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5-03-22王红斌彭小平闵卫飞张兰兰
王红斌 彭小平 徐 健 贾 瑶 闵卫飞 边 娜 张兰兰
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商洛726000)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王红斌 彭小平 徐 健 贾 瑶 闵卫飞 边 娜 张兰兰
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商洛72600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08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病情给予针灸治疗,1次/d,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口眼歪斜、疼痛冷热感觉障碍、头晕头痛、乏力、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估患者的临床证候积分;观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的改善情况,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计算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经治疗后有所改善,口眼歪斜、疼痛冷热感觉障碍、头晕头痛、乏力、肢体麻木等均有所好转,各主要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以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尤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均有所提高,Barthe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以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明显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90.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偏瘫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疗效确切,彰显中医外治法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研究运用。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患者以口眼歪斜、疼痛冷热感觉障碍、头晕头痛、乏力、肢体麻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临床从事脑卒中及其并发症诊治研究多年,结合其发病机制及肢体功能受限的临床特点,笔者擅长以外治法为主论治此病。本次研究以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08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4例,患者均脑卒中偏瘫首次发病,神志清醒,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确诊。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40~75岁,平均(54.2±3.6)岁;左侧偏瘫患者28例,右侧偏瘫24例;脑梗死患者32例,脑出血患者20例;基底节区31例,皮质区14例,小脑区7例;患者肌力0级14例,Ⅰ级24例,Ⅱ级14例;治疗组患者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43~80岁,平均(56.7±2.5)岁;左侧偏瘫患者30例,右侧偏瘫22例;脑梗死患者28例,脑出血患者24例;基底节区33例,皮质区11例,小脑区8例;患者肌力0级16例,Ⅰ级23例,Ⅱ级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偏瘫部位、病理类型、病变部位之间经SPSS17.0统计学处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康复训练的反复进行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案,旨在避免患者的肢体肌肉产生废用性萎缩,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力。上肢康复训练:患者握紧双手,拇指充分外展,使双臂充分向前伸,做到臂挺肘伸。指导患者用健侧手拉动患侧的上肢进行被动锻炼,对其进行适度按摩。下肢康复训练:患者健侧手握住上方床架,用力以健侧下肢从患侧下肢下方往上抬,患肢尽量练习用力离开床面。腰部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双足并拢,双膝靠拢且膝关节呈90°屈曲,患者腰部尽量上挺,尽可能抬高。翻身训练:鼓励患者向前举起上肢,双手合握,与身体呈90°。另外,翻身时需要注意,向左翻身时要保持左下肢在上,向右翻身时要保持右下肢在上。吞咽功能训练:针对脑卒中偏瘫后吞咽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鼓励患者进行闭口、伸缩舌头等运动,3次/d,5~10遍/次。还可指导患者进闭口后双颊部充满气体,鼓腮后再轻呼出,2次/d,5遍/次。
治疗组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病情给予针灸治疗,取穴:头面部以百会、印堂、迎香、太阳、地仓、人中,风池为主;上肢取穴以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内关为主;下肢取穴以环跳、足三里、阳陵泉、血海、阴陵泉、三阴交为主。以补泻迎随等手法辨证施针,1次/d,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口眼歪斜、疼痛冷热感觉障碍、头晕头痛、乏力、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根据证候由轻至重给予0~3分评分,0分表示症状消失;1分表示症状轻微,患者可以忍受,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影响不大;2分表示症状较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产生一定影响;3分表示症状最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患者的临床证候积分,观察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的改善情况,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计算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2]进行评定。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肢体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日常生活能力有轻微改善,肢体活动功能轻度受限;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未见明显好转,肢体功能活动仍可见明显受限。
治疗结果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明显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90.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功能活动评分比较 经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均有所提高,Barthe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以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功能活动评分比较(分
注:同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效果比较,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比较 患者的临床症状经治疗后有所改善,口眼歪斜、疼痛冷热感觉障碍、头晕头痛、乏力、肢体麻木等均有所好转,各主要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以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尤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同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效果比较,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
讨 论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大部分的脑卒中患者往往伴有以偏瘫为主要表现的运动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而且给社会及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3]。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脑卒中偏瘫结局的评定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功能状况的评定,而更专注于患者的躯体、精神、社会、心理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的结果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的评价已经成为临床评价脑卒中偏瘫疗效的重要着眼点。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多以药物治疗为主,如乙哌立松、巴氯芬等肌肉松弛药物虽然有一定的缓解能力,但不良反应较大,且疗效不确定,而局部肉毒素注射疗法、手术疗法则禁忌证多,不良反应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4]。中医治疗脑卒中偏瘫则有内外治法之别,内治法多辨证内服中药汤剂,外治法则以推拿、针灸、中医康复训练等为主,多种治法均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并利于神经功能的尽早康复及四肢运动功能的恢复[5]。值得关注的是,传统疗法(针灸推拿)治疗与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疗法已经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脑卒中的重要研究项目,多篇文献已经报道了其优越性,其能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笔者认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志逐渐清醒,临床表现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其病机以风、火、瘀、痰为标,以脏腑精气亏虚为本,多属经络不通、气血不和之证,治疗宜舒筋活络、调和气血。临床取穴多沿用“风取三阳”、“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以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6]。所谓“头为诸阳之会”,又因四肢为诸阳之末,阳气盛,气血和,肢体方可恢复,故笔者临床取穴以阳经之穴为主。如百会穴为诸阳之会,功可醒脑开窍;印堂穴为督脉经穴之一,功可开窍通鼻、清利头目;地仓为足阳明胃经穴,针刺之可行气活血,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为治疗上肢痿痹的重要穴位;手三里为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之要穴;环跳为足少阳胆经的经穴,是治疗腰腿疾病重要的穴位,针刺之功可健脾益气、舒筋止痛;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功可益气养血,扶助正气;血海穴是生血和活血化瘀的要穴;阳陵泉为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筋之会穴,有舒筋壮筋之效;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针刺之有滋补肝肾之效,功可抑肝潜阳、滋肾填精、补脑生髓,总之,上述穴位针刺之具有舒筋活络、消肿除痹之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临床症状经治疗后有所改善,口眼歪斜、疼痛冷热感觉障碍、头晕头痛、乏力、肢体麻木等均有所好转,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均有所提高。可见,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偏瘫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疗效确切,彰显中医外治法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研究运用。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缪鸿石,朱墉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49-150.
[3] 马国良.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31-4632.
[4] 杨海涛,庄礼兴,刘 悦. 颞三针、挛三针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32例[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4):50.
[5] 张微微,李 莹.三七总皂苷用于脑血管病的研究及可能机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6):663-666.
[6] 王祚邦,马军杰.“左升右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9):2197.
(收稿2015-02-06;修回2015-03-14)
脑卒中/针刺疗法 穴,肩髎 穴,曲池 穴,手三里 穴,外关
R743.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