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连仲教授“君臣佐使”组穴辨治痉挛性斜颈

2015-03-22王茜茹武连仲张春红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斜颈痉挛性督脉

王茜茹 武连仲 张春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300073)

武连仲教授是天津市名老中医、著名脑病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针灸教学和临床研究40余年。武老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其尤善于知常达变、见微知著,在辨病与辨证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创新性地形成了一套特色的针刺治疗体系。余有幸在跟随武老习诊期间,深受启发,受益颇多。目睹其在治疗痉挛性斜颈疾病上的独特方法,并见证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武老特色的斜颈辨治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如下。

1 疾病与病机

痉挛性斜颈是由于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颈部肌群自发性不自主收缩引起头向一侧扭转或阵发性倾斜,是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病中的一种。多考虑为锥体外路疾患[1]。现代医学治疗此病多予多巴胺类药、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手术治疗等。因其副作用大、易复发、患者痛苦程度高,故治愈难度大。

中医认为[2],此病隶属“痉证”、“痉风”、“颤证”等范畴。临床多表现为颈项不自主扭动,部分患者头部颤动。颈肩部肌肉僵硬伴结节。武连仲教授认为,痉挛性斜颈总的病机为窍闭神妄,神气妄动,颈部经筋结聚无常,拘挛驰纵混乱,则发为此病。故其治疗总则应该是清心泻火,开窍调神。辅以开结散聚、调神顺筋、滋阴熄风等法。

2 斜颈四辨

武连仲教授提出,痉挛性斜颈的辨证遵循“四辨”,即辨病证,辨病机,辨筋结、筋聚,辨经络。临床辨证时通常将四法有机结合。

2.1 辨病证

“痉风”型主以颈项部发作性的抽搐为特点;“颤证”以颈项在一个角度上作小幅度的来回运动为特点;“痉证”多固定于一个位置的痉挛,有扭转型、侧倾型、向前后方的仰抑型。

2.2 辨病机

除了窍闭神妄的总病机,本病的病因还有痰浊内阻、气郁化火、肝肾亏损、督脉失摄。素体痰湿内盛,阻闭心窍;气郁日久化火,扰动神明;先天禀赋不足加之病久肝肾亏损,筋脉失于濡润,发生拘挛;督脉主一身之阳气,阳气亏虚,则致督脉统摄失司,诸上原因皆致疾病。

2.3 辨筋结、筋聚

结、聚都是经筋在颈项的病理表现,结的位置多固定、质地坚硬;而聚则忽聚忽散,质地松软,范围散大。旋颈时,面转向侧为结,对侧为聚;侧倾时,倾倒侧为结,对侧为聚;前屈时颈前部为结,后部为聚,后仰与之相反。

2.4 辨经络

少阳经、太阳经、阳明经、督脉等多条经脉从颈部经过,临证时应分经辨证选择相应的经穴针刺。

3 “君臣佐使”组穴

武连仲教授结合斜颈的病因病机及自身的临床经验,提出“用药如用兵,用穴如用药”的理念,认为在针刺治疗中,选穴亦有主次之分,故把斜颈治疗穴位一如方剂组方原则分为“君、臣、佐、使”穴。取“五心穴”为针刺君穴,作为治疗的核心,用以清心泻火,开窍醒神。取穴:劳宫(双)、涌泉(双)、水沟。水沟穴向上斜刺45°,用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额头冒汗微热为度,劳宫、涌泉分别直刺15mm左右,提插泻法。五心穴的针刺过程中患者较难耐受,但武老一3直坚持每次施术的强度、力度标准。臣穴:郄门(双)、上星、百会、印堂。郄门清心泄热,直刺10mm,提插泻法,激发经气,使针感传导至指尖为佳。上星、百会、印堂,直刺8~10mm,平补平泻,取其通督调神健脑。佐穴:丰隆(双)、舌针。丰隆为化痰要穴,直刺12mm,平补平泻。舌针点刺包含舌尖、舌根,以交通心肾,调整脏腑;舌下金津、玉液,以利窍生津;咽后壁,通关活络利窍,点刺手法宜轻、快、稳。频率约100~120次/分,武老更将舌针手法形象化[3],将点刺舌根称为“苍龙摆尾”,即摆动针体以针尖侧面点刺;点刺舌尖称为“灵龟探穴”,进中有退,有如灵龟筑巢;点刺舌根、舌尖可交通心肾、调整脏腑、活血通络;将点刺舌底静脉称为“金雀蚀米”,即点刺三五次一停,停顿后有一个甩动、抹动的特点;点刺舌系带边缘(左右皆可)称为“白蛇吐芯”,针尖力量放在针尖上。其操作补泻为:轻刺为补,重刺为泻;使穴:颔厌(双)。胆经穴颔厌,其穴位于人体至高点,有通腑导气之功,平刺8~10mm,平补平泻。上述穴位均以患者能以承受的刺激量为度。五心穴为各证型斜颈治疗的基础方,随证型变换和患者个体差异再辅以不同针刺方案。

以“君臣佐使”为纲的治疗方法为核心,临床中武老还会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辅以开结散聚、强督振颓、滋阴熄风、化痰开窍的治疗方法。

4 典型病例

(1)周某,男,21岁。初诊时间:2014年03月06号,患者于去年12月中旬突发颈后疼痛1周,随后头部开始向左侧旋转伴抽动。走路时必须借助手的力量固定头部。曾就诊于湖南中医院,诊断为痉挛性斜颈,接受6次针灸治疗,并服用活血化瘀汤剂20天,症状有所缓解,否认手术史,否认肉毒素注射史。农历正月初六,因初雪天气转寒症状加剧,遂于3月6日到我院针灸科就诊。刻诊:患者强迫体位,头向右侧不自主扭转伴颈部疼痛,颈右侧可触及结节,颈肩两侧肌肉僵硬,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加重。心烦易怒,口苦口干,纳可,寐欠安,二便正常,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查头颅MRI、颈椎CT,未发现异常,肌电图示左胸锁乳突肌痉挛,并有多电位增多。查体:眼球运动灵活,无眼震及复视,无视野缺损,颈抵抗(—),左侧颈部可触及小结节,四肢肌力V级,病理反射未引出。神经系统检查:双瞳(一),眼球运动灵活,无复视及眼颤,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一),其他病理反射均未引出。

西医诊断:痉挛性斜颈。

中医诊断:痉证-气机内郁型。病机属五志过极导致气郁化火[4],扰乱神明。患者证属痉证的扭转型,因气机逆乱,瘀滞不舒,出现易怒,频嗳气。经络不畅气机郁闭进而化热化火,导致神明不安,见颈项扭转,夜寐欠安;肝火上炎,故终日烦躁不安,夜不能寐,肝火犯胃,胃肠积热,故见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结聚与经络:颈部左侧主筋结、对侧以筋聚为主。主受累肌群: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病变经络:少阳经、阳明经。

武老治以开窍顺筋,消散结聚。主穴:以五心穴为主的“君臣佐使”组穴。配穴采用“开结散聚”法,刺筋结选取天柱、风池、天容、人迎、天鼎,颈臂。颈臂穴在平第4颈椎棘突下,斜方肌前缘与喉结后缘连线中1/3与后1/3交点处,直刺20mm。与人迎一样,都要求针感向手臂窜动2~3次。风池平刺捻转泻法,其余诸穴直刺15~20mm,提插泻法。对于筋聚,武老多采用扬刺法,即在筋聚正中心施一针,直达经筋,再围刺四周约5-8针,深约15mm。注意针刺顺序,一定是先针其结,后针其聚。患者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每天1次,针刺3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手不扶头可处于中立位。随访半年,未复发。

(2)王某,男,43岁,初诊时间:2013年12月,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不自主后仰伴震颤,被迫手扶托后颈部,白昼症显,睡眠时症状消失。曾就诊于河南县级医院,诊断为痉挛性斜颈,予西药、中药汤剂治疗后未见明显疗效,否认肉毒素注射史。诉长期失眠史。12月因疲劳症状加剧,抖动频率加快,幅度加大,遂就诊于我院针灸门诊。刻诊:患者强迫体位,头部不自主后仰伴频繁震颤,偶有面肌痉挛,触诊颈后肌肉紧张僵硬,患者头重昏蒙,神疲乏力,腰酸,纳少,寐安,二便正常,舌苔白腻,脉滑。查MRI排除颅脑病变,查肌电图可见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少量自发电位。查体:眼球运动灵活,无眼震及复视,无视野缺损,颈抵抗(+),四肢肌力正常,余病理反射均未引出。神经系统检查病理反射均未引出。

西医诊断:痉挛性斜颈。

中医诊断:颤证-痰浊内阻型。病机属窍闭神妄,肝肾亏虚,导致阴虚筋燥,肾水亏于下,虚风上扰。素体痰盛,嗜食膏粱,酿生痰湿,导致痰闭清窍,神无所出,虚风内扰,加之肾精不足导致筋脉失养,因而发为颤证;又有禀赋不足,肾水亏于下,则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痰浊上蒙头面,出现头重昏蒙,舌苔白腻,脉滑。

辨结聚与经络:颈部后方主为筋结、两侧散布结聚。受累肌群:竖直肌、斜方肌。病变经络:督脉、太阳经。

武老治以滋阴熄风止痉,化痰开窍。主穴:以五心穴为主的“君臣佐使”组穴。配穴采用“强督振颓”和“滋阴熄风”法。“强督振颓”以督脉穴为主,督脉通于脑,主人体一身之阳气,其穴有开窍醒脑、熄风止痉之功,取前顶、后顶、通天、风府、哑门、大椎、大杼,刺25~30mm深,必要时可加华佗夹脊穴,以有针感放射为佳。“滋阴熄风”另加复溜、照海、太溪三穴提插补法,肾经三穴,功在滋补肾水,滋阴润燥。以上诸穴留针30min,每天1次,针刺2个月后,患者头部颤动频率降低,4个月后,头部后仰明显改善,可较长时间脱离手扶保持直立。

5 体会

痉挛性斜颈属于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5],纵观近年该病的药物及手术治疗均没有取得满意疗效,其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7]的特点给患者的身体、心理均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痛苦,武老经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出这套治疗体系,把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以“五心穴”为治疗基础,以治神为关键,得出“神气安则结聚有常,清窍开则形神统一”。同时,本病的发生与长期的情志状态也关系密切,所以武老一再强调患者要保持轻松心态,树立治疗信心、恒心,做到心无旁骛。至此,笔者相信,通过科学严谨的治疗和不断的研究发现,痉挛性斜颈未来临床治愈率的不断提高指日可期。

[1]王琪,武连仲.武连仲教授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经验[J].天津中医药,2009,26(2):96-97.

[2]徐彦龙,金钰钧,张洪涛,徐秀梅.矩阵针法结合“五心穴”为主治疗痉挛性斜颈[J].中国针灸,2013,33(6):513-516.

[3]武连仲,彭建东.中国针灸妙论技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11.

[4]石学敏,戴锡孟,王键.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28-329.

[5]宋玉芳,蒋荣民.痉挛性斜颈案[J].中国针灸,2011,31(6):562

[6]彭建东.武连仲教授学术思想浅析[J].中国针灸,2011,31(7):631-634.

[7]刘敬,郭义,武连仲.武连仲教授针刺手法拾珍[J].中国针灸,2014,34(5):487-490.

猜你喜欢

斜颈痉挛性督脉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先天性斜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推拿结合牵张康复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分析
以督脉为主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弱智儿童48例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五心穴”刺法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