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2015-03-22萨仁
萨仁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蒙医院·010300)
慢性支气管炎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多见,此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逐渐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给患者带来无限痛苦,疾病后期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危及生命。西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多为抗炎,止咳化痰为原则,长期可致副作用明显,耐药等不良后果。穴位贴敷是通过药物和经络的双重作用调理脏腑阴阳,疏通经络气血,能增强患病体质,减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减少患者使用抗生素,从而减轻抗生素对机体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穴位贴敷和抗生素、化痰止咳等药物能够形成很好的协同作用而达到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痛苦,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冬病夏治”依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论述,夏季治疗冬季好发加重的疾病的治疗方法。2011年7月以来我科使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90例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符合西医内科学第八版教材所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男55例,女35例,年龄50~78岁,患者均属缓解期,中医辨证属阳虚、寒性患者,贴敷时间:三伏天入伏时起,每隔10日一次,3次为一疗程,总疗程为3~5年。
1.2 治疗方法
(1)中药制备:取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半夏五味中药按4:3:1:1:1比例混合,研末取蜂蜜或凡士林调成膏状,备用。(2)取穴:肺俞(双侧)、膏肓(双侧)、膈俞(双侧)、中府(双侧)、天突、神阙、膻中;痰多食少者可加贴脾俞,动则喘甚、水肿者可加贴肾俞。(3)操作:①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选穴部位消毒。②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③成人贴服时间6~8小时。总疗程3年。(4)注意事项:①如有皮肤发红,发泡,破溃时取下药物。②1~2日饮食忌辛辣。③24小时内不能洗澡。④贴药4~6小时避免剧烈活动,防止药物过早掉下,影响疗效。(5)禁忌症:①发热病人。②患皮肤病病人。③对贴剂过敏病人。④痰热咳血者。⑤孕妇。
1.3 疗效标准
显效:随访一年内病情未反复。有效:病情发作次数减少或程度减轻。无效:病情无明显改善。
2 治疗结果
90例患者中显效34.44%,31例,有效46.67%,42例,无效18.89%,17例。
3 体会
其实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春夏秋冬季四季均可穴位贴敷扶助阳气,以去除病邪。选择“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原因有二。其一、夏天乃一年中自然界阳盛阴衰之际,“三伏天”又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机,此时人体血液循环旺盛,皮肤松弛,毛孔开张,人体津液流失过多,导致人体阳气随津外泄,至阳气虚弱,甚至是一年当中最虚,此时为扶助阳气最佳时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吃萝卜夏吃姜”等理论恰为此意。而不是夏天、尤其是三伏天人体阳气最旺,需要顺势补阳,这种说法本人认为不符合中医“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基本理论。《伤寒杂病论》原文46、47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而发热,其身疼痛,八九日不解,其表证仍在,其人发烦,目暝,剧者必衄。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为麻黄汤治疗寒邪侵袭人体使气血津液淤滞于体表的条文,文中“阳气重故也”指气血津液淤滞于体表。48条:“二阳并病,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如此者可以小发其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不得越,其人短气,但坐,更发其汗则愈。”为麻杏石甘汤治疗太阳阳明合并的条文,文中“阳气怫郁”是指汗出不畅至水分、内热、病邪之类不能及时排除所导致的水分津液积郁体表的证情。《伤寒杂病论》上述3条原文按张仲景的原意解释,此处“阳气”所指为人体之气血津液,故夏季人体血液循环旺盛,毛孔开张,人体津液流失过多,本身就是阳气减弱的过程,故此时最应扶助阳气,不然冬季无阳气所藏,阴寒之邪借冬季严寒之气作病,至病情反复或加重。其二、正因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张开,穴位贴敷药物易吸收,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穴位分析:肺俞、膏肓、膈俞均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中府为手太阴肺经之穴。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为主治肺病之经脉。神阙、膻中、天突为任脉之穴。任脉为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之穴,为“阴脉之海”, 可调节阴阳,主治阴寒之邪。上述穴位均为止咳平喘之要穴,且肺俞、膈俞为背俞穴,中府、膻中为腹募穴。俞穴、募穴是脏腑之经气汇聚于背腰部、和胸腹部的俞穴,与脏腑关系密切。膈俞、膻中为八会穴之血会、气会,是气血之精气所聚的俞穴。故上述穴位为脏腑之经气,气血之精气所聚之穴。因此,夏季、尤其三伏天,穴位贴敷上述穴位,定能达到调理脏腑阴阳,扶正驱邪的目的。
药物分析:白芥子,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本草纲目》:“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本草经疏》:“白芥子味极辛,气温,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本草纲目》:“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珍珠囊》:“味苦气寒,苦性泄,寒胜热,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乃泄水之圣药。水结胸中,非此不能除。”细辛,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本经》:“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本草正义》:“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巓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药性论》:“消痰,下肺气,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上五味,白芥子、半夏、细辛均性温,消寒痰;且白芥子、细辛气味极其辛香,故宣通内外,无微不至。甘遂虽寒,但能泻水逐饮,为泄水之圣药,且方中寒热并用,既能扶助阳气,又防热药伤阴。延胡索活血行气,助药力直达病所。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安全、有效、简便、易实施、无毒副作用、男女老少皆可用,尤其是基层医院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