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治理模式分析

2015-03-23韩丽君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丘陵防线项目区

韩丽君

(晋中市水利局,山西 榆次030600)

山西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治理模式分析

韩丽君

(晋中市水利局,山西 榆次030600)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水土流失;类型区;治理模式;山西省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山西省实施规划(2013—2017年)治理范围共涉及29个县(市)。按照山西省水土流失类型分区,项目区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黄土丘陵阶地区、土石山区4个水土流失类型区。分析了各水土流失类型区的自然环境和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对于黄土高原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海河上游、黄土高原东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复杂的地形、极易侵蚀的黄土地貌,加之能源建设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使其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有计划、有步骤、集中连片,把水土流失治理和促进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点工程[1]。2003—2012年山西省连续实施了两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县由6个增至12个,类型区也由单一的土石山区增加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在28个项目区共开展了187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301.2 km2,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壮大区域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积累了丰富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从2013年开始,山西省的29个县(市)被列为项目县,实施新一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在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基础上,根据项目区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水土流失特点,提出各类型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对山西省乃至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1 水土流失类型分区

2013—2017年山西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治理范围包括29个县(市)的29个项目区,共179个小流域。项目区总面积6 532.95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 201.32 km2,涉及82个乡镇的1 096个村,总人口63.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35万人,农业总产值335 138万元。山西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涉及范围较广,在地形地貌、水土流失强度、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按照山西省水土流失类型分区[2],项目区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黄土丘陵阶地区、土石山区4个水土流失类型区。

2 项目区各水土流失类型区基本情况及治理模式

各水土流失类型区自然环境和侵蚀特点不同,治理措施也不相同。根据项目区各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基本情况(表1),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模式。

表1 各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基本情况

2.1 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山西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类型区,主要分布在偏关县以南沿黄河一带,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气候干旱,年均降水量500 mm,年均气温8 ℃,≥10 ℃积温3 300 ℃,无霜期150 d。土壤侵蚀以面蚀、沟蚀为主,兼有重力侵蚀,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40%~50%,沟壑密度在5 km/km2以上,侵蚀模数5 000~13 000 t/(km2·a),是全省多沙粗沙区和集中贫困区,也是重点水土保持区和扶贫区。黄土丘陵沟壑区项目区土地面积834.94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733.53 km2,占87.85%。

根据该区自然资源和水土流失特点,结合前一期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实践经验,确定以生态经济型措施为主,从山顶、坡面到沟谷建设三道防线,形成水保综合治理与水土资源合理开发的局面。第一道防线,沟沿线以上的坡耕地机修梯田,因地制宜地营造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经济林,并在田埂及田间道路两侧营造防护林带。第二道防线,沟沿线以下坡地一般坡度较陡(大多在25°以上),冲沟和切沟较为发育,并伴有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水土流失严重,可通过实施鱼鳞坑等整地措施营造乔灌混交林或灌木林等。第三道防线,沟谷地沟道发育良好、沟谷开阔、建坝资源丰富,规划新建谷坊工程与现有沟道工程配合,做到层层设防、节节拦蓄,抬高侵蚀基准面,减轻沟蚀,配合沟道工程营造防护林,形成工程、生物措施相互配套的综合防治体系。

2.2 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

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主要分布在雁北地区西部和忻州地区西北部,地广人稀,耕作粗放,地势较高,地形平缓,土质疏松,气候干燥,风大沙多,植被稀少,矿产资源丰富。年均降水量400 mm,无霜期120 d。风蚀、水蚀交替发生,冬春季节风蚀强烈,风蚀面积正在向南扩展,不少地方出现流动沙丘,侵蚀模数4 000~8 000 t/(km2·a)。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项目区土地面积787.23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709.72 km2,占总面积的90.15%。

根据该区地形地貌特点和水土流失情况,坚持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沟坡梁峁川综合治理的原则,从梁峁到沟底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形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支撑的立体防护体系。第一道防线是在峁顶适度发展机修梯田。在梁峁坡耕地上选择25°以下、土质较好、距村较近、交通便利的地方修水平梯田,截短坡长,减缓坡度,就地拦蓄雨水,防止坡面水土流失。第二道防线是在峁坡及沙化地大面积营造防风固沙林。在沟沿线上营造乔灌混交林带,拦蓄梁峁坡面径流,控制沟头前进;在预防保护区以封禁治理和补植补栽等为主,恢复植被,建设水保生态环境带。第三道防线是在沟沿线以下至沟底。沟沿线以下至沟底大部分是荒坡陡崖,主要种植刺槐、柠条等,以稳定沟坡、防止冲刷。第四道防线是在支毛沟沟底修建谷坊,营造沟底防冲林,抬高侵蚀基点,防止重力侵蚀和沟谷扩展。

2.3 黄土丘陵阶地区

黄土丘陵阶地区主要分布于河谷两侧和盆地周围的坡积、洪积台地区,山川相间,地形呈台阶状,耕地坡度缓、土质肥沃,基本农田较多、治理标准高、水利条件好,林草地较少。年均降水量500 mm,年均气温11 ℃,≥10 ℃积温3 600 ℃,无霜期150~200 d。人口密集,生态环境脆弱,沟壑密度2~3 km/km2,土壤侵蚀模数5 000 t/(km2·a)。黄土丘陵阶地区项目区土地面积538.11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28.39 km2,占总面积的79.61%。

根据该区自然环境及水土流失特点,结合已建工程实践经验,确定该类型区治理模式以建设水保林、生态修复和坡耕地改造为重点,在沟道边布设护地坝、沟底布设谷坊,坡沟兼治。第一道防线是对原有的残存疏林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对需要改良的天然牧场采取封坡育草措施。第二道防线是在宜林的荒草地植树造林,根据地势、坡度、土壤覆盖厚度确定植苗方式,在坡势较陡、土层瘠薄的区域采取鱼鳞坑植苗。第三道防线是在黄土覆盖较厚、坡面较长、便于实施且实施后耕作方便的地段,实施坡改梯和栽植经果林。第四道防线是根据沟道及耕地分布情况布设护地坝保护耕地,并结合沟底地质和附近的建筑材料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地布设土谷坊、石谷坊,合理安排谷坊间距,减缓沟底比降,控制沟底下切。

2.4 土石山区

土石山区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太岳山、五台山、恒山等山脉的山脊及山麓地带,山峦高耸,气候高寒,雨量较多,石厚土薄,矿产和植物资源丰富。年均降水量450~710 mm,年均气温5~10 ℃,≥10 ℃积温1 800~3 900 ℃,无霜期110~190 d。沟壑密度2~3 km/km2,侵蚀模数500~2 000 t/(km2·a)。土石山区项目区土地面积4 283.9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 334.4 km2,占总面积的77.84%。

该区林草面积较大,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应以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为主,兼顾生态旅游,以建设水保林和改造坡耕地为重点,以涵养水源、减少面源污染、控制水土流失为目的,充分考虑立地条件,坡沟兼治,建立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第一道防线是以植物措施为主,在流域四周立地条件差、海拔高、土层薄的荒草地、未成林地和疏林地实施封禁治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在土层较厚的缓坡地带种植以油松、刺槐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在坡顶、阳坡、半阳坡种植耐旱、耐瘠薄的柠条,以防治水土流失,同时达到保持景观多样性和绿化的目的。第二道防线是在村庄周围、基本农田周边、道路两侧等具有一定汇流面、便于管理、便于引水或灌溉的区域布设水窖;将土质较好且近村、缓坡的耕地修成水平梯田,在沟道边结合耕地防护布设护地坝,在梯田集中地区合理布设排洪沟渠;在土质好、土层厚、背风向阳且便于管理的平缓地带栽植核桃、山杏等经济林木,发展以生态清洁为主兼顾旅游的特色产业。第三道防线是在比降较大(5%~10%)的支毛沟底,根据沟底川台化的原则成群布设谷坊,形成完善的沟道防护体系。

3 结 语

山西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区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丘陵缓坡风沙区、黄土丘陵阶地区、土石山区4个水土流失类型区。根据各类型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理措施,布设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形成治理模式,希望能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1] 史志刚.安徽省大别山项目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成效与经验[J].中国水土保持,2013(1):16-18.

[2] 刘润堂,李仰斌,李文银,等.山西水土保持志[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8:12-13.

(责任编辑 李杨杨)

S157

C

1000-0941(2015)11-0018-03

韩丽君(1982—),女,山西太谷县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的研究工作。

2015-09-29

猜你喜欢

丘陵防线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做好三道防线,孕育完美“天使”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适宜丘陵山区发展板栗生产的关键措施
胡丘陵《栽树》
关于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