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

2015-03-22王睿丽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节水型用水水资源

王睿丽

基于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

王睿丽

(新疆水利厅头屯河流域管理处,新疆昌吉831100)

水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实用的经济资源,一直以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农业用水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管理在防汛抗旱、开发利用,机掉体系及节水等方面存在问题严重,从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显然势在必行,对水资源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水资源;管理体制;现存问题;解决策略;开发;建设

1 水资源管理的现存问题

1.1 防汛抗旱问题突出

防汛抗旱问题是水资源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不难发现:首先是近年来,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树木砍伐、过度开垦荒地等现象的出现,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天气变化,甚至导致了温室效应和臭氧空洞等危机全球的环境问题;其次是极端天气现象频频出现,以某市为例,6—9月份降水量充分,且常有大雨天气,而其他月份雨水却相当稀少,甚至存在明显的枯水年和丰水年交替现象。最后是防汛抗旱体系仍处于薄弱阶段,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为农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养殖带来了很多麻烦。仍以某市为例,存在多数中小河流未经整治的现象,甚至还有很多闸坝年久失修,不发生重大洪涝现象还好,一旦出现紧急状况,很容易让政府措手不及。

1.2 开发利用不合理

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是限制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直以来也备受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注。首先是地表水总体开采数量大,但由于人口基数和民众的思想意识等问题,导致了利用的不合理和人均占有量的稀缺,进而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例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漏斗区不断扩大等。其次是地下水体污染严重,在河流两侧形成污染区,导致了农田灌溉受污染、农产品质量下降、受污染面积增大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由最初的利用率较高逐步降低,直至出现最低点,严重威胁民众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最后是很多工厂存在违建现象,处于民众饮用水的上游区域,废水废气不达标就排放,大面积地污染了饮用水的质量,降低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严重违背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宗旨[1]。

1.3 机制体系不够完善

就目前而言,中国水资源管理机制的建设和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涉及面较广,仍然存在很多弊端: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老化、退化、建筑物破损等现象较明显,影响工程效益不说,还浪费了一部分水资源。结合管理处的渠道而言,由于资金有限,多年来对一些渠道分段进行了改造修缮,还没来得及维修的老化渠段水资源浪费严重。其次是国家政策的落实仍然存在不到位现象,现以水资源紧缺的某市为例,在未进行改革之前,其部门之间是分割管理的,这就直接导致了对政策的误解,使得水资源供需不协调,设备建设不同步、无法统一调配等弊端频繁出现。最后是水资源机构涉及部门较多,相互之间存在交叉管理,但是不同的部门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了“多头管水”现象的出现,很难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1.4 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低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来,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不容乐观:

1)除个别用水紧张的城市外,国民几乎没有节水意识,特别是农业用水方面:①大量的灌溉用水,导致水分无效蒸发;②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水体污染,间接浪费了水资源。

2)家庭使用水收费和企业用水核算政策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用水超标量收费应该稍微提高,以此来达到节水的目的;而关于企业用水方面,应核算在总体成本之内,不能被想当然地忽视,相应地处罚策略,也要对应到企业。

2 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完善

2.1 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加强防洪减灾能力,是以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的。按地形特征进行分类,一方面是平原地区的治理,因为整体河流较平缓,农业田地较多,沿河有很多畜牧业等,所以应以梳理河道为主,适当地提高一些中小型骨干河道的防御标准,进行合理的规划。另一方面是山丘地区的治理,鉴于其低洼的地势特征,应以预防地质灾害和洪涝现象的出现为主,所以要加固堤坝、以大中型骨干河道的建设为主,必要时还应列入国家重点水资源管理建设区域。而按气候特征进行分类,一方面是气候较缓和区域,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当然也不能放松对设备的维修;另一方面则是气候变化较显著区域,对于丰水期的水资源更应该合理利用,可以建立水库进行水量的储存,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水力发电等[2]。

2.2 科学合理开发水资源

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等都离不开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首先要积极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认真贯彻“引额济乌、引额济克、三塘湖调水”等国家政策,科学调配额河、伊河的水资源;充分利用雨水和洪水等不可预测资源;真正做到多渠道取水,多路径联合调度。其次是优化用水结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合理安置,遵循“居民生活用水要优先,工农业、环境用水要统筹”的原则,科学的界定使用次序,力争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最后是加大污水处理体系,一方面不断深化、落实相关政策,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高污染、高消耗企业的转型,依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保证污水的先处理后排放,以此来提高水质。但是从目前看来,我国在资金投入、污水监督和管理等方面仍然有不少问题存在,令人深思。

2.3 加强水网工程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下发的水务文件,确保管理体系高效、创新,力争实现国富民强,解决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都需要不断推进水务改革,加强水网工程体系的建设。首先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进行更加合理和细化的分工,力图实现责任到个人,加大赏罚力度,对于交叉重叠部门,要合理精简,扭转“多头管水”的不良现状。其次建立比较完善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实现水资源信息采集、输入、处理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对强降雨等天气进行及时、快速的预测,做好处理、调配措施。最后是继续推行水价定额管理、超额加价的制度,并依据各省市的实际情况,适时调节最低额度,确保民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但又能保证水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2.4 加强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随着科学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任务之一。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在政策上引领广大群众和企业人士,努力构建节水型社会。因此业内人员要审时度势,积极出台新政策,不断完善现有政策。其次是强化节水措施,一方面针对普通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加强宣传,普及节水知识,时时处处提醒居民节约用水,提高潜在意识;在行动上则要向居民介绍和推荐节水型生活器具。另一方面是企业用水,对于高耗水、生产落后的企业,国家应该强制其淘汰;对于其他耗水企业,则要严把取水申请关,力图在源头上杜绝浪费。最后是加大政府预算,实现长效融资机制,把资金更多地放在水源地保护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方面,真正达到多渠道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3 结 语

水资源作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因此,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综上所述,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管理也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摸索中不断改革、创新,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1]王国永.流域管理的法规体系构建研究[J].人民黄河,2011(08):60-62.

[2]武士国,高峰,李新立.南水北调东线对东平湖滞洪区运用的影响[J].人民黄河,2011(04)5-6.

F426.9

C

1007-7596(2015)07-0143-02

2015-06-28

王睿丽(1982-),女,甘肃酒泉人,工程师。

猜你喜欢

节水型用水水资源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节约洗碗用水
节水型抽水马桶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
一次性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