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列子》的生存智慧

2015-03-23刘珉

文教资料 2015年34期
关键词:施氏杨朱孟氏

刘珉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浅谈《列子》的生存智慧

刘珉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

《列子》是先秦思想家列子的门人及私淑弟子所记,此书对于人如何活着这一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从不求长生、懂得变化和善于宽慰自己这三点可窥到列子旷达的生活态度。

列子生存

《列子》八篇,在西汉末年尚存完篇。西汉刘向《别录》曾加以录著,现已亡佚。现存《列子》是东晋张湛收集残篇合辑而成,并为其作注。

一、列子其人其书

对于现存《列子》的真伪,历来有着不同的观点。近代梁启超、冯友兰等人认为这本书不是先秦时期的《列子》,是魏晋人重编的。梁启超在其《古书真伪及其时代》中说:“有一种书完全是假的,其毛病更大。学术渊源都给弄乱了,譬如《列子》乃东晋时张湛——即《列子注》作者——采集道家之言凑合而成。”他甚至断言作伪者就是给它做注的晋人张湛[1];也有学者认为此书就是先秦列子所著。陈鼓应、严灵峰等人坚持《列子》不伪的观点,严灵峰撰长文辩驳《列子》伪书说,他在《〈列子新书〉辨惑》中写道:“闲曾遍读其书,觉文字之纯古淳朴,且能保存黄帝、鬻熊、关尹、杨朱各家之遗说;绝非汉晋诸书所可及。”[2]

因为怀疑《列子》其书是伪书,连带着对列子其人也产生了怀疑,唐代高似孙不光认为《列子》是伪书,更认为他的著者列御寇是《庄子》里的寓言故事人物[3]。其实不然,列子不只出现在《庄子》一本书中,先秦典籍《尸子》、《战国策》等书都有关于他的记载。《尸子·广泽》中说:“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4]《吕氏春秋·不二》中也说“子列子贵虚”[5],可见在先秦时期,列子是成一家学说的思想家,并非虚构的人物。至于《列子》这本书,全书体系严密,思想统一,反映了列子思想,绝非伪造。本文支持严灵峰观点,认为《列子》这本书是列子门人与私淑弟子所记,现存《列子》是刘向《列子新书》之残缺,张湛为其做注。

二、《列子》的生存智慧

《列子》一书对于人如何活着,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谈三个方面:不求长生、懂得变化和宽慰自己。

1.不求长生

《列子》一书主张人不要刻意追求长生。不求长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人的生死由命数决定,另一方面是长生其实是在受苦。

《列子》一书多次提到“命”,他认为万事万物皆有命数,人的贫富贵贱是由命决定,人的寿命也由命决定。《力命篇》中有“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6],这句话点出生死、穷达、贵贱和贫富都是生来就注定的,非他力所能改变。“然而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无奈何”(《力命》),生命并不是说注重保护就能长久保存的,也不是说故意轻贱就会夭折的,而是早早就有命数,无论怎么祈求长生都没有用。纵观历史,可以看出列子的睿智,在中国古代,有人借助服食药物求长生,有人修炼心法求长生,方法虽然不同结果却一样,都不成功。如魏晋士人盛行服寒食散求长生,许多人因服药身体发热,隆冬时节需裸袒食冰,或者趴在冰凉的石头上,更有甚者用药不当导致中毒,早早丧命。为虚无的长生目标受这样的苦,还不如学习列子的观点,顺其自然而活着,不去关注寿命长短。现在虽然能通过食疗锻炼等方法延年益寿,但想要达到长生,无疑是痴人说梦。

人的寿命不会因主观努力而无限延长,但就算求得长生,也只不过是在受苦。《杨朱篇》中,孟孙阳问杨朱若是有人珍视生命爱惜身体,以此祈求不死,可不可以办到,杨朱说人没有不死的道理;孟孙阳又问以此祈求长久活着,可不可以办到,杨朱说人没有长久活着的道理,然后,杨朱反问孟孙阳:“五情好恶,古犹今也;四体安危,古犹今也;世事苦乐,古犹今也;变易治乱,古犹今也。既闻之矣,既见之矣,既更之矣,百年犹厌其多,况久生之苦也乎?”古今感受的情感、遭遇的苦乐、见到的易乱都是一样的,活在世上百年都觉得厌烦,何况是长生,长生其实是在受苦。

列子后于老子,其书虽然继承了老子顺应自然的生存观念,但是却不像老子那般强调刻意保存生命,而是多了一份旷达。《老子·五十章》中说:“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7]老子主张要避开猛兽和灾祸,保全生命。相比于老子的谨慎,列子在书中说“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他认为刻意地保全也不能改变寿命,把两者相比,就看发现列子对待这一问题更为洒脱。

2.懂得变化

《列子》一书指出要看到事情的变化,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无论是利用自然规律,还是在社会中立足都要懂得变化。

《天瑞篇》中讲到宋国向氏贫穷,向富有的齐国国氏请教生财之术,国氏告诉他“吾善为盗”,并解释此“盗”并不是盗窃,而是利用天时地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国氏利用天气雨水等自然条件种植庄稼,利用山里的树木修建房屋,在合适的时机打猎捕。国氏看到了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明白在不同的地方收获不同的物产,然后遵循自然规律致富。

生财需要看清变化,在社会中实现自己价值也要懂得变化,面对不同的情况,要及时调整策略,切勿生搬硬套。《说符篇》中讲述了一则故事,鲁国施氏的两个儿子一个爱好学问,一个喜欢军事,爱好学问的儿子以学术谋求齐侯任用,喜爱军事的儿子以兵法向楚王求取官职,两个儿子都得到任用,得到高官厚禄。施氏的邻居孟氏也有两个儿子,从事的学业和施氏二子相同,他们照搬施氏二子的策略,一个儿子以学术求为秦王任用,却被施以宫刑,另一个儿子以兵法求为卫侯任用,却被砍断双脚。孟氏父子责怪施氏,施氏说并不是孟氏计谋有问题,而是没有明白情况的不同。施氏二子能以学问和兵法求得任用是因为齐国正好需要以学术治理国家,楚国正好需要兵法强大国家,孟氏二子照搬他们的计策却失败了,是因为他们不明白面对的情况有所变化。秦国希望富国强兵,拓展疆土,学问对秦王来说无用;卫国处于国家包围之中,内忧外患,维持稳定才是正道,如果依赖军事权谋,很有可能会灭国。孟氏二子惨遭刑法就是不懂得变化的结果,只有分析清楚面对的状况,采用相应的策略才能达到目的。

3.善于宽慰自己

人活在世上,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苦难。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列子》一书主张善于宽慰自己,才能活得快乐。《天瑞篇》中,列子提及两个隐士,他们生活清贫却很欢乐。孔子出游到泰山,看见隐士荣启期在野地行走,身穿鹿皮袄,腰系一条绳,一边弹琴一边唱歌,就问他为何如此欢乐,荣启期回答:“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生来为人,生为男子,活到九十,除了最后一点,前两点都很普通,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人也很多,但是普通大众都不觉得这是值得快乐的事情,荣启期却能从中却看出欣慰。与其他生物相比,人为天地之贵,他生而为人;与女子相比,男为贵,他生为男子,还能有幸活到九十,这就是值得高兴的,正如孔子所说,是“能自宽者也”。

还有另一位隐士也能宽慰自己。孔子在去卫国的路上看到林类捡拾别人遗下的麦穗,就派子贡上去和他交谈,子贡问林类年少时不努力,长大后又不竞争时运,老来没有妻子儿女,眼看死期将至,有什么欢乐的呢。林类说自己欢乐的原因,人人都有,但是别人反而以此为忧虑,“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年少时不努力,老来只能靠捡别人遗下的麦穗度日,这在别人看来是很苦的事情,林类却觉得正因为自己年少时不争,所以才能长寿;死亡是件让普通人忧愁的事情,死亡意味着要丢下妻子儿女,林类却因为自己没有妻儿,所以觉得死亡也是一件欢乐的事情。

列子通过这两位隐士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能善于宽慰自己,能看到事情的积极方面,才能获得快乐。

《列子》关于生存还有其他方面的阐述,如从心而动、享受乐趣等,本文只是从很小的方面讨论,想要把握全貌,还需要更为深入地研究。

[1]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时代[M].台北:中华书局,1936:13-29.

[2]严灵峰.《列子新书》辨惑[A].《目录学》[M].台北:大陆杂志社,1960:303.

[3][宋]高似孙辑.子略[M].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23.

[4][战国]尸佼著.[清]汪继培辑.尸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76.

[5][战国]吕不韦著.陈奇猷校释.吕氏春秋新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134.

[6][战国]列子.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本文所引《列子》材料,均来自于此书)

[7]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56.

猜你喜欢

施氏杨朱孟氏
施氏矿物同时吸附磷酸根和Cd(II)的研究
杨朱及其思想再考
“一毛不拔”未必吝啬
Abstracts of Major Articles
孟氏蒜茸枝:一根麻花的逆袭
孟皇后“靖康之难”的唯二幸存者
孟氏骨折新分型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
施氏假单胞菌F4产黄曲霉毒素B1降解酶条件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