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说声乐教学的创新性变革

2015-03-23康晓丹

艺术评鉴 2015年4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变革创新

摘要:声乐教学在当前的媒体环境和文化大语境下,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性变革,这种变革要本着有利于声乐的当下发展和未来的长远发展这一目的,多方面多角度对声乐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具体而言,声乐教学的创新性变革要在紧跟时代步伐、突出特色个性的同时,继续继承发扬传统的声乐技法并努力将其完善,只有这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声乐教学的创新性变革工作才能称得上真正得到完成。

关键词:声乐教学  创新  变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成果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教育的需要,无论是职业学院还是普通高校抑或艺术院校,其声乐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着一系列亟需改进和变革的问题,这些问题虽具体在每个单位会略有不同,但从本质上讲都可以归为一下两方面:首先是声乐教学没有联系时代变化,产生与时代脱节等现象,具体体现在教材的老化、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学内容的陈旧等方方面面;其次是声乐教学本身发展陷入瓶颈,无论是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都长期处于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和水平。所谓声乐教学的创新性变革,其最终目的和宗旨即是解决这两个大方面的问题,从而达到繁荣声乐、发展声乐的最终目的。

一、声乐教学需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

声乐教学最终需要培养一批可以胜任演出任务、交流任务和传承任务的音乐人才,因此声乐教学的本身,便附带着把握时代脉搏的先天需求。可以说,脱离时代的声乐是没有生命的,即使是久远流传的古老音乐作品,其审美特质和思想内容只要符合时代的审美品味,便也没有与时代性完全割裂,因此对于声乐教学的创新性改革工作来讲,把握时代脉搏无疑是重中之重。

具体来说,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体现在声乐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声乐教学的内容上讲,现如今的声乐教学已不能照抄照搬传统的声乐分科模式,声音训练、启发模式,要敢于打破传统的美声、民族、通俗的固有芥蒂,从对分科的突破中寻找创新突破口。现阶段的声乐需要已不像之前那样简单而单一,美声歌曲和歌剧的欣赏者会同时有对通俗歌曲、民族唱法的审美需要,因此,这种唱法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无疑是具有时代意义的。除此之外,新时期受众所需要的声乐审美不仅如上文所说范围变广了,其质地也变厚了。即听众已不能简单满足于获得视听上的愉悦,而向歌曲内部转向,追求歌曲中所表现出的主题内容和情绪内容。这就需要我们的声乐教学不能趋于平面化,在传授歌曲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训练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将一首简单的歌曲变得厚实起来。

对教材的改进同样是把握时代脉搏所必不可少的进程,传统的声乐教材如上文所说,过于强调对于声乐技巧的掌握,而忽略了介绍歌曲内涵以及歌曲内所带有的人文情绪和美学主题。因此,对教材内容的丰富,也需要进行一次从平面到立体的改革,从原有的对声乐演唱方式方法的专注,变为对于整个艺术作品的宏观的立体的把握。教材对于声乐学习者的导向作用是巨大的,培养出这种宏观把握作品的扎实的艺术功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观众的需求,也才能使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历久弥新,增加表演者含金量的同时,也能增强作品的生命力。

把握时代脉搏,还有不可忽略的一点是要尊重个性,传统的声乐教学对个性和特色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尊重,相反还形成了一种潜在的扼杀和束缚,声乐是很特殊的一种学科门类,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和可塑性,又具有可随意发散的艺术性和弹性,通俗地说,一首歌曲的演唱,其发声方式、咬字方法、呼吸方式,都是需要遵照科学合理的理论,通过刻苦训练得来,从这一方面说,声乐是一门严谨封闭的课程,而另一方面,在掌握基本声乐技巧,获得声乐演唱技能之后,对歌曲的加工和感悟表达,则是可以见仁见智的,我们以往的声乐教学,便是单纯执着于前者而大大忽略了后者,在充分了解学生咬字习惯、表现习惯甚至音色特征之前,便将一套严密的模版强行灌输给每个学生,这既不符合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理念,也忽略了个性和特色的培养。如今的时代是彰显个性、标榜个性的时代,随着从事声乐演唱方面的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要在水平极为接近的数以万计的艺人中脱颖而出,必须具有个人独特的演唱特色和歌曲理解,这种特色的培养,无疑是要从基层的声乐教学工作中做起的。因此,新时期声乐教学的创新性变革,培养个性是重点也是难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于把握时代脉搏的问题,除上文提到的改革教学内容,改善教材内容之外、突出教学个性之外,还有以下几点需要具体主意的方面。首先,要重视市场大环境的变化,时刻关注最受欢迎和濒临淘汰的音乐形态,在声乐教学中以这些时代产生的例证作为活教材来认真推敲和分析。找到这些音乐形态受到欢迎和追捧抑或受到遗弃和淘汰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接下来的教与学的工作。其次,要广泛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语境下流行的音乐模式,从这些音乐的发展中大胆预测和尝试新型音乐风格和音乐内容,走在时代的前列。第三,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新兴科技的资源,无论在教学准备还是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新兴媒体都是很好的辅助和导向,利用好这些新型媒介,那么把握时代脉搏的声乐教学变革也便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二、声乐教学的自我完善是创新性变革的核心

声乐教学的创新性变革要把握时代脉搏,这是外在因素影响下的有效调整,而声乐教学本身的丰富和完善却仍应当是声乐教学变革的核心,它是声乐教学系统内部的丰富和发展,声乐教学创新性变革不仅需要外在因素影响下的有效调整,更需要这种内在的本质上的完善和发展,两者的结合,才是声乐教学创新性变革的应有之义。

声乐教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大方面,我国的声乐教学理论形成后,从未进行过大幅度的调整,不同院校的声乐教学由于其教育理论相同,致使其实际声乐教学过程并没有太大差异,因此,对声乐教学理论的完善,是从根本上改革声乐教学的有效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理论成型的过程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打磨和删改的,因此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对理论的改革,并不能盲目地否定,切忌一竿子打死,而是要添砖加瓦,查漏补缺,对于过时的、陈旧的、已被取代的理论,可以大胆摒弃,同时用最新的、经过实践广泛检验的新理论加以填补,对于随时代发展而新近产生的理论词汇,要大胆加以补充。总之,对于理论的改革和完善,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是一项耐心而细致的工作。

与理论相对应的,声乐教学实践的改革步伐可以迈得相对大一点,大胆尝试各种有关于声乐改革的新设想,声乐教学实践方面的改革,既包括上文所提到的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改革,也包括声乐演唱实践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实践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可以转化为一种敢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声乐教学所传授的并非实践演唱的细节和技巧,更多的是传授这种精神,有这一精神作为指导和内核,每个接受声乐教育的学员都可以在歌唱实践和练习实践中形成一个独立的创新体,这一个集群创新体的集合,将会产生强大的实践力量和尝试力量,从而大力推动声乐教育实践的创新性改革。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看似老生长谈,但却并不易做到、做好,声乐教育理论的改革循序渐进和声乐教育实践改革的大刀阔斧,使二者的步调并不协调一致,因此,合理调节二者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声乐教学的创新性变革过程中,我们不妨采用“先实践后理论”的方式,即通过大胆的创新实践,最大程度丰富声乐教学和声乐发展的可能性,然后再根据声乐的客观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符合声乐科学的实践进行理论定义和理论宣传,这种方法看似先进,但其实早已投入实际运用之中,例如“海豚音”的流行,海豚音是一种无比尖锐的人声,来表达一些复杂的,用平常音域难以表达的情绪,而这一想法用科学的发声方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既发出奇特、尖锐的声音,又不损害声带。因此,这一唱腔广泛流行开来,同时可以作为“先理论后实践”的成功案例。

三、声乐教学是创新性变革的对象和归宿

前文我们所讨论的是声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创新和丰富,但需要注意的是,声乐教学的创新性变革,声乐教学是核心,一切的创新和变革的最终目的和归宿都是声乐教学。因此,我们的工作重心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声乐,回归到教学课堂中去,从课堂提出问题,从课堂寻求答案,在课堂中解决问题。

声乐这一概念本身,便带有一定的限定性,声乐教学并非是普通的教人唱歌,而是需要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的发声方法,经过训练,起到科学发声、优美发声的目的,因此,在创新性变革的过程中,要坚持两个原则,即发声的科学性以及声音的优美性。

发声的科学性是声乐训练的目的,也是一个表演者得以长期、健康从事声乐活动的前提。因此,我们的创新性声乐教学,并不能以牺牲发声的科学性为代价,没有科学性的声音即使再符合听众口味、再有创新意味,也不能称之为声乐,换言之,失去科学性,便失去了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要素。

声音的优美性是声乐教学的美学追求,在创新性变革的过程中,要切忌急功近利,迎合“以丑为美”的欣赏品味,一切的创新活动都应保证声音的优美,追求创新有度、加工有度。

可以说,对发声的科学性和声音的优美性的维护,是保证声乐教学创新性变革不忘初衷,不走弯路的简易评判标准,做到了这两方面要求,也便保证了一切工作的重心仍在声乐教学中,而非简单地随波逐流和急功近利。

四、结语

纵览全文,我们需要看到声乐教学目前在我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要从把握时代性和坚持自我完善这两个角度进行声乐教学创新性变革的工作,同时,要保证声乐教学的主体地位,在完善声乐教学、发展我国音乐的出发点下做好创新工作。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一方面可以切实解决声乐教学目前在我国的状况,另一方面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探索,声乐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不仅影响着我国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我国音乐的未来发展,还是间接影响着我国在世界文化软实力竞争潮中的音乐方面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它的研究,我们才刚刚起步。

参考文献:

[1]Douglas Eck,ophie K.S cutt.New Research in Rhythm Perception and Production.Music Perception,2005.

[2]谢嘉幸.旋律神韵、原生态与民族精神——生茂音乐作品在当下中国的意义[J].人民音乐,2008,(11).

[3]郭博理.“院团结合”的声乐教学改革初探——以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4]绪红霞.从培养创新型人才谈声乐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科学,2006,(18).

[5]石惟正.走出对民族声乐认识的误区——中国民族声乐的本体结构及其审美[J].人民音乐, 2008,(07).

[6]路瑜,李珊.从原生态民歌热看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羌族音乐文化的当代问题为例[J].音乐研究,2008,(03).

[7]廖家骅.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J].中国音乐,2008,(02).

[8]杜亚雄.世界音乐教学应与母语音乐教育相结合[J].中国音乐,2008,(01).

[9]叶松荣.关于“新音乐”作品中弱化民族特性的研究——西方20世纪“新音乐”创新局限性分析之三[J].音乐研究,2008,(01).

[10]李广达.模糊思维:唱法界定再探讨[J].音乐研究,2008,(01).

作者简介:

康晓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变革创新
变革开始了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试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