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全球化视野下英语通用语的思考

2015-03-23

东岳论丛 2015年7期
关键词:变体全球化学习者

王 颖

(山东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经济全球化视野下英语通用语的思考

王 颖

(山东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经济、科技与文化交流的最重要媒介,发展迅速,影响深远。这涉及到英语语言内部力量平衡的变化,英语的通用语地位与维护当地身份之间的冲突,以及由此催生出的各种本土化的英语变体。英语使用者应客观认识、接触和接受其他不同的英语变体。此外,英语自身的动态、多文化背景在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进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决定了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学习者应多了解内圈、外圈及扩展圈等不同英语地区的文化,并重视本土文化,更好地与不同变体的英语使用者交流和沟通。

经济全球化;英语;国际通用语

一、引言

在以网络化为前提、高新技术为主导因素和以信息数字为背景的经济时代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共同繁荣,国际经济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过去的工业社会被信息化的经济秩序所取代。全球化的生产与流通,为客户量身定做的灵活生产,科技应用和信息管理为生产力与经济增长的核心元素等已成为新经济秩序的基础。

这种新秩序在引发经济社会的变化外,还引起了社会、文化、语言的变化。而社会变化与工业领域的变化不同,它受到全球网络力量与维护当地身份(local identity)间矛盾的影响(Friedman, 1999)。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网络的影响。金融市场的操作、跨国合作和互联网冲击着传统的权威和意义。在应对这种强大的冲击时,各地区的人们奋力维护自己的身份,捍卫自己身份中那些不可缺少的成分。

全球经济新秩序对英语教育领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冲击。在全球化与技术发展带来的快速变化中,教育者和研究者需要思考经济、社会等因素对英语教育和未来的影响。当今网络化世界里日益增强的全球交流,如在国际旅游业、商业、科技文化交流中,对英语作为通用语(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的交流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全球的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和运用能力,顺应全球化的要求, 为更好的国际交流奠定基础。

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

全球化过程中,媒体和贸易延伸到全球的各个领域。为了满足世界不同地区经济和社会运作的需要,这些媒体和贸易运作需要重新区域化或本土化。同世界贸易和媒体一样,英语同样经历了全球化与区域化的过程。在近几十年里,英语渐渐成为了经济和科技交流的通用语言。 Crystal(1997)指出,85%的国际组织把英语列为官方语言,世界上至少85%的电影市场使用英语,在学术领域,大约90%的论文是用英语发表的。在1997年出版的《英语:全球通用语》一书中,Crystal提出全球英语使用者的人数约为6.75亿*Crystal,D.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p.61.。在2003年该书的第二版中,他认为英语使用者已达15亿*Crystal,D.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2n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69.。在综合了Graddol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后,Crystal(2008)指出,全球英语使用者的人数已达20亿。可以这样说,过去的25年间,全球英语使用者已从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增至三分之一。

英语自身的这种快速发展改变了其内部力量的平衡。英语使用者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使用者超过了英语为母语的使用者。这个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英语语言教学中交际教学法流行的原因。当英语为非母语的人们彼此交流时,只要交流能顺利进行即可,他们是否使用英国或美国的语言模式或标准并不重要。交际教学法的盛行,说明了英语学习者在国际交流中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在相互吸收、借鉴、融合彼此精华的同时,又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英语已是这种双向交流中的最重要的媒介。英语为二语或外语的使用者,在学习英语语言时,不可避免地受到英语国家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样受到影响。英语国家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正在侵袭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这些地区的传统文化在遭受英语国家文化的影响和侵蚀的过程中,力争尽量多地保持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和自己的文化身份。一个民族和个人,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应怎样尽量多地保持本地区的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特点,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语境中需要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全球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同时我们需要看到,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使用与人们维护当地身份之间的冲突日益激烈。世界上越来越多人把英语当作是国际交流的必要条件,但是为了体现自身的身份和价值,他们强调本土化的变体英语,而不愿遵守英美标准英语的准则。这一现象在许多国家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尼日利亚和菲律宾等国普遍存在。在这些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国家里,英语是除了母语之外居民之间用以交流的语言。有趣的是,那些传统上被认为是英语扩展圈(expanding circle)的国家,即英语是外语而非母语或第二语言的那些国家,开始出现了对英美英语的抵触。例如,Crystal(1999)指出,欧式英语不仅有自己的词汇模式,并且还有以音节为基础(syllable-based)的语调模式,这与以重音为基础(stress-based)的英美英语的语调形成了鲜明对比。于此同时,有些英语学习者受英美文化和西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呈现明显的削减型变化,即母语及其文化被目标语及目标语文化替代。

三、英语作为通用语的不同变体

信息通讯技术把今日的世界连在一起,全球化促使世界多种经济进行整合。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国际交流已成为许多商业交易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否用国际通用语英语快速有效的交流成为成功的关键,但交流者的英语水平、使用需求和方式千差万别,这种语言水平的高低、需求和使用方式的差异在国际交流中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引起了英语研究者、教育者的思考和讨论,是否可能教授给英语学习者某一种英语变体,便于学习者在国际交流中使用。

英语国际变体便于学习者掌握和使用,这种英语变体具有一整套英语的标准和规则,确保日后学习者能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英语国际变体的理念的确令英语教育者振奋,它既简化了语言评估过程,又可忽略英语种类的繁多杂乱,给学习者、教育者、评估者提供了便利。Jenkins(2002)对英语国际变体的核心部分做了界定,认为它是英语为非母语人们交流中一整套的语音特点,这些语音特点同时也是英语为母语的人们互相理解的基础和关键。

Canagarajah指出:交际目的各异的人们,可以用英语的国际变体来协商交流。为了确保互相理解和交流的顺利进行,交流双方应密切关注彼此的语言水平,根据双方的语言水平,确定出合适的语法、音系、词汇量和语用惯例*Canagarajah, A. S. Lingua franca English, multilingual communities,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7, 91, 925-6.。因此,描述和概括英语通用语的语言特点时,应特别关注交流语境中的互动和交流者自身。

在多数交流情境中,每一位交流者有可能使用各自的英语变体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一种英语变体无法满足交流的需要。有研究者,如Hino提出,应“把英语当作一门去英美化(de-Anglo- Americanized)的国际语言来教授”*Hino, 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n Japan: an answer to the dilemma of indigenous values and global needs in the Expanding Circle. AILA Review, 2009, 22(1), 107.,换言之,处于英语扩展圈(expanding circle)地区的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英语变体表达他们本土的价值观念,就像外圈(outer circle)地区的英语学习者,为更好地表达自己本土的观点,将内圈(inner circle)英语本土化为自己所用。外圈英语使用者通常被认为是“规范发展性”的,并“可以享用自己的语言模型”(Hino, 2008)的群体,而扩展圈的英语使用者只能单纯模仿英语为本族语的人(native speakers)的语言(Hino, 2008),他们是“规范依附性”语言使用者。Hino强调,扩展圈地区的英语使用者,需要创新多种的英语模式,用以表达难以用内圈英语表述的本土价值观念、文化特色和逻辑理念。由于无法用内圈英语和外圈英语的模式标准来评价扩展圈的英语模式,评价扩展圈地区英语模式的适宜性便是个难题,就像不宜用美式英语的惯用法和语法来评价印度英语的适宜性和正确性一样,对扩展圈英语做出评价并非易事,关键是使用何种标准来评价扩展圈英语的正确性和适宜性。

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交流者,一般会使用自己最熟悉的英语变体来交流。不管是国际变体,还是内圈英语变体、外圈英语变体、扩展圈英语变体,只要是已经确立下来的、具有广泛交际功能的英语变体,相对而言,在各种不同的国际语境以及各行各业(商业、学术以及娱乐)中都得到了普遍认可,与此同时,拥有自己代表性文学作品的英语变体也可。这些变体并不仅有英国英语、美国英语;现今,其他内圈英语变体(如澳大利亚英语),或许还有少数的外圈英语变体(如印度英语),都可能成为学习者愿意学习的英语变体,使用这些英语变体,学习者便能表达他们想表达或需要表达的意思,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

学习者应该明白,无论学习哪种英语变体,他们所学的英语只是众多变体中的一种,而且与今后遇到的交流者所说的英语可能不一样。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变体能够在所有的国际交流语境中适用和通用。如果学习者仅仅知道所学的某一种英语而不知其他英语变体的话,容易误认为只有自己所学的英语才是唯一正确的英语。这种想法不仅是错误的,且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影响学习者对其他英语变体的态度以及在多种英语变体交流情境下的自信心,甚至影响他们在不同英语变体语境下的翻译和交流能力(Smith & Nelson 2006)。

此外,即便是在由一种英语变体主导的语境中,由于社会或自然地理或是交流者的特殊需求等因素,语言的实际情境往往复杂多变。例如即便是在典型的内圈英语使用的国家澳大利亚,英语变体意识的重要性以及跨文化、跨地域交流策略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此外,学习者需要了解,不同变体之间的区别不仅仅是发音问题,更多的是文化、语言以及其他价值观念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与当地说英语的人接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能让学习者意识到自己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而这点常常容易被学习者忽视。此外,利用网络社区以及社交网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便于学习者接触到不同的英语变体,为今后交流做好准备。

四、全球的文化现象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文化也在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贸易和资本的全球扩张进行着世界范围的传播、重构和确立,并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意识形态范畴和话语。随着英语在世界范围的扩展,英语在全球范围内国际交流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在认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同时,我们还需承认英语具有动态和多文化的背景。没有哪种文化能孤立地存在,英语在全世界文化间的交流中起了任何语言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全球化使游人对到访目的地的语言模式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旅游地的地名、餐厅、道路指示牌、街道名对他们来说也不陌生。各种世界知名品牌的广告牌随处可见,让人难辨身处何处。在世界大多数的旅游目的地,如从北京到伦敦沿线的城市,都能找到7-Eleven便利店、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星巴克、拿铁等。好莱坞的电影,麦当劳等快餐,迪斯尼主题公园,美国电视连续剧和流行音乐影响着全世界, 特别是年轻的英语学习者,这些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价值观、世界观、生活方式、消费趣味和时尚标准等无时无刻地不在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和侵蚀。

英语已进入世界各个城市的公共场所,并与各国语言和方言一起使用,这一现象在过去的十五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罗斯(1997)在其早期的研究中提到,从米兰的一个郊区穿过时,多个场所的名称中都含有英语,如叫Wonder Bar的酒吧,叫Noblemen的服装店,叫Wind Parking Garage的停车场等。麦克阿瑟(2000)在对瑞典乌普萨拉和瑞士苏黎世的街道标识的专项调查中发现,乌普萨拉45%的标识、苏黎世58%的标识使用了英语,其中有些是双语和多语标识。例如,苏黎世街道标识所用的语言种类变化多样,有只用瑞典语、英语、土耳其语/阿拉伯语一种语言的;有两种语言混用的:瑞典语和英语、瑞典语和法语、瑞典语与土耳其语、英语和法语、英语和意大利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等;有三种甚至更多语言混用的:法语、瑞典语和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英语;汉语、英语、瑞典语和法语;土耳其语/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和瑞典语。目前已有很多对以英语为外语的城市标识中英语使用情况的研究,如Schlick(2002)的研究,调查了奥地利的克拉根福、意大利的乌迪内、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的标识中英语的使用情况,另外还有MacGregor(2003)对日本东京和Dimova(2007)对马其顿标识中英语使用情况的调查。在这些研究中,英语标示蕴含了多种意义,如“威望、时尚和现代”(Ross,1997),“创造性”(MacArthur,2000),“日语的延展”(MacGregor,2003),“西方消费文化”(Dimova,2007),以及“威望和财富”(Dimova,2007)等等。

对这些语言现象的研究与世界上英语变体的研究有着多层的直接关系。首先,全球范围内,英语在公共场合使用的增加可以看作是文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本土化)相关过程的实例化。其次,这与整个世界的社会—历史发展也有直接关系。葛拉多尔(2006)有见地地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资本主义晚期和后现代的历史阶段,信息、媒体、技术和人员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冲击了先前单一民族国家确立的语言控制和语言规划体系,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多语化。Gorter 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21世纪初,我们就处在了一个多语化的世界。一个国家使用一种语言的单一语言制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多种语言共同起作用。当然真正的单语制国家仍然存在,但全球化带来的人口迁移、文化产物传播以及高速通信使多语化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在国际大舞台上,“全球本土化”过程使得文化融合体现在音乐、食物、服饰等方面,同样也体现在语言方面。无数的语言接触使双语现象非常普遍,并以多种形式存在。*Gorter, D. “Further possibilities for linguistic landscape research”. In Durk Gorter(ed.), Linguistic Landscape: A New Approach to Multilingualism(pp. 81-89).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006, p.88.

鉴于此,对语言学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快速变化的城市现象,以及我们居住或旅行中所遇到的多语化世界。

或许,语言学/符号学现象更多地是为我们开启研究世界上英语变体的新方向。正如Bolton(2012)所说,对世界英语的研究不是简单地局限在探讨某个特定英语变体的特征上(Graddol, 2006; Saraceni, 2010)*Bolton, K. World Englishes and linguistic landscapes. World Englishes, 2012, 31(1), p.30.。在一些语言社区中,英语是与其他国际性语言、国家语言、地区性语言和地方语言一起使用的,而最有意思的就是对这些语言社区内和语言社区间难以确定的语言空间的研究。在国际化大背景下,由于多种多样的社会和历史原因,英语的外圈(outer circle)和扩展圈的分界线已变得日益模糊。目前,特别是年轻人的语言经历愈加丰富、多样,因此,他们的语言世界不单单是实际的语言空间,以电子空间、教育为目的的旅游和移民、全球旅游、媒介意识和惯例、流行文化和网络的虚拟空间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日益增强,这些因素对语言的影响不可小觑。

五、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教学通常会把文化纳入其教学内容,全球化语境中的“英语国家文化”(English-speaking culture)的含义随之也变得愈加广泛和宽泛。长期以来,外圈和扩展圈地区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大多聚焦于英美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近年来,很多英语教育者提出,英语教学上的文化内容不应只局限于英美文化,还应相应地扩大和涉及到内圈的澳大利亚文化和加拿大文化等其他文化,以及外圈的文化(如印度文化)和扩展圈地区的文化(中国文化,日本文化等),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应有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思想,而不应突出某种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的权威性、统治性和优越性。

外圈和扩展圈的英语使用者不仅仅吸收和重复着英美本族语者的英语,而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元素和理解,积极地用口语和笔语形式来重新解释、改变和定义英语,正如Power指出,”英语变体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如印度的‘Hinglish’,是印地语与英语的混合语,这种英语变体出现在从快餐广告到南亚大学校园里的各个角落。*Power, C. Not the Queen’s English. Newsweek, 2005,March 7,p.42..

英语学习者熟悉不同的文化大有裨益,他们未来的交流者可能来自内圈、外圈以及扩展圈等不同的英语地区,而非仅仅来自美国或英国,因此,不应将英美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等同起来。另外,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在一个国度里若同时接触每一个英语国家的文化并不现实,但是学习英语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对于了解英语国家的差异和顺利进行国际交流大有益处。

全球性文化以及内圈英语国家的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已有很多体现。比如在日本,课本中经常囊括关于和平、科技、健康以及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阅读材料,另外还有关于内圈英语使用区的话题材料。某些全球性的话题如世界和平、环境保护等,可用作英语阅读、写作、课堂讨论以及课程作业的素材。信息时代的网络搜索为获取此类材料提供了可能和便利。各国政府的英文网站,尤其是面向国外游客的网站,是接触英语本土化变体的机会和手段。

了解全球性的文化以及交流者的文化,对于英语学习者十分重要,同时,不可忽略学习者本国的文化知识以及清楚阐释本国文化的能力。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向他人学习,建立并保持一种与他人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关系更为重要,这需要我们能够以外人的视角来认识和分析我们熟悉的事物。本土文化,并不局限于传统文化,也不局限于该地区的政治体系、历史和体制。学习者在学校、家庭以及社区等情境下的任何想法和做法都是本土文化的体现和组成部分。

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使文化在当今英语课堂中的意义更为重大,这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英语“文化”的范畴比我们过去认识的更广泛,这给英语教师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其次,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意识,应重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并设计和选择适用范围更广的教学材料,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六、结语

根据经济全球化对英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调整我国高校的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应注重英语课程的教育功能、交际功能、人文功能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功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更应强化英语语言课程的交际功能,注意多接受和接触英语的不同变体,具有在不同英语变体语境下的写作和交流的能力,满足我国同世界各国多种用途交往的需要,另外还应注重培养外语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精神;要在引领学生吸收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时,注重对多元文化的吸收。在多元文化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以便在未来能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

本研究由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反馈在英语写作中作用的社会文化认知研究”(14BYY081)、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维果茨基理论视角下反馈在外语写作中的作用的研究”(11YJA740095)和山东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研究项目“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创新模式的研究”(2014SQ003)资助。

王颖(1965-),女,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H31

A

1003-8353(2015)07-0174-05

猜你喜欢

变体全球化学习者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庄子》成语的隐喻转喻特点及其变体的认知构式研究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