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白痢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2015-03-22张子沫四川省万源市畜牧食品局63635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混料种鸡种蛋

张子沫 四川省万源市畜牧食品局636350

鸡白痢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张子沫 四川省万源市畜牧食品局636350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鸡白痢病;发病原因;防控措施

1 病原

该病是一种极其常见的传染病,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其排泄物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同时也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该菌对热及直射阳光的抵抗力不强,60℃加热10分钟内死亡,但在干燥的排泄物中可存活5年,土壤中存活4个月以上,水中存活200天,尸体及粪便中存活3个月以上,附着在孵化器中雏鸡绒毛上的病菌在室温条件下可存活4年。常用的消毒药物可迅速将其杀灭。

2 临床症状

(1)雏鸡。孵出的鸡苗弱雏较多,脐部发炎,2~3日龄开始发病、死亡,7~I0日龄达到死亡高峰,2周后死亡渐少。病雏表现为精神不振、怕冷、寒战,羽毛逆立,食欲废绝;排白色粘稠粪便,肛门周围羽毛有石灰样粪便粘污,甚至堵塞肛门。有的不见下痢症状,因肺炎病变而出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患病鸡群死亡率为10%~25%,耐过鸡生长缓慢、消瘦、腹部膨大。

(2)育成鸡。主要发生于40~80日龄的鸡,病鸡多为病雏未彻底治愈而转为慢性,或育雏期感染所致。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差或下痢的鸡,病鸡常突然死亡,死亡持续不断,可延续20~30天。

(3)成年鸡。成年鸡不表现急性感染特征,常为无症状感染。病菌污染较重的鸡群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处于较低水平,鸡的死淘率明显高于正常鸡群。

3 发病原因

(1)种蛋带菌及孵化器内感染。种鸡(包括公鸡)患慢性白痢或隐性带菌,其所产的种蛋有30%左右带菌。由于带菌种蛋出雏后,雏鸡的胎粪、绒毛和蛋壳等都含有大量鸡白痢沙门氏菌,其他雏鸡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被感染。

(2)饲养管理不当。如育雏室的温度忽高忽低、通风不良、密度过大、雏鸡饮水不卫生或不足、饲料品质不好和大小鸡混养等均可导致该病发生。另外,鸡舍和用具等没有严格消毒,粪便处理不当,老鼠、飞鸟进入鸡舍,闲杂人员随便出入鸡舍,从发病区的种鸡场引鸡苗,没有用有效疫苗预防该病,滥用抗生素导致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等,都是该病发生的诱因。

4 防控措施

(1)药物预防。中药治疗可用925-雏痢康(禽痢王),从雏鸡开食在饲料中加入3%~5%,连续饲喂1周;可用生物制剂如乳酸菌片、促菌生和止痢灵等;可用抗菌药物,如呋喃唑酮0.02%~0.03%混料饲喂,连用1周;土霉素片0.05%~0.08%混料饲喂,连用5~7天。

(2)控制该病的有效方法是消灭种鸡群中的带菌鸡。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种鸡群,淘汰所有的阳性鸡。检测一次通常不能排除所有的感染鸡,因为感染鸡的凝集素滴度有波动,短时间内可能检测不出来。产生凝集素至少要比感染延迟几天,有些鸡虽然已被感染,但是尚未产生凝集素,并且在除去阳性鸡后可能存在环境污染,作为后来感染的来源。所以应建立无白痢种鸡群,每隔2~4周检疫1次,直至连续2次检疫均为阴性,而且2次检疫的间隔不少于21天。

(3)鉴于经蛋传播是鸡白痢传播的主要方式,因此要从确知没有白痢的鸡群中引进种蛋或苗鸡,确知有难度时至少应该从已知具有较低阳性率的种鸡群中引进。通过采用福尔马林对孵化器和出雏器薰蒸能够极大地减少禽白痢的传播,同时可摧毁孵化批次间残留的感染。从无白痢鸡群采集的种蛋不与感染鸡群的种蛋在同一孵化室孵化。此外,鸡场在任何时候都不建议将无白痢鸡同未确知无白痢的鸡混群饲养,倘若鸡场中存在感染鸡,即便是在分开的鸡栏或鸡舍内,也会对所有的鸡只构成威胁。

(4)药物治疗。中药治疗可选雄黄、藿香、滑石、白头翁、黄柏各10%,马齿苋、马尾莲、诃子各15%,共为细末,按日粮5%添加,治愈率较高;大蒜捣泥加5倍量清水调和,0.5~1mL/天,分3~4次滴服,疗效显著。鱼腥草400g,蒲公英250g,马齿苋、地锦草各200g,桔梗、绵茵陈各150g,车前草100g,煎汁喂服,供500~600只病鸡饮服,连用3天。西医治疗时,由于沙门氏菌易产生耐药性,最好先作药敏试验。无条件做药敏试验时,可首先用庆大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施得福和百病清等,按使用说明饮服或混料喂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1]赵万红,莫奕.鸡白痢病的流行、诊断与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4,07:147.

[2]童海兵.鸡白痢病净化及其综合防治[J].禽业科技,1995,02:17-18.

[3]刘晓东,申兆堂,史红英.浅谈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病发生的原因及其综合防治[J].山西农业科学,2008,08:53-54.

猜你喜欢

混料种鸡种蛋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混料试验设计变量选择AIC准则研究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
基于PLC的混料罐控制系统设计
种蛋在贮存前加热可以提高孵化率
聚丙烯/CaCO3共混料中CaCO3含量测定方法对比
一类混料指数模型的D-最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