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管制机制对资源型企业环保行为的影响——以内蒙古为例
2015-03-23李镕臣辛雅青杜栋郝芸芸
李镕臣 辛雅青 杜栋 郝芸芸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1)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内蒙古以前所未有的高经济增长速度领跑全国。这一情形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吴国清(2005)首次形象的将其称为“内蒙古现象”。当然,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不乏对一些关键要素的依赖,而依赖程度最大的要素莫过于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内蒙古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国家重化工业化的政策导向和众多资源型企业的共同发力,取得了资源型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地区经济水平的飞速提升。在内蒙古地区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的同时,由于资源过度开发和滥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研究者们开始探寻各种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和能够有效遏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源滥用行为的监管机制,并试图以此作为构筑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重要抓手,为内蒙古地区的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生态氛围。而本文将从制度的管制机制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以期揭示内蒙古地区资源型企业环境和生态保护行为的制度和社会因素。
2 文献回顾
随着人类文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整个社会的进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世界工业化发展进入了空前鼎盛的阶段,而由此引发的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黄娟等,2005)认为作为资源型企业,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时,必须要做到:第一、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整个生产过程;第二、依托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技术;第三、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的设备和装置;第四、延长产业链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然而,想要使所有的资源型企业都能够自主的朝绿色环保的道路上迈进,为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尽一份力却很难做到。因此,国家对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制度方面的约束成为了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Peterson(1977)指出,伴随着政府排污费征收标准的提高,企业会理性地选择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Dasgupta等,2002)通过考察监管和污染收费对中国镇江污染型企业环境绩效产生的影响,发现对于企业来说,监管比起污染收费对企业的环境绩效更具有影响效力。(王锋正和姜涛,2014)分析了环境规制对西部地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规制是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重要手段。(王锋正等,2014)指出通过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李怡娜和叶飞(2011)通过对企业绿色环保创新实践的制度压力及其实施效益进行研究发现强制性的政府环境法律法规和竞争压力对企业绿色环保实践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而,对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制度方面的管制不仅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和环保实践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
3 制度机制的内涵
在任何发育完全的制度系统里,都存在三方面的力量和机制,即管制机制、准则机制、模仿机制。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促进有序的行为。强调制度的管制属性的分析家认为,制度是规则系统或治理系统。(North,1990)认为制度如同体育中团队竞技的比赛规则,由成文的正式规则和不成文的行为准则组成,强制是获得服从的主要机制。与从外部强加的规则和法律不同,准则是被参与者内化的东西。(Scott,2003)认为准则就是大范围内广泛认同的,导致家庭、社区等稳定社会安排的准则与价值。结构和行为的正当性源于被广泛接受的行为准则的一致性。制度的模仿机制强调的是一种“制度化”的过程。(Berger和Lockmann,1967)认为,由于个体在交际过程中创建了支撑集体行动的共同认知与理解的框架,这才使社会生活成为可能,同时这个框架也界定了社会生活的范围。行动被重复和被自我及他人赋予相似意义的过程就是“制度化”过程。制度化是一个社会现实的构造过程。
所有发展成熟的制度框架都是三类机制的组合:管制、准则和模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机制是嵌套在一起的。模仿机制位于最深的层次,而受到学者们广泛关注的管制机制则位于表层,容易设计或更改,与准则机制和模仿机制相比,也更加肤浅(Evans,2004;Roland,2004)。
4 内蒙古在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陲,地域广阔,具有广袤的草场和丰富的森林资源、畜种资源、矿产资源、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近些年,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再生产。丰富的矿产资源不仅把内蒙古的经济带上了一个新高地,而且也给内蒙古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了很多难题。
4.1 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内蒙古地区资源型企业的产业链条较短,资源精深加工的能力还很有限,因而内蒙古生产的大多数资源型产品仍属于基础型的上游产品。加之资源型产品的开发能力不强,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工业是能源消耗最大,对地区生态环境影响最显著的领域。内蒙古在2004-2010年七年期间,各项能耗指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在2010年度,内蒙古地区单位GDP的能耗比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五,远远高于全国其他省区。单位能耗偏高,不仅影响了内蒙古地区相关资源型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意味着产品的生产效益较低、对资源浪费较大和对环境负作用较大,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
企业的资源开采也给内蒙古地区带来了严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如煤炭的大规模开采所造成的严重的环境污染,。当地大量资源型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型的企业,生产设备落后,技术创新水平较低,没有甚至逃避添置对工业废弃物处理的投入,随意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工业污染。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进程,也为内蒙古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出了一道难题。
4.2 生态保护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国家及内蒙古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比如关停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推动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开发利用清洁的新能源,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等等。但内蒙古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各项措施综而不合。尤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系统性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要根据具体的区情及相应生态问题,因地制宜,采取综合配套的监管措施。但是长期以来,内蒙古地区生态保护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各项生态治理措施之间严重脱节。生态建设的规划往往缺乏的科学依据以及前瞻性的预测,再加上有限的资金不能被集中起来使用,致使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效益大打折扣。
同时,内蒙古地区在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着监管不严的问题,而且对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缺乏严厉的问责机制。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内蒙古某些地区对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缺乏积极的态度,某些地区政府的生态环保意识依然淡薄,对推进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往往只是象征性的做些表面工作来应付上级交代的差事而已,还有一些地区为了提高地区经济和官员的政绩,对工业企业的违规排放视而不见,有甚者给这些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开绿灯。这些行为严重的损害了内蒙古地区政府的形象,同时也增大了内蒙古的环保压力和生态环境治理成本。
5 问题的分析及探讨
从2003年起,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重化工业化政策的引导下,在内蒙古这片资源富集的土地上,掀起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热潮,众多的企业纷纷把重点投资的目光转向资源型产业,一时间,内蒙古出现了一大批资源型企业。由于国家重化工业化的政策及内蒙古自治区对于资源性企业的政策倾斜,众多的企业都希望通过发展资源型产业来赢得政府的支持。起初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对于资源开发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进而对资源型企业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行为的监管也疏于考虑。因此,虽然有环境保护的相关法令和政策的存在,也没有有效发挥出制度管制机制的效力,就是说作为制度理论框架表层的管制机制的作用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这就使得资源型企业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行为有恃无恐,也就造成了今天“先污染,后治理”的窘困局面。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特别是环境污染已经开始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安全,为此,一系列的环保的政策法令和管制措施应运而生。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总体布局中的一个关键元素。在此之后,PM2.5也开始成为环境保护方面的热词,环境监测部门也开始对各城市的PM2.5含量进行实时监测。这使得全国上下都开始进入一个环境保护的新阶段,资源型企业对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措施的态度也开始从过去的束之高阁向言出法随过渡。(周雪光,2003)认为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具有强制性,如果不接受,就不能很好的生存下去,而遵守这些规范就会有很多便利或利益。所以对于企业来说,遵守政策法规显然是最明智的选择。(Hoffman,1997)考察了从20世纪70年代通过《空气净化法》以来,美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对愈加严格的环保要求的反应方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70年代之前,几乎没有政府控制,行业的参与者基于对技术的自信,表现出一种自主自立的心态和行为。1970年环境保护署成立后,石油化工行业的努力主要是在最低限度下满足新的联邦法律的要求。90年代之后,石油化工行业越来越重视环境专家和专业能力的内化工作——创建环境工作部,管理层也更加重视环境问题。面对外界环境的压力,行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管理的观念和意识——管理者用于解释他们对于环境的责任的“制度逻辑”——也随之改变。这说明制度的管制机制对规范企业的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向性作用,它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将某一制度要求逐渐内化为自身的经营观念和准则。
6 总结与建议
本文从内蒙古地区的资源型企业的生态保护的态度和理念的转变入手,分析了其背后的制度管制机制的作用。下面,本文将基于这一作用对内蒙古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给予以下几点建议:①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法令执行力度。当前,内蒙古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仍不容乐观,因此,不能放松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监管。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内蒙古地区还是要从加强制度的管制机制入手,开展环境保护工作。②加强环境污染危害及生态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加强对环境污染危害及生态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可以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知水平,使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从而为环境保护法令和政策朝着规范机制、模仿机制过度提供可能性。③对企业实行严格的环保工作评估和生态奖补机制。通过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严格评估,采取对环保工作不达标的企业进行罚款和监督整改,对环保工作达标的企业进行奖励的办法,使企业能够深刻的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环保意识的增强,也为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降低了难度,从而使未来的中国乃至内蒙古地区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更加舒适。
[1]Berger.P.L,Thomas.Lockmann.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M].Doubleday,New York,1967.
[2]Dasgupta,S.B.Laplante,H.WangandD.Wheeler.Confronting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2,(16):147-168.
[3]Hoffman.Andrew.J.From Heresy to Dogma:An Institutional History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ism[M].New Lexington Press,San Francisco,1997.
[4]Nadeau,L.W.EPA Effectiveness at Reducing the Duration of Plant-level Noncomplianvc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7,(1):78-86.
[5]North.Douglass.C.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90.
[6]Scott.W.Richard.Organizations:Rational,Natural and Open Systems[M].NJ,Prentice Hall,Upper Saddle River,2003.
[7]黄娟,杨昌明,杨力行.资源型企业构建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5,7:80-82.
[8]李怡娜,叶飞.制度压力、绿色环保创新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和生态现代化理论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1,29(12):1884-1894.
[9]王锋正,姜涛.环境规制对我国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32(2):51-54.
[10]王锋正,郭晓川,赵黎.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硫排放—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4):63-67.
[11]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