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5-03-22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咸阳712000

陕西医学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二聚体阻塞性发作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咸阳 712000)

孙 燕 王 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咸阳 712000)

孙 燕 王 群

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所致的急性肺栓塞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我院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以明确COPD并发DVT的临床特征,探讨DVT的危险因素。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肺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连续收治COPD急性发作患者210例。入选标准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并除外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气胸、胸腔积液等;其中男158例,女52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 63.12±10.64岁,平均病程13.11±2.52年;I级33例,Ⅱ级45例,Ⅲ级85例,Ⅳ级47例。DVT诊断及治疗参照内科学教材,治疗措施:抬高患肢30°并制动,患肢使用弹力袜;肿胀局部25%硫酸镁液热敷;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1次/d,静脉滴注用血栓通或丹参注射液等7~14d;使用r-tPA静脉溶栓15例, 首剂100万IU, 维持量10万IU, 连续3d。

2 研究方法 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住院(卧床)天数、COPD分级等一般资料,是否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史、既往DVT病史,以及D-二聚体、h-CRP、血糖、血尿素氮、血清肌酐、PaO2、PaCO2等生化指标间的差异。

4 结 果

4.1 DVT发生情况:210例患者发现DVT18例(8.6%),共28个部位。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左下肢DVT15例, 右下肢DVT8例,其中出现双下肢DVT5例;Ⅱ级1例,Ⅲ级7例,Ⅳ级10例;发生于住院7d内4例,7~14d内12例,14d后2例。

4.2 危险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DVT组和非DVT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深静脉置管时间>2w、COPD分级(Ⅲ级+Ⅳ级所占比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史比较,DVT组和非DVT组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既往DVT病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有关生化指标比较,DVT组和非DVT组D-二聚体、h-CRP、血尿素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按照“是=1,否=0”、“异常升高=1,正常=0”的标准对自变量进行赋值,行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卧床天数>14d、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既往DVT病史、D-二聚体异常升高、h-CRP异常升高、血尿素氮异常升高均为DVT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有关实验室指标及既往史比较分别见表1~3。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有关实验室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既往史比较

讨 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可并发肺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3]。近年来,人们认识到手术、创伤之外以及多种内科疾病急性期住院患者并发DVT的危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COPD急性发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恶性肿瘤、肿瘤化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有DVT或肺栓塞病史者具有较高的再发危险[3,4]。

COPD是呼吸科常见疾病,文献报道COPD急性发作住院患者DVT发生率高达15.2%[1]。本组病例DVT18例(8.6%),低于文献报道,Ⅲ级、Ⅳ级患者DVT发生率为12.9%,与之接近。本研究结果提示,COPD急性发作Ⅲ级、Ⅳ级患者病情较重,活动、进食受限,深静脉置管几率高,随着卧床时间延长,发生DVT风险增加。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可用于诊断筛选新形成的血栓,低、中风险组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500μg/L时,可排除DVT和肺栓塞,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需要密切注意,尤其是40岁以上具有一个或以上DVT危险因素的患者,本组DVT患者平均年龄64.22±4.14岁。h-CRP、血尿素氮增高进入回归方程考虑与本组Ⅲ级、Ⅳ级患者细菌感染所致炎症反应、发热、高分解代谢,以及液体负平衡有关。

综上所述,年龄>60岁、卧床天数>14d、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既往DVT病史、D-二聚体异常升高是COPD急性发作患者并发DVT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合并细菌感染的Ⅲ级、Ⅳ级患者。积极缩短卧床时间,合理的抗感染和液体治疗是预防DVT的关键。

[1] 胡碧江,陈建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236-2238.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COPD诊治指南 (2007 年修订版)[J] .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41

[3] 陈 悦,李 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护理[J].全科护理,2010(8):2169-2170.

[4] 戴 毅, 白骊群, 王彩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2例病因探讨及预防[J]. 陕西医学杂志, 2000,29(5):265-267.

(收稿:2015-03-20)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R563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08.085

猜你喜欢

二聚体阻塞性发作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D-二聚体检测参考区间的验证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