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邮轮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2015-03-22肖健
肖健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一、引言
随着全球邮轮旅游市场战略东移,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成为国际邮轮巨头纷争抢滩的新兴市场。目前我国邮轮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势头,但却面临着人才严重匮乏的窘境。近几年来教育界开始关注和重视邮轮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具有航运和旅游专业背景的高校相继开设了邮轮管理、海乘服务、邮轮乘务等专业,这些新设专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邮轮人才紧缺的局面,但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顶级国际邮轮公司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目前邮轮专业(采用中文教材)+大学英语的培养模式下是很难实现的,尝试走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或许能探索出一条邮轮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高职邮轮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据
(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的背景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追溯至19 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针对当时盛行的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教育思想,红衣主教纽曼提出了人文主义大学理想。[1]20 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秉承纽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芝加哥大学的学院管理体制进行大规模整合,将整个大学划分为生命、社会、自然和人文四大学科领域,并强调学科间的有效合作,学生必须掌握这四大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以不变应万变。[2]1978年以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罗索维士基为首撰写了一份“核心课程报告”,其中指出哈佛的学生在主修课之外,应在非专业知识领域中至少选读一个科目。[3]以上这些改革举措的宗旨基本一致,即培养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知识的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深受西方大学教育的影响,20 世纪5 0年代效仿苏联高教体制建立了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但在改革开放之后这种模式日益突显其弊端。于是我国开始汲取英美先进的教育理念,于20 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素质教育观,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则应运而生,复合是学科间、专业间的复合,同时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复合。[4]
(二)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复合型英语人才的概念是在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正式提出的,然而张冲教授认为高校英语专业自诞生以来就在从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他借用材料科学中的术语,将复合型英语人才比喻成由基材和加强材料合成的复合材料,他指出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实际上就是以英语为基材,以语言文学研究为加强材料的复合专业。[5]因此《大纲》是针对传统英语专业单一复合模式的补充和拓展,即将“加强材料”的范围由语言文学扩展到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众领域。
《大纲》颁布以来,各高校开始尝试多样性的复合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英语专业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十分明显,具体表现为:(1)英语基本功扎实,专业英语级别通过率高;(2)英语应用能力强,就业面广,就业率高;(3)综合能力强,社会评价高。[6]
三、高职邮轮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一)高职邮轮英语复合型人才规格
为了适应我国邮轮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缓解目前邮轮人才紧缺的局势,同时也是为了切实提高邮轮人才的英语水平,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通航院,NTSC)自2012年起设立邮轮酒店管理专业,后更名为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开始探索邮轮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邮轮英语复合型人才规格有三个层面:首先是复合型英语人才,英语是基材,邮轮专业知识是加强材料,换言之就是具备邮轮专业业务知识的英语人才;其次是高级技能型人才,这有别于本科院校的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具体而言不是研究英语语言文学、英美文化或是邮轮设计、制造、营运等方面的人才,而是具备英语交流能力、邮轮服务与基层管理能力以及海上救护、消防等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最后是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服务意识、理论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协调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
(二)不同教育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知名大学的成功经验给予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启迪是办学要创出特色。在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的形势下,特色化办学已成为各高校增强竞争力、谋求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培养邮轮人才行列的院校和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南通航院只能以特色制胜。学校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特色不仅体现在上述人才规格上,而且体现在教育类型的多样性上,现已形成以国际化教育领先,成人函授教育和普通高职教育跟上的人才培养格局。
1.SNIMI 模式
SNIMI 指中新(南通)国际海事培训中心有限公司,是由新加坡海员联合会、南通航院和新加坡森海海事服务有限公司三方合资成立的国际海事培训机构,现坐落于南通航院校内。学校为其提供办公、培训场所,并分享全部教学设备和设施;SNIMI 则为学校提供国际化的课程和师资。该模式学制为3年,采用2 +1 中外合作培养方式。学生在南通航院进行为期两年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SNIMI 第一年承担80%的课程,主要是英语听、说、读、写课程;第二年承担60%的课程,包括职业英语课程和邮轮酒店服务管理课程,后者采用双语教学;最后一年通过SNIMI 面试的学生将赴新加坡新瑞教育学院学习,主要进行酒店服务管理的加强培训和邮轮认知实习。3年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可获得两个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以及邮轮公司的面试机会。
SNIMI 模式的优势在于:(1)办学起点高。邮轮旅游业天然具有国际化的属性,这必然对邮轮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国际化的要求。教育国际化的衡量标准是具有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国际化的组织机构、国际化的课程体系以及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正是在这些指标都具备的条件下被打造出来的,因此专业在设立之初就富有鲜明的国际化特征和优势。(2)与国际知名邮轮公司实现零对接。SNIMI 的出资方森海海事是世界第三大邮轮公司丽星邮轮的一级代理,能进行海乘自主招募、派遣,此外与嘉年华、歌诗达、香港大都会等知名邮轮公司都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些资源确保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是根据国际邮轮公司的岗位标准和用人需求来进行的,使得培养与就业零对接成为可能。(3)提升国际竞争力。SNIMI 成立3年来在国际航运市场的培训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使得南通航院的国际化教育实践由“被化”状态转变为“施化”状态,即在“进口”发达国家教育服务过程中发展壮大的同时向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出口”自己的优势教育服务。[7]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已在非洲地区招收了一批学生,预计2015年3月入学,他们将接受3年学历教育。
2.南京海纳模式
该模式是南京海纳船务有限公司与南通航院合作培养模式,学制为两年半,教育类型为成人函授教育。南京海纳船务有限公司负责招生、安排实习、提供就业面试渠道,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教学常规管理。南通航院为公司提供办公场所、配套设施,另外全面负责教学工作。学生在南通航院的学习时间为一年半,基本采用SNIMI模式的课程体系实施教学,所有课程由南通航院的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讲授。最后一年由公司安排到相关邮轮或酒店实习,两年半学习期满后,公司为成绩合格的学生提供歌诗达邮轮公司的面试机会。
这种校企合作模式的优点是:(1)办学周期短,不但降低了企业的营运成本,而且分担了学校招生、就业的压力;(2)企业入驻学校既带来了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又引入了竞争意识,促使学生早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尽快实现从学生到工作岗位角色的转换;(3)企业的同步参与极大地开阔了英语教师的视野,使得教师能及时了解国内邮轮旅游市场的发展态势,这不仅能促进教学而且还带动了科研。
3.NTSC 模式
该模式是南通航院独立办学、学制为3年的普通高职教育模式。该模式是在SNIMI 模式运行两年之后开始的,SNIMI 模式为南通航院独立办学打下了实践基础,同时又搭建起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分享其国际教育、教学资源,其中邮轮酒店专业师资的引进成为顺利办学的有力保障。南京海纳模式的诞生则如虎添翼,为NTSC 模式的生源和就业进一步拓宽了渠道。在课程设置上,以SNIMI 模式的课程体系为基本框架,对部分课程进行了调整,所有教学任务由南通航院的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承担。该模式的招生对象倾向于普通收入家庭,使得更多有志于从事邮轮乘务的青年能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就学校而言,在节约办学成本的同时也优化了师资队伍,越来越多的公共英语教师通过专业培训调整了知识结构、提升了双师素质。
(三)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核心。上述三种不同教育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是在同一框架内构建的,只是学时和课程设置上略有不同,本研究着重论述NTSC 模式的课程体系。该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英语专业与邮轮专业相融合,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同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整个课程体系呈现平行四边形形态(见图1),由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构成,每个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英语语言课程、邮轮专业课程以及专项实训四个模块组成。理论课程体系呈正金字塔形,在1—5 学期开设,实践课程体系呈倒金字塔形,贯穿三学年,学时数呈递增走势。[8]
图1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46.2%(见表1),除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外,其他三个模块均由相应的课程群支撑。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素质、信息技术、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基材的英语语言课程群处于主导地位,包括基础英语、职业英语和英语拓展三类课程。基础英语设置了语音、精读、美文赏析与背诵。前两门课程针对高职生英语基础薄弱的问题以补基础为主要教学目的。美文赏析与背诵则是为国际邮轮乘务专业而量身定制的,采用本研究课题组自编的教材,取材上充分考虑学生素质因素和他们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因素,内容涉及品德修养、酒店服务、邮轮行业现状以及职业规划与发展等主题。该课程和教材的开发是将英语专业与邮轮专业初步融合的一项举措。职业英语开设了邮轮实用英语和酒店英语,旨在通过以邮轮专业知识为载体的英语教学来提高学生职场中英语应用能力,这两门课不仅将英语专业与邮轮专业进一步融合,而且为邮轮专业的双语教学打下基础。拓展类课程为选修课,包括英美文化、涉外礼仪、影视鉴赏等,目的是使语言教学从知识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目标。邮轮专业课程群必修课是采用英文教材的双语教学课程,由针对邮轮酒店部门的前台、酒吧、餐厅、客房四个主要工作岗位的课程组成,这些课程的设置标志着英语专业与邮轮专业的深度融合,即以英语为工具学习邮轮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选修课则从邮轮营运、邮轮市场营销、邮轮服务心理等方面加深学生对邮轮旅游业的总体认识。专项实训模块主要由海上安全、安保类课程组成,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服务。
实践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53.7%,与理论课程的组成方式相同。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主要针对邮轮乘务工作强度高及信息化管理的特点,以增强体能和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而进行的体能操练和计算机操练。英语语言课程模块针对学生英语最薄弱的方面开设了听力与口语两门课,为保证教学效果分别选用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和外籍教师实施教学。邮轮专业课程模块与理论课程必修课相对应,旨在提高四个工作岗位的服务技能。专项实训模块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组成,前者除海上安全、安保类课程外,还有针对邮轮酒店四个工作岗位服务技能的强化训练以及邮轮面试培训,校外实习是为期一学期的顶岗实习。
表1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课程比例表
上述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紧密结合、相互依托、三年不断线,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英语与邮轮两个专业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真正做到载体和被载体的融合,先以邮轮专业知识为载体学习英语,再到以英语为载体学习邮轮专业知识,由初步融合渐进至浑然一体。此外,在注重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课程体系凸显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征,符合21 世纪社会对英语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四、高职邮轮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果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人才培养实践已初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力逐年上升
以SNIMI 这一国际化教育机构为支撑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目前在江苏可谓是独一无二,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从成立之初的默默无闻转变为现在的小有名气。随着影响力的逐年上升,人才培养规模相应扩大,2014年的新生人数是前两年总和的3 倍多,生源地已由江苏扩展到全国范围。此外该专业的国际化实践已由“自发”状态转向“自觉”状态,即在充分认识到吸引国际教育资源的重要性的同时,以一种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间的人才培养竞争,2015年春季所招收的非洲留学生初步展示了该专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明显提高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确立了英语课程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在南通航院学习期间英语学习不断线,而且始终处于“浸没式”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之中,与目的语高频率的接触使得学生更有可能提高语言水平。尽管该专业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等级考试,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SNIMI 模式和南京海纳模式的学生尤为突出。SNIMI 模式的首届学生已圆满完成前两年的学习任务并全部通过SNIMI 的面试,57%的学生被输送到新加坡继续深造(其余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等原因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南京海纳船务有限公司对其首届新生进行了两次口语测试,测试分别安排在第一学期开学和期末,两次测试的评分指标一致,评分人员是海纳公司特聘的上海某知名船务公司的资深英语培训师。由表2 可见,经过一学期的英语课程学习,学生的口语平均分提高了近10 分,尤其在内容组织、准确度和发音上的进步较大。参与两次测试评估的培训师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指出这批学生的英语能力已达到武汉同类院校大二学生的水平。
3.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打造一支独立、稳定、业务素质强的师资队伍,南通航院相继推出一系列举措:组建国际邮轮乘务教研室和后备梯队,按自愿原则及业务素质考评,从公共、商务、航海三个英语教研室中选拔教师;进行教师培训,包括系统的邮轮业务校内培训和教育部、邮轮人才培养联盟等举办的校外培训;开展教学研究,着重从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入手,目前已有一项省级课题和一部自编教材两项研究成果。
表2 南京海纳模式学生口语测试成绩
五、结语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取得初步成效,但在某些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1)目前三种培养模式的人数比例为1∶ 4∶7,而学生的英语基础、综合素质与人数成反比。如何促进三种模式均衡发展是今后专业建设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2)在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进程中,对国际化教育资源进行本土化的意识比较薄弱,如何根据国情、校情、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实现改造式吸收和创新型发展,是一项需重点研究的课题;
(3)校内实训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现有的场地和设备已无法满足目前的人才培养规模,如何通过引进外资、设备以及管理机制建立起国际化的实训中心已成为当务之急。
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是以邮轮为加强材料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实践才刚刚起步,相关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本研究以南通航院为例,从人才规格、教育类型、课程体系和效果与不足四个方面论述高职邮轮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试图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以解决当前邮轮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1]约翰·纽曼.大学的理想(节本)[M].徐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
[2]罗伯特·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1.
[3]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56-57.
[4]徐体高.试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144-145.
[5]张冲.高校英语专业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对策的思考[J].外语界,1996(1):6-10.
[6]王俊菊.“外语+X”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山东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1(8):28-32.
[7]杨旭辉.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标准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64-65.
[8]杨贤玉,柯宁立.地方高校特色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外语界,2011(1):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