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育质量的内涵演变及监控原则

2015-03-23樊增广史万兵

关键词:监控质量教育

樊增广,史万兵

(1.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2.辽宁科技大学 高教研究室,辽宁 鞍山 114051)

高校教育质量的内涵演变及监控原则

樊增广1,2,史万兵1

(1.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2.辽宁科技大学 高教研究室,辽宁 鞍山 114051)

教育质量监控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在规范教育活动、构建系统的教育管理体系、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质量”的内涵不断演化,而且越来越呈多样化态势。高校必须对传统的教育质量监控理念及方法给予重新审视,在人本性原则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全员、全程实时监控,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高校;教育质量;内涵演变;监控原则

教育质量监控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监管与调控,以保障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高等教育作为高端人才培养的前沿起点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高校本身也更加重视教学工作,“质量至上”早已成为高校一切工作的中心目标。高校必须建立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这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内在发展规律的要求,更是国家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本强国建设的需要。教育质量监控作为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理念和严谨的体系之上。以教育质量监控的“三要素”为核心[1],建立健全多层次结合的高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2],实行全员、全程实时教育质量监控[3],在循环模式的教育质量监控系统内实行动态管理[4,5],正在成为高校教育质量监控的主流模式。本文将在进一步厘清教育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对教育质量监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进行重新审视。

一、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内涵及演变拓展

(一)本质内涵

鉴于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性,关于质量问题的研究就必然是在一个较为宽泛的多种概念框架内进行。本文中所指的高等教育质量包含如下三个要素:(1)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意识品质满足教育目标所规定标准的程度。因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文化传承,人们在教育过程中总是希冀学习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人类社会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因此,需要对学习者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意识品质做出判断。(2)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及意识品质与现实生活及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程度。因为“质量”是一个历史的概念,质量的内涵与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人们对质量的认识与评价也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之中,不可能设定一个永恒不变的质量标准,撇开一定的时代特征孤立地妄谈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3)学生的能力素质达到某种人才评价标准以及不同评价主体对这种能力素质的满意程度。正如(前)南斯拉夫教育家德拉高尔朱布·纳伊曼(Dragoljub Na Iman)在《世界高等教育的探讨》中强调的那样,当今和未来的高等教育能否得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和周围环境是否成功地取得了联系,高等教育只有成功地满足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进步需要时,才能够得到发展[6]。

(二)演变拓展

随着高等教育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进程,其功能不断拓展和延伸,质量内涵也在不断地演变。几乎在所有的高等教育研究中都会涉及“质量”问题,但在不同学者的文献中所表达的“质量”内涵却不尽相同,这种差别不仅存在于概念本身,整个研究活动同样受到概念内涵的限定。“质量”内涵的差异使得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出现诸多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中指出的那样: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7]。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趋势下,人才市场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诉求已呈多样化态势,人才本身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分工对“质量”的内涵也需要重新界定,这就需要用科学发展观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内涵、时代内涵和社会内涵进行重新审视,科学建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基础。

二、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现状

教育质量监控是按照教学规律和常规程序定期收集有关教育工作方面的信息,对可能影响教育质量的要素和节点,以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过程。通过多年的监控实践各高校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监控模式和指标体系,对预防或消除可能存在的教育质量问题,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的督导和引领作用。然而,由于“质量”本身的复杂性,加之监控过程中人为的情感扰动,教育质量监控的现状仍未尽如人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监控体系尚不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设计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监控体系处于相对开放模糊的状态,监控视阈没能实时覆盖整个人才培养过程。(2)监控范围较为狭隘。对教学工作中的教学计划等静态要素监控较多,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等动态要素的监控相对不足;对学院层面的教学工作监控较全面,对教师个体的教学过程监控不足。(3)信息处理能力较弱。教育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是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基础,信息的有效性决定监控的有效性,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利用大数据信息、如何反馈信息等,都是目前教育质量监控过程中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三、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原则

(一)人本性原则

人本化教育是源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重要教育思想,提倡在高校中要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并强调“教学要以人为中心”[8]。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在教学实践第一线的教师通过教学传授学生知识,这也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在教育质量监控中,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对于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机制,要考虑到不同教师的情况,不能一刀切,需要按照教学能力和对教育质量提高的贡献进行激励,以保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在教育质量监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通过学生体现出来。因此,在教育质量监控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认识到学生在教育质量监控中的特殊地位,充分考虑到学生知识获得和能力培养的需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诉求,以体现出人本性的原则。

在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组织和实施都要靠人来完成。因此,要坚持人本性教学管理原则,彰显人文关怀。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人本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质量监控过程中,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以人文关怀为教育质量监控的核心关注点,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教育质量监控的根本目的,将此目的贯穿于监控的全过程,并给予制度上的保障和支持。

(二)目的导向性原则

在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监控目的是教育质量监控的前提问题和价值归宿,明确的目的对教育质量监控活动有积极的指向性,对于教师教学积极性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质量监控旨在以制度保障来规范、改进教学过程,并不断明确教学工作发展的方向,最终保障和推动质量的提高。教育质量监控实质上是一种制度化、体系化的教学管理行为,教育质量监控要回归本质,服务教学,更好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正是教育质量监控目标的应然性和质量监控现状实然性之间这种既存的弹性与张力,为高校教育质量监控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了动力和空间。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教育质量监控的指导目标往往不明确,或存在较大偏差。监控目的被窄化,教育质量监控往往为了管理而管理,过多地强化其监管的功能,而弱化了教育质量监控的真正目的,这显然是本末倒置,跟教育质量监控的根本理念相背离,也使教学管理工作迷失了方向。作为高校总体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教育质量监控具有很多不同的职能,但保障与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却是其终极追求,在目标的指引之下,才能为教育质量管理、评价提供正确的方向。

基于教育质量监控的目的导向性原则,为提高教育质量,参与教育质量监控的所有人员,包括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在质量监控过程中,要有严格和明确的目标意识,形成合力,发挥教育质量监控的整体性效力。当然这种效力要发挥作用,需要参与教育质量监控的所有人员能够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由外部被动的推动向内心自我认同的转变。

(三)发展性原则

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质量监控的根本追求,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不竭动力。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教育质量监控的改进和完善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经验积累,所以,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需要坚持发展性原则。首先,教育质量管理的复杂性。教育质量监控系统由监控理念、监控主体、监控客体、监控方式、监控内容等复杂的因素构成。以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和学生来说,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自己对于教学管理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这种认识是动态和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教育质量监控不断改进与发展才能适应这种变化。其次,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给教育质量管理提出了挑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公民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更加丰富、全面的知识以及创新能力。再次,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教育的全面冲击。法国著名成人教育理论家,终身教育理论的提出者,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提出了终身教育的重要原则: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教育保持必要的延续性;教育方案与方式要符合社会背景,并且具有创新性;为满足生活不断发展、进步和变革的要求,要以培养新人作为教育在每个发展阶段的目标[9]。终身教育的理念和终身教育时代到来对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促使人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正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所以高校的教育质量监控工作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本着发展性的原则才能够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四)系统性原则

以组织结构方式存在的,包含着某些功能和要素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系统,而用系统的原则和方法来指导实践的理论便构成了系统论。系统论强调整体性,可以说整体性是其精神实质。系统的整体性认为系统中各个要素按着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处于特定的位置,各要素之所以能发挥功能是因为它们作为一个互相关联的、密不可分的整体而存在。因此,按照系统论的理念,在教育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坚持系统性的原则,以整体观来看待教育质量监控。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高校教育质量监控就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质量监控要实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构成教育质量监控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需要共同发挥功能。从质量监控的对象来说,监控是针对教育质量的,而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既包括了教师群体、学生群体、课程、教材、教学场所与设施等方面因素,也包含高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管理制度、学风、教风等制度和精神层面的因素。从高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层次来看,自高校而下的各级教学监控实体共同构建了一套多级的教育质量管理纵向结构。而从教育质量监控的过程来看,一个完整的监控过程包括了对教学前筹备工作、教学中执行情况、教学后反思与改进的监控这三个方面。因此,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与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结构性要求教育质量的监管要坚持系统性原则与采用系统性方法,必须要考虑各方面的影响条件与因素,深入探究各个影响要素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以保证教育质量监控能够对关乎教育质量的各层次、各类因素以及各个教学实践环节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五)科学性原则

高等教育质量监控要遵循教育科学和管理的规律。教学的过程是人才培养的过程,教育质量监控在本质上就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教育质量监控对象是一切与教学有关的过程和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以,监控的重点还是要落实到教和学上。教学活动有它特殊的规律和特点,只有在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监控。教育质量监控本身也是一项教育管理行为,必须要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才能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明确工作思路、把握工作主动权。

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规律的认识是在思想层面对质量监控进行把关,对质量评估标准与方法的把握则是从教育质量监控的技术层面予以保障。为逐步改进教育质量监控,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在制定教学监控与评价标准时,要尽量排除人为的干扰,保持评价标准的客观性与科学性。监控与评价方式是质量监控实施的具体手段和形式。单一的、固化的方法会窄化监控的渠道,为提高监控效果,要采用科学的、多方式的质量评估方式。因此,教育质量监控不是简单的监控活动,而需要以科学精神作为理念,以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的科学的管理行为。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诸功能的发挥是以科学、全面的教育质量监控为基础的[10]。

(六)可行性原则

高等教育质量监控要立足于高校校情和人才培养要求,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是不同的。在教学监控和管理的过程中,要针对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监控标准和采取相应的监控方式,从而使教育质量监控突出高校的发展定位与特色。因此,在进行教学监控时,要坚持可行性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时间的可行,要以高校整体工作规划为依据,制定科学可行的监控时间表,保证质量监控的针对性,避免花费不必要的时间在与教育质量提高无关的事上。第二,经费的可行,要严格质量监控的经费使用,经费的使用要根据高校的财政状况和质量监控的实际费用需求情况来安排,把握关键环节,对其进行重点投入,从而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第三,执行过程的可行,教育质量监控的可操作性主要取决于监控的目标、标准以及执行计划。因此,在实施质量监控之前,必须要制定合理、具体的质量监控标准、目标以及明确、便于执行的执行计划;第四,效果的可行,教育质量监控的有效性和价值最终体现在效果上,如果取得或超过了预期的效果,则说明监控工作是成功的。因此,既要保证质量监控效果与监控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也要保证效度,使其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教育质量监控可行性原则的把握,既能够促进质量监控的高效性,也能保证教育质量和推广成功经验。

(七)全员性原则

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责在于人才培养,因此,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之中,教学工作是核心,其他工作的开展是围绕教学这个中心环节来进行的,提高教育质量是高校一切工作的核心。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复杂性决定了它牵涉到高校的各项工作与所有师生员工,提升教育质量也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责任和理想,而不仅仅由高校教学管理者来承担职责。因此,要提倡全员参与到教育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去,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相互协作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从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的重要性来分析,教学中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监控的直接执行者是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这三者构成了教育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要提高质量监控的效能,必须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抓住关键点。而从教育质量监控的主客体来说,跟教学相关的所有因素都是监控的对象,在这些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为主要和关键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既是质量监控的客体和对象,也是监控的主体和操作者,但这种主客体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互相进行转换的[11]。

坚持教育质量监控的全员性原则,需要发挥全员参与教育质量管理的能动性,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形成合力,也要抓住关键因素,逐渐建立全员参与教育质量提高的良好运行体系与氛围。

(八)全程性原则

高等教育质量的管理要贯穿于过程之中,过程性管理关系到质量的好坏。良好质量的产生,与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息息相关,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要确保质量管理整个过程的水准与质量。也可以说,教学的过程与其质量的形成是同步的,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是教育质量达标的重要保障,质量监控时效性的提高,是建立在对每一个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有效监管的基础上,所以,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一定要重视对完整的教学过程的监管。

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全程性原则,体现在质量监控的对象和范围是教学的全过程以及与教学相关的所有因素,但质量监控的全程性原则并不意味着对质量管理的泛化,而是要求在全程性基础之上重点对关乎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作为直接参与教学管理的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在教育质量监控过程中要本着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对质量监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把标准关,并以明确、可行的目标来引领教学监控的全过程。总之,要按照高校教育质量监控的总体规划,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教育质量监控,通过对与教学相关的每个步骤和环节的有效监管,从而实现每个教学环节的持续改进和优化,进而保障和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结束语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保证与提高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监控与督导,没有必要的监控措施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质量保证。在人才质量标准越来越多样化的当代,高校应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引领下,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所担负的人才培养层次科学建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不断调整完善监控督导方案,通过全员、全程实时有效监控,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

[1] 钱国兴,陆振康.略论教学质量监控的三要素[J].江苏高教,2002(4):46-48.

[2] 张菊芳,徐萍,龚方红.以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 探讨高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设[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3):65-66.

[3] 于恩林,孔祥东,傅万堂,等.实时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55-57.

[4] 马凌,潘伟静.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及动态管理[J].现代教育管理,2009(12):24-26.

[5] 张昌凡.基于循环模式的教育质量监控系统之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5):19-22.

[6] 纳伊曼.世界高等教育的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35-27.

[7] 联合国教科文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EB/OL].[2014-02-23].http://www.unesco.org/education/educprog/wche/declaration_eng.htm.

[8]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29-530.

[9] 赫梅尔.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M].王静,赵穗生,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39.

[10] 许迈进,章瑚纬.研究型大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教学能力?——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探索[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4(2):5-15.

[11] 牛长海.地方高校继续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23-226.

The Evolution of Connotation and the Principles of Supervision of Education Quality in Universities

FAN Zeng-guang1,2,SHI Wan-bing1

(1.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819,China;2.Research Center of Higher Education,Liaon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shan 114051,China)

Supervision of education quality is the key to the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which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regulating educational activities,in constructing systematic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and in 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y.The massif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ake the social classification ever refining.The connotation of “Quality” continues evolving and presents a posture of amounting variations.Universities are required to re-examine the traditional supervis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ducation quality.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s of human nature,a scientific supervising system of education quality is built,which promotes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rough full participation and full real time monitoring.

Universities;Education Quality;Evolution of Connotation;Principles of Supervision

2014-03-2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880064);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JG11DB140)。

樊增广(1968-),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辽宁科技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处处长,高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史万兵(1967-),女,内蒙古赤峰人,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G64

A

1001-6201(2015)01-0035-05

[责任编辑:何宏俭]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5.01.007

猜你喜欢

监控质量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质量”知识巩固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你被监控了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