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环境监测在我国的发展

2015-03-23王晓东阜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阜新123000

化工管理 2015年22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生态

王晓东(阜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辽宁 阜新 123000)

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要素,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也会危害到人类的健康,严重违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因此,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并将环境的监测作为环保工作的主要任务来抓,现阶段对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而言,环境监测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1 生态环境监测界定

所谓生态环境监测指的是现阶段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可以对环境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分析,与此同时也可以促进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认识,这种技术有利于人们根据现阶段的环境现状来采取相对应的治理措施。通常来讲,我们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群落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形成需要很久才能达到外部与内部能量的平衡,生态系统作为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的主要对象,生态监测指的是运用物理、生物或者化学等方法对生态系统或者其中的生物或者微生物的状况和变化的趋势进行测定和观察的方法。这个定义阐明了生态监测的对象、方法以及目的,为生态监测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依据。

2 生态环境监测类型和主要特点

(1)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具体类型 首先,宏观生态监测。所谓宏观生态监测指的是对大范围的生态系统进行的有效监测,以整个区域作为监测整体,监测的整个过程会应用种类繁多的技术,比如遥感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宏观生态控制过程中主要通过图像形式进行展示,通过专业图片与自然底图的详细对比,进行合理的评价。

其次,微观生态监测。所谓微观生态监测指的是较小范围内的检测,主要研究生态因子对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对其进行观察和监测。与宏观生态监测不同,主要分为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污染性生态监测,主要针对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农药以及化工生产中排放的废水进行监测。二是对于干扰性因素的监测。主要针对对于人类生活中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三是治理性质的生态监测。主要对于生态环境恢复中设计的对象进行监测,以便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治理和控制。

(2)生态环境监测中的突出特点 对于生态环境的检测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综合性。由于生态环境监测是涉及到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的一项工作,而且生态环境变化又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因此,生态环境即使得到了治理和改善,其调节与平衡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会看到效果,这就决定了生态环境监测这项工作的长期性,需要在检测生态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来对当前的变化趋势和发展形势进行有效分析。由于生态环境监测其自身的复杂性,其检测过程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生态监测的分散性,检测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很长的跨度。检测站有着很广的分布,且距离较远。

3 生态监测的技术方法和指标

首先,所谓生态监测技术方法,指的是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和设备对生态系统其检测对象进行判断和分析,可以对收集来的数据做有效的分析对比,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治理生态系统的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提出适当的生态问题;二是,为检测站选择有利的位置;三是,确定合理的检测周期。在检测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对图像以及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其次,生态环境检测所运用的指标体系。体系的建立首先必须要有确定的原则,包括:一是代表性原则。即可以对生态系统其主要问题进行反映。二是敏感性。即选择生态环境内部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最为敏感的因素来当作监测指标。三是可操作性。即选择具有自身特点的生态系统指标对其进行检测。对于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设置,必须首先考虑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选择可以代表生态系统的基本状况以及变化特征的要素作为监测指标。通常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中,可以选择气象、水文、土壤、动物、微生物或者植物作为主要监测要素。对于水文生态系统则可以选择水质、水文、底质、浮游动物、游泳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或者两栖动物作为主要监测因素。必须要注重不同生态系统中需要根据实际特点选择监测目标。

4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现状及其未来趋势

由于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方面起步较晚,所以在技术和理论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的欠缺。随着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加强环保理念,重视对环境的治理,也对生态环境的检测方面提供了很多的资金和科技投入,使生态环境的检测在技术上得到了提高和发展。现阶段,为了使生态环境的检测技术人员素养和知识能力方面可以有显著的提高,国家定期组织生态监测系统的相关成员进行技术交流以及培训讲座,在经验交流的过程中,探讨行业内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相关问题。为了能够让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能力逐渐的得到提高,使其使用得到推广,正在考虑建设基层检测站以及专业检测站,借以推广在实践中得到发展的成熟技术,以及试用合格的仪器。基层生态环境的检测,一定要适合当地的实际状况,侧重于重点问题的检测,逐渐强化动态研究,积累检测资料,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拓展,扩大检测范围,拓宽检测项目。

生态环境监测作为一项比环境监测要求更高的复杂性检测系统,可以对环境质量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为环境监测提供了最终结果。借助生态环境规划以及生态设计方案的方式可以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和管理决策,借以实现生态环境监测追求的最终目的,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现阶段,资源、人口与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日益严峻,因此,监测生态环境的质量已经不能单纯的依靠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收支表,必须得到广大环境工作者的更大重视。

现代科学技术给生态环境的检测带来了进步和发展,对比之前的耗时长,经常出现数据错误的老旧检测方法,我国已经通过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合作,通过吸取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在生态环境的检测过程中有了长足的进步。传统的手段对于生态环境的检测只能对一个部分进行监测,综合性的整体监测结果必须要依靠新的技术,通过利用计算机连接航拍照片、遥感、卫星监测,将其有机结合,可以实现生态监测的网络化。3S监测技术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对比欧洲发达国家,我国在生态环境的检测中虽然还存在着很多理论研究方面的落后,但是我们一定会迎难而上,不惧挑战,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做好。

相信通过加强研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另外,在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还存在着专业人才缺失,系统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起到了不良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因此,我们还要下大力度去培养专业的生态环境监测人才,使其为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贡献力量。还要确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从诊断性指标、一致性指标、预警指标这三个基础类型出发,构建适合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发展的独特体系。

5 结语

综上,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发展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分析有助于促进环保事业,使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平稳态势。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对于人类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为了给子孙后代提供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我们必须要提高对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视,努力改善监测技术,培养相关技术人才,现阶段,必须要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确保其稳步发展。

[1]赖伟东.浅论生态环境监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

[2]赵家芬.对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3,(20).

[3]孙红梅,李华,陈建业,张晓丽.路域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综述[J].交通标准化,2010,(19).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监测生态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