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俄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2015-03-23徐葵

同舟共进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俄关系俄总统伙伴关系

徐葵

1989年5月,时任苏联总统和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前来中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5月16日与邓小平在北京进行了历史性会谈,这次会谈使破裂多年的中苏两国和两党关系恢复了正常。自此以后,两国关系包括自1989年5月至苏联解体前的中苏关系和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一直在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可以把苏联解体以来中俄关系20多年来迅速和健康发展的大量事实做一番回顾。

首先可以回顾一下中俄边界变成“永远和平、世代友好”边界的经过。在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前,边界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两国从1964年至1987年就边界问题进行过三轮艰难的谈判,由于当时两国关系尚未恢复正常,进展十分缓慢。1989年5月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后,边界谈判进展顺利,很快达成了关于两国东段边界的协议。1991年5月16日,两国外长签署了《中苏边界东段协定》,两国立法机关即于次年批准了这一协定。这个协定确定了中苏东段98%的边界走向,只剩下黑瞎子岛洲渚和阿巴该图洲渚两个问题留待以后解决。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在国际上被公认为苏联的合法继承国。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顺利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过渡。

1992年12月,俄总统叶利钦访华。双方签署了《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互相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

1994年两国外长签署了中俄西段54.57公里的边界协定,使西段边界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1994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俄。中俄签署《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决心建立“面向21世纪建设性伙伴关系”,还签署了《中俄关于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互不将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

1996年4月,俄总统叶利钦访华。中俄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俄两国决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并决定建立中俄两国国家元首和政府总理定期会晤机制。

2001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俄。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发表《中俄元首联合声明》,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2004年10月,俄总统普京访华。两国签署《中俄联合声明》,并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两国还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解决了黑瞎子岛洲渚和阿巴该图洲渚的划界问题。在此之前,从1991年至1999年,中俄双方还用了8年时间全部完成了两国东段边界的勘界、立标、起草《边界叙述议定书》和地图绘制工作,使中俄东部4000公里的边界线全部得到明确的划定。

2005年6月,中俄两国外长在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换《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批准书。至此,中俄东段和西段总长达4249.79公里的边界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中俄边界成为两国间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

2006年3月,俄总统普京访华。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了中国举行的“俄罗斯年”开幕式和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并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及20多个涉及政治、外交、能源、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文件。

2009年6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俄,两国签署《中俄元首莫斯科会晤联合声明》,批准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

2010年9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华,两国签署《中俄关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联合声明》。

2011年6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俄,两国元首共同宣布致力于发展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发表了《中俄元首关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的联合声明》。

2012年3月,俄总统普京访华。两国元首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互信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俄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还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3至2016年)》。习近平与普京在联合声明中指出,“中俄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为大国间和谐共处树立了典范,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为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发挥着重要的稳定作用。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双方将恪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原则与精神,把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阶段,以此作为本国外交的优先方向”。

2014年5月,俄总统普京访华。两国元首在上海共同签署《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并提出建立全面的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习近平在与普京会谈时强调,中俄是友好邻居,也是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中俄进一步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促进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是两国共同发展繁荣的需要,也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双方要再加把劲,推进经贸、投资、能源、高科技、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等各领域的战略性大项目合作,要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俄罗斯跨欧亚铁路建设,拉动两国经贸往来和毗邻地区开发开放,共享欧亚大通道和欧亚大市场。双方还要加强人文交流,特别是青年交往。

从以上罗列的中俄关系发展的大量事实中,我们可以对当今的中俄关系得出以下几点肯定的看法。

第一,中俄关系已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应该努力维护好、发展好、巩固好符合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第二,沙俄帝国曾做过不少侵占中国国土的事,使中国人民蒙受了许多屈辱,沙俄帝国具有向外侵略扩张的特点,后来的苏联也侵占了中国不少利益。但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的国内情况和两国关系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的俄罗斯联邦已不同于过去的沙俄帝国和苏联,今天的中俄关系也已不同于过去的沙俄帝国与苏联同中国的关系。

第三,中国人民应该客观、公正和理性地看待克里米亚加入俄联邦这个问题。人所共知,在1954年之前的几百年中,克里米亚人民一直是生活在俄罗斯国土上的,只是在1954年乌克兰与俄罗斯结盟300周年之际,当时的苏共领导人赫鲁晓夫利用手中掌握的最高权力,为纪念这个节日,决定把克里米亚半岛作为礼品划归乌克兰,从此原是俄罗斯公民的克里米亚人民就变成了乌克兰公民。今天,在乌克兰国内,形势已发生很大变化,过去与俄罗斯保持友好关系的乌克兰执政者已被力图使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军事集团的亲西方势力取代,在乌克兰掌权的亲西方势力与政见不同的东部几个州人民进行的内战已持续了几年之久,迄今仍未停止。在乌克兰,国内局势的混乱导致经济严重下滑,人民生活水平大大低于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掌握在亲西方势力手中的乌克兰当局如一旦实现其渴望加入欧盟与北约军事集团的意图,乌克兰就将变成欧盟和北约军事集团的成员国,届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就有可能把军事力量延伸到克里米亚半岛而对俄罗斯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面对这样严峻的国内和国际形势,原来就怀有浓厚俄罗斯情结的克里米亚人民在2014年举行公投,作出脱离乌克兰,回归俄罗斯的抉择。美国在2014年3月15日曾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反对克里米亚人民进行公投的决议草案。俄罗斯投了反对票,否决了美国提出的决议草案。中国在表决时出于对克里米亚人民举行公投的理性考虑投了弃权票。

第四,随着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助伙伴关系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双方的经贸合作迅速发展。现在中国已跃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也稳居中国十大贸易伙伴之列。2012年中俄贸易额已接近900亿美元,两国计划在2015年使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在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两国许多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各方面合作也得到很大发展。中俄双方各个领域的合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同两国人民包括两国企业家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是分不开的。中俄两国的人文交流也很活跃,几年来两国交替在本国举办“中国年”“俄罗斯年”和“旅游年”等活动,签订的青年交流计划规定每年交换人数众多的青年代表团。这些事实表明,中俄关系是有广泛和深厚的社会基础的。如果认为中俄两国尽管在经济上有很大的互补性,但两国关系严重缺乏社会基础,这种看法显然不符合中俄关系的实际。

第五,在中俄贸易中,俄方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能源、木材、机电产品和军用产品等。几年前俄罗斯就已开始每年向中国出口数量相当大的石油。2014年5月,中俄两国的石油公司在习近平和普京的见证下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的30年中,俄方将在东线向中方提供价值达4000亿美元的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其后双方又签订了《中俄西线天然气合作备忘录》。按此备忘录,俄方在30年中在西线也将向中国供气300亿立方米。俄方在东线和西线向中国的供气总量,将占2020年前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7%。现在中国在建的核电站中,也有俄罗斯帮助建设的核电站。在高铁建设方面,中国和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三国已达成合作建设一条连接莫斯科和北京的高铁线路的协议。这条高铁线路的走向是由莫斯科向东通往俄罗斯中部的喀山市,然后折向东南进入哈萨克斯坦,再进入中国,到达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后将与已在运行的乌鲁木齐—北京高铁线相连接。北京—莫斯科高铁线通车后,将使乘火车从北京到达莫斯科的时间从五六天缩短为两天。届时这条客货运输大通道将大大推进铁路沿线地区的开发、开放,也将有力地促进两国间的人文交流和旅游交往。中国人面对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中如此大规模的合作和交往,自然能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俄罗斯在中国的存在。如只凭在中国城市中的大商场看不到俄罗斯产品的印象,就作出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不到俄罗斯的论断,这是十分片面的,是只见小而不见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忽视中俄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认为中国与俄罗斯相处应牢记列宁说过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句话,无论何时何事都要对俄罗斯保持警觉的观点有失偏颇,既不符合苏联解体后20多年来我国政府奉行的对俄外交政策,也不符合我国与周边国家相处时“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方针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

(作者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原所长)

猜你喜欢

中俄关系俄总统伙伴关系
新时代中俄关系背景下G-U-S协同创新中学俄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中俄关系迎来美丽时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普京冒雨纪念卫国战争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专利条款研究
浅析中俄能源合作的问题及对策
中俄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
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透明度规则
告别
2013年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