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石挤淤施工技术在小仝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应用
2015-03-22高利胭赵电俊
□高利胭 □赵电俊
(1新安县小水库管理所;2河南省陆浑水库管理局)
1 基本情况
小仝水库位于新安县磁涧镇掌礼村,属黄河流域涧河一级支流小仝河上。该水库主要由大坝、溢洪道和输水管等组成。控制流域面积3.25km2,大坝坝型为均质土坝,加固后最大坝高17m,坝顶长50m,宽5m,坝顶高程230m,总库容32.44万m3,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2)型水库。
该库始建于1954年11月,1955年7月竣工,由附近村民动工兴建,大坝建成蓄水至今,运行50余年,在坝前淤积厚度达6m左右,淤积面高程219.23m,淤积物为低液限粘土。在除险加固中,由于库底淤泥软弱、挖除工程量大、运输困难等施工技术难题,对工程施工产生较大影响。
2 工程地质
库区主要被第四系中更新统低液限粘土(Q2)覆盖,为土质岸坡,山高坡陡,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在坝前淤积厚度达6m左右,淤积物为低液限粘土。
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筑坝材料均取自两岸,大部分为低液限粘土,含少量钙质结核。坝体主要由红黄色和红色低液限粘土经填筑组成,土的成分和颜色变化较大,土质不均匀,含少量钙质结核及卵砾石、片石等。坝身土沙粒含量占总重的13.00%~19.00%,粉粒含量占总重的65.00%~71.00%,粉粒含量占总重的15.00%~20.00%。击实试验干容重为1.69~1.73 g/cm3,平均值为1.71 g/cm3,建议采用值为1.72 g/cm3;含水量为17.30%~18.40%、平均值为17.90%,建议采用值为18.10%。坝体多属于压缩性土范围,部分属高压缩性土,经综合分析坝体土渗透系数建议值取4.38×10-5cm/s。
除险加固方案为:在大坝迎水坡全段铺设粘土斜墙,放缓上游坝坡坡比,提高坝体防渗能力和上游坝坡稳定性。施工中,库底分布有2m厚的淤泥层,处于流塑状态,清淤工程量较大,由于淤泥流动,一般车辆难以进行斜坡运输,加之汛期临近,工期十分紧迫,如不清淤,直接在上游坝坡进行粘土铺盖,其下部因淤泥性质软弱,基础不稳定,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因此,采用了“抛石挤淤”技术来处理软弱淤泥,使该除险加固工程顺利如期完成。
3 工程设计与施工
抛石挤淤法是水利工程施工中常用一种技术方法。分为分散式挤淤和整体式挤淤两种。根据小仝水库工程实际情况,除险加固工程设计采用分散式挤淤。具体方案是:利用机械将当地粒径较大的坚硬块石或卵石抛入淤泥中,经过挤压把淤泥挤出,少部分淤泥充填于石料孔隙之间,分层施工并用机械进行碾压,从而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和强度,又保持其渗透性。充分稳定后,在进行其他部位施工。
3.1 施工方法
先在施工工地附近选取坚硬的、粒径较(粒径30~50 cm)大的符合设计要求的石块,用汽车运输到工地后,用小型挖掘机由近而远地将合格石料逐块抛入淤泥,分层施工并用机械进行碾压,直至压不进且挖掘机能在其上行走为止,逐渐扩大处理范围,直至设计范围内软弱淤泥全部处理完毕为止。
3.2 主要材料的选定
抛石用料为当地所产的块石。为保证挤淤效果明显,石料粒径控制在30~50 cm范围,且将石料的石屑清除,具体指标为:最短边尺寸≥30 cm,抗压强度>20MPa。
3.3 测量放样
按设计范围要求须测量放线,确定其抛石范围并经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界线。结合现场的现状,绘制出施工范围的地形平面图,并完善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核查、批准。
3.4 石料运输及挤淤施工
按照抛石挤淤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中采用小型挖掘机用进占法进行施工。首先由挖掘机均匀地在设计范围内抛第一层毛石,然后挖掘机来回走动进行碾压后,可进行第二层抛石。若块石沉降量较大,则需再抛一层块石进行碾压,如此一层一层进行施工。
3.5 沉降观测
施工结束后每10m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桩,每3 a观测一次,做好记录,作为施工质量的评价依据。
4 处理效果
小仝水库通过“抛石挤淤”处理,形成了块石淤泥混合的人工复合地基,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和强度,同时也提高了迎水坡粘土斜墙坡脚的稳定性。经过半年多蓄水检验,工程运行良好,未发现沉降变形开裂等现象,且防渗效果良好。
5 结语
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抛石挤淤”加固处理成功解决了库底淤泥深、基础软弱、挖除工程量大、运输困难等施工技术难题,取得显著的效果。比先清淤后垫土再压实投资节省30%,工程量相对较小,处理周期较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