沟通的形式缺乏互动性和交流性。
2. 家校沟通中存在情感性交流的缺失。
目前,家校沟通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借助网络和通讯技术,利用各种网上家校联络平台来实现家校之间的沟通。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家校沟通提供了便捷,但是也存在弊端,沟通双方缺乏面对面交流,限制了教师和家长情感的培养,也阻碍了双方的合作和沟通。
3. 家校沟通的形式呈现单一化,缺乏多元发展趋向。
现行的家校沟通形式存在单一化倾向。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出了单方面的短信平台,还有电话联系和每学期两次的家长会,这导致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了解都片面化。家长对家校沟通的形式要求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学校应在沟通形式上探索多元化发展趋向,不断拓宽家校沟通的领域,创新家校沟通的方式方法。
三、改进家校沟通效果的对策
(一)转变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
现在学生家长所处的教育阶段往往都是依靠学校和老师完成的,他们对家校沟通没有认识,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老师的事,大部分家长觉得只要学生成绩好就行,缺乏对学生的全面关注。而学校领导面临的升学压力比较大,也是只注重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觉得家长不懂的教育方法和规律。老师只关心平时的教学,很少主动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发展情况,除非学生在学校有错误或者问题时才联系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改变理念,认识到家校沟通不仅是有效的,而且还是双方的法定义务。 (二)完善家校沟通的内容。
家校沟通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家长的回应和关注,教师平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为学生建立完整详细的发展档案,了解学生的发展过程,这样在于家长沟通的时候才能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家长才会更加重视与教师的交流。除了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应该把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思想波动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家校沟通的内容,真正提高家校沟通的效果,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丰富家校沟通的形式。
1. 重视家访这种传统的形式的作用。
家庭访问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决学生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商讨共同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这种指导方法比较灵活机动,便于进行,而且具体,有针对性。
2.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丰富家长会的形式。
家长和学校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采用QQ群、视频、微博、建立家校沟通网等形式开家长会,这种打破时空与距离的界限,节省人力和物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召开的家长会,更容易引起家长的认同感,也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3. 发挥“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在家校沟通中的组织和协调作用。
大多数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但是好多仅仅是挂了一个牌子,根本没有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运作。在家长学校教育形式、组织的时间、家长学校的内容上还需要多研究。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在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方面缺乏制度建设,家长委员会往往由学校指导和挑选,并且只有在学校决策需要公开时才发挥他们的作用。在我国的教育法律中,对于家长委员会没有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如何落实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特别是在发挥他们在家校沟通中的桥梁作用,仍然需要探索。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