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多媒体辅助中学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5-03-23何龙彩

师道·教研 2015年1期
关键词:王维古诗词诗词

何龙彩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正在语文教学领域发挥独特而重要作用。在古诗词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一、补充资料,扫清阅读障碍

古诗词语言优美、含蓄,信息量大。由于创作年代久远,造成学生阅读难。仅依靠教师课堂讲授,难把诗词知识最大限度传授给学生。因此,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弥补讲授的不足。课前,我展示学习资料,包括作者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创作风格、艺术成就等,拓展学生知识范围,达到“知人论世”的目标。课堂上,我根据教学的需要,穿插补充,比如讲授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学生不理解“三秦”“五津”的含义。我用多媒体课件补充:“三秦”是指古时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分别是雍、塞、翟三个王国;“五津”指岷江上的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和江南津五个大渡口。然后我再用古地图展示,及时消除学生阅读疑惑。课后我还利用多媒体及时拓展,通过探讨问题、交流反馈,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我运用多媒体推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比如,布置任务,指明方向,引导查找资料。小组学习,分工合作,再把资料汇总,并用多媒体集中展示自学成果。比如,学习王维《山居秋暝》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合作学习,学生探究较深入。比如“王维山水诗的美境”“王维诗中的‘空”“王维的禅宗思想”等等,通过多媒体集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得到交流,有利于整体发展。

二、营造气氛,渲染烘托情感

古诗词情感丰富,字里行间散发勃勃生命力,给人以强烈感染。课堂上,想让学生充分领略诗词魅力、体会蕴含情感,仅仅靠教师的讲授难以实现。

多媒体的优势还在于它能同时把声音、图画、文字展示出来,瞬间再现生活情景,使描述更直观、立体,从而营造氛围、渲染情感。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抒发亡国之痛的哀歌。课前,我播放邓丽君的同名歌曲,哀怨凄婉的歌声,触动学生情愫,为词作学习打下情感基础。然后再深入课堂教学,学生容易把握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还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我在课前展示赤壁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体会“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情怀,然后补充介绍苏轼被贬黄州的背景资料,使之理解作者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的原因。我争取在每一节古诗词的教学中,找到相关的音乐、图片、动画等资料,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及时补充、完善教学。此举能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景之中。

我还组织学生进行配乐朗读。有了背景音乐的烘托,学生不由自主进入创设的情境中,拉近与作者的时空距离,更容易了解诗人的创作心境。在此基础上再深入学习诗歌,更充分、更高效。

三、构建平台,深入学习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流传至今的古诗词浩如烟海、但中学课文收录的古诗词只有80首左右,不够全面。范文只是打开一扇窗,没能把古诗词全部魅力展示出来。因此,要想学生充分了解古诗词,并培养人文素养,教师有必要运用多媒体构建学习平台,积极拓展学习。

开展比较学习活动。诗词创作中,诗人不同,对相同题材的创作也不同。在拓展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同题作品,让学生对比鉴赏。比如陆游《卜算子·咏梅》和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陆词悲伤,毛词豪放;陆词消极,毛词积极。两者对比,词人精神境界全出。还有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别董大》,同是送别诗,王维诗表达对朋友的留恋,哀惋忧伤;高适诗表达对朋友的勉励,积极豪迈。王诗悲伤,高诗乐观,对比阅读,加深了理解。

开展诗词故事演讲活动。从“语文课堂要努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目标出发。我围绕诗词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围绕“诗仙”李白,让学生讲述李白的故事,如仗剑远行、蔑视权贵、长安醉酒等。围绕“边塞诗”的话题,我让学生讲“边塞的故事”。通过组织学生交流,丰富知识积累。然后相机运用多媒体总结演讲方法、技巧、评价标准等,进行总结,巩固所学。还适当播放背景音乐,活跃课堂气氛。此外,我及时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学习链接”的学习,使教学达到即讲即点评的目标,增强教学实效。

多媒体能辅助课堂教学,功能强大。但有其局限之处,它往往受限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而多媒体只是一个工具,关键还是教师。如果教师的全程教学依赖多媒体,把它当成救命稻草,就容易忽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只有把多媒体当作一种工具、辅助手段,才能更好发挥它的功用。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王维古诗词诗词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踏青古诗词
走哪条路好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鸟鸣涧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