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伏天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论及临床应用*

2015-03-22张欣宣丽华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清涕变应性鼻塞

张欣 宣丽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1 )

变应性鼻炎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有发病时间长,病情反复,冬重夏轻的特点,现代医学采用方法,多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故多数患者不愿再接受。三伏天穴位贴敷疗法,是冬病夏治法中的典型代表,很好的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且因其操作简便、价廉药简、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理论依据

1.1 中医基础理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是指春夏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秋冬顺应万物收敛闭藏、阴气渐生的特点。《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 “夏者,经满气溢,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夏天为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经络气血亦是,此时皮肤腠理开泄,机体代谢旺盛,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穴位贴敷,古代文献多用“天灸”记载,首见于南北朝《荆楚岁时记》中“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头额,名曰天灸”。《灵枢・ 海论篇》记中载: “夫十二经脉者, 内属于脏腑, 外络于肢节。”人体脏腑与外界的联络是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而实现的。《医学源流论》中指出“汤药不足尽病,人之疾病,由外入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有力”,因此,三伏天以性味辛温为主的药物作用于肌肤,对于变应性鼻炎等冬季易发的疾病予以针对性治疗,药力更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治病强身的功效。

1.2 现代医学理论

穴位贴敷疗法在现代药剂学中称经皮给药系统,它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灭活,提高了有效血药浓度[1]。变应性鼻炎属于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IgE是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抗体,多数变态反应是由IgE介导的高反应性导致的[2]。Th1细胞分泌IFN-ɣ,诱导细胞免疫,Th2细胞分泌IL-4,IL-4具有促进肥大细胞的生长、促进IgE合成的作用。树突状细胞(DC)是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在Th2细胞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穴位贴敷可能通过调节DC刺激分子,促进Th2细胞向Th1细胞分化,抑制Th2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Th1/Th2失衡状态,降低IgE含量,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3-5]。邵功利[6]等观察到穴位贴敷可使免疫球蛋白IgE降低,IgA、IgG升高,细胞因子IL-4降低, IFN-ɣ升高,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力,纠正Th1/Th2的比例失衡。因此现代相关研究表明,穴位贴敷疗法可能通过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治疗变应性鼻炎。

2 处方及方法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多利用药物的辛温走窜之性,达到温阳利气,驱寒散邪之效。目前所用药物,多由《张氏医通・诸气门》中的消喘膏或在此经方基础上加减,该方由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姜汁组成。白芥子[7]性温,归肺经,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甘遂[8]其有泄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现代临床也用于治疗晚期食道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症。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肝、肾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细辛或其醇提液均能使速发型变态反应总过敏介质释放量减少40%以上,证明有抗变态反应作用[9]。延胡索辛、苦、温,有散寒化痰之效。诸药合用,有温通经脉、祛风散寒之功。故取生白芥子、玄胡索、生甘遂、细辛和冰片,按1:1:0.5:0.5:0.1比例混合,研磨成粉,姜汁调和成膏状备用。每次每穴取约1×1cm大小的药饼,将药物贴于穴位,外用脱敏胶布固定。于夏季初、中、末伏各贴一次(每次间隔10天),共3次。每次贴敷2~4h,连续3年为1疗程。

3 典型病例

虞某,女,25岁,学生。2012年07月10日初诊。喷嚏、流清涕反复发作3年,伴鼻塞,偶有鼻痒,晨起为甚。五官科检查鼻粘膜略水肿,血液检查:屋尘螨(阳性),诊断为“变应性鼻炎”,予辅舒良、开瑞坦治疗,症状缓解,但停药后症状易复发,遂于针灸科穴位贴敷。查体:舌淡红、苔偏厚,脉滑。中医诊断:鼻鼽,肺虚邪恋型;西医诊断:变应性鼻炎。于三伏天在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脾俞(双)、肾俞(双)、大椎、天突穴位进行贴敷。经上述治疗后,次年三伏穴位贴敷时诉喷嚏、流涕较前减轻,仍按上述方法巩固治疗。至今已完成1疗程治疗,自诉喷嚏、流清涕明显缓解,偶有鼻塞,鼻痒基本已无,再予巩固治疗。

刘某,男,60岁,记者。2014年07月18日初诊。鼻痒、喷嚏、流清涕3年余,伴鼻塞,于吸入刺激性气味、冷空气时易发。未接受过针对变应性鼻炎的其他治疗。查体:舌淡,苔薄白,舌体胖嫩,脉细。血清总IgE:802.4IU/ml。中医诊断:脾气虚弱型;西医诊断:变应性鼻炎。于三伏天在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脾俞(双)、肾俞(双)、膏肓(双)穴位进行贴敷。经治疗后,同年冬天时鼻痒、喷嚏、流清涕明显减轻,偶有鼻塞,血清总IgE:342.5IU/ml,再予三伏天穴位贴敷,巩固治疗。

施某,女,35岁,自由职业者。2014年07月10日初诊。鼻塞、喷嚏、流清涕2年余,伴鼻痒,感寒为甚。五官科检查鼻甲轻度苍白水肿,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经脱敏治疗效果不佳。查体:舌淡苔白,脉细。血清总IgE:540.7IU/ml。中医诊断:肾阳不足型;西医诊断:变应性鼻炎。于初、中、末伏在肺俞(双)、心俞(双)、膈俞(双)、脾俞(双)、肾俞(双)、膏肓(双)穴位进行贴敷。经上述治疗2月后随访时,患者自述喷嚏、流涕、鼻痒明显缓解,鼻塞仍存,复查血清总IgE:165.2IU/ml,再予巩固治疗。

4 讨论

变应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或“鼽嚏”。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鼻窍不利而发病,同时与脾、肾密切相关。《内经・素问》曰:“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可知其病位在鼻,而鼻为肺之窍,《灵枢・脉度篇》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薛生白医案》云“脾为元气之本,赖谷气以生;肺为气化之源,而寄养于脾者也”。《脏象》曰“肺属金,肾属水,金水同源”。肺气虚弱,易感风寒,肺失宣降,水气泛鼻。肾主水纳气,肾气亏虚,气不归元,致喷嚏频频, 清涕不止。现代学者研究表明,肺气虚的患者局部神经功能紊乱, 并以副交感神经兴奋占主导,这与过敏性鼻炎的副交感神经兴奋相符合, 而且还发现肺气虚的患者鼻腔分泌物cAMP含量低于正常人[10]。可见本病的发生与肺气虚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伏天穴位贴敷,针对三伏天人体阳气旺盛,皮肤腠理疏松的特点,采用辛温药物进行贴敷,使药物、经络协同作用于机体,达到温煦阳气,祛寒散邪之功,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对于变应性鼻炎等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的呼吸系统疾病效果尤甚。

[1]刘强,周莉玲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思路[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7,8(002):116-118.

[2]Janeway CA,etal, Immunobiology[M].the immune system in health and disease,Edn,4(Elsevier Sienee Ltd,London,1999)

[3]徐珊宁,陈苏,徐芸.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30 例[J].福建中医药, 2005, 36(3): 47—47.

[4]李晓屏. 中药穴位敷贴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调节作用的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10,(1):82-83.

[5]林佳静,何晓华,胡雨华,王彦成,孙伯坚,韩梅. 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gE、IL-4、IFN-ɣ的影响[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11):1013-1015.

[6]邵功利,王丽颖,邵美蜻.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及免疫机制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009):1719-1721.

[7]刘婵秀.白芥子的性能功效及思考[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8:1020-1020.

[8]王立岩.甘遂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

[9]杨君军,赖新生.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机理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3,23(4):7-8.

[10]荣艳霞.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35 例[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6,22(1): 3.

猜你喜欢

清涕变应性鼻塞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过敏性鼻炎,重在治肺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吹空调打喷嚏可能是过敏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秋冬时节防鼻炎
复方甘草酸滴鼻液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