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现代化推进路径研究
2015-03-22周克艳刘芳清陈俊宇张晓杰
周克艳,刘芳清,陈俊宇,张晓杰
(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湖南农业现代化推进路径研究
周克艳,刘芳清,陈俊宇,张晓杰
(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湖南农业现代化建设已迈入新阶段、呈现新特征、面临新挑战。“十三五”时期,湖南农业现代化推进路径是:按照“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总体要求,坚持六项基本原则,协调四大区域发展,调整四类产业结构,转变四种发展方式,改善三大农业条件,推进四个环节科技进步,优化六个方面发展环境,走“两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业现代化;路径;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改善条件;科技进步;湖南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战略[1]。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湖南是农业大省,应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有新的更大的作为,奋力谱写现代农业新篇章[3]。适应经济新常态,研究探明湖南农业现代化推进路径,对于加快推进湖南农业现代化作用重大。
1 湖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基础
1.1 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入新阶段
经过长期的建设,湖南现代农业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和基础。一是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粮食生产连续“十一连增”,2013年全省粮食、蔬菜、肉类、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 926万、3 604万、519万、234万t[4]。二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优质粮食、优质蔬菜、双低油菜、高支纱棉花、品牌柑橘、品牌茶叶、生猪、家禽、草食动物、水产品等10大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聚集,基本建立了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三是农业发展条件显著改善。2013年全省耕地有效灌溉率达到81%、汽车通村率达到97.57%、拥有农机总动力5 436万kW、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634亿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5%[4]。四是农民收入大幅提升。2013年全省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5 044亿、3 099亿元,劳均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 715、8 372元[4]。
1.2 农业现代化建设呈现新特征
现阶段,湖南农业发展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嬗变,呈现出5大趋势特征。一是农业产业发展由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开发农业多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力促农业生产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为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和实践。二是农业发展方式由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许多农民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考虑更多的是既能高产、又能优质、还有特色、成本合算,以便产品在市场上能够卖上好价钱。三是农业要素投入由劳动密集向科技和资本密集转变。近年,劳动力用工成本大幅上升,科技和资本要素投入逐步加速。四是农业生产方式由顺应自然条件向适应市场需求转变。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建造大棚等可控的农业设施,打破农业生产的季节、时空界限,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效益倍增。五是农业经营主体由分散生产小农户向规模经营新主体转变。发展规模经营的条件和时机逐步形成,一批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等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
1.3 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新挑战
一是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高于进口价格,农业生产成本还处在上升通道,农业增产难增收,种地不如打工,农业“兼业”现象较普遍。二是农业融资乏力。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入,目前政府财政投资农业项目分散、投资整体效率不高,农户投资能力弱,社会投资顾及农业不多。三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创新成果不多,农民接受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通达率不高。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显现。长期以来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累积叠加造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五是农业风险增大。农业自然灾害、动植物疫病时有发生,农产品市场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大。
2 湖南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
2.1 总体思路
遵循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律,按照“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总体要求[5],坚持“两型”引领、城乡统筹、产业融合、科技支撑、改革驱动、示范带动,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物质投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生产导向型转到消费导向型上来,走技术先进、规模适度、安全高效、低碳环保、竞争有力、发展可持续的“两型”农业现代化道路[6]。
2.2 基本原则
2.2.1“两型”引领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建立和完善资源保护与利用制度,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加强对农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管理和保护,加强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和污染土地修复,大力发展两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促进人与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2.2.2城乡统筹发展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强化农业生产要素保障,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用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实现城乡共赢发展。
2.2.3产业融合发展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用工业化方式发展农业,走农业前伸后延发展之路,通过市场经济机制,将农业生产、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订单农业和加工农业,实现农工服三业融合协同发展,提高农业产业整体效益。
2.2.4科技支撑发展健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大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率。
2.2.5改革驱动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创新土地流转集约高效利用、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投入、金融有效支持农业发展、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精准补贴补偿、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机制,加快发展农业保险,营造驱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2.2.6示范带动发展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突破节点,采取差别化扶持政策,集中力量,率先支持一批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示范项目加快建设,示范、引领和带动全省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3 湖南农业现代化推进路径
3.1 协调区域发展
3.1.1大中城市郊区全力打造都市农业大中城市郊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着力发展集生产、生态、文化、观光、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都市农业,一方面为城市居民提供鲜活、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另一方面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空间、新鲜空气和旅游、度假、休闲、教育等场所,以满足大中城市居民多样化、优质化和现代化消费需求。
3.1.2丘岗平湖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丘岗平湖区,根据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生态环境适宜条件、产业开发基础和市场消费需求,搞好特色农业区域布局,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对开发基础好、市场潜力大、资源条件优、区位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引导特色农产品集中连片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区、产业群、产业带,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
3.1.3生态脆弱山区着力推进生态农业四水源头区域和山区,要着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通过运用生态经济原理指导和组织农业生产,把传统农业技术精华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将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纳入生态循环链内,参与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能流交换和物质循环,以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建成绿色、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3.1.4景观旅游区重点营建观光农业景观旅游区,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的原理来指导农业生产,把农业和旅游观光业结合在一起,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人文景观,吸引游客观赏、休闲、体验、健身、科考、购物、度假,既丰富旅游业的内涵,同时也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开辟一条新的重要途径。
3.2 调整产业结构
3.2.1建立生态高效种植结构建立以水稻为主,其它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各占适当比例的生态高效耕作结构。一是实施耕地综合种植增产增效工程。在双季稻区成片农田实行水稻“保双”高产种植,大力扩大双季超级稻种植面积;其它稻区农田实行“稻—油”、“稻—菜”、“烟—稻”等生态高效种植,主攻一季中、晚稻优质高产种植,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出效益。二是实施特色高效种植工程。在城市郊区和丘陵山区大力扩大特色高效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以“一园一品”、“一村一品”为抓手,建设一批每亩年收入过5 000元的特色旱杂粮示范园、过1万元的特色水果、茶叶、蔬菜、中药材示范园,形成一批特色产业村。
3.2.2建立生态高效养殖结构稳定生猪养殖规模,积极发展草食畜牧、家禽、水产养殖,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合理布局畜牧养殖空间,加快推动畜牧养殖向农产品主产区和丘陵山区转移,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建立生态保护区养殖退出机制,推行适度规模生态健康养殖,做到养殖业与种植业生态协调、经济互补发展,实现养殖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努力将生猪、草食畜牧、家禽、水产养殖的产值结构由2013年的57.5∶7.8∶18.9∶15.8调整到2020年的53∶10∶20∶17,林下生态规模养殖家禽占家禽养殖的比重达到50%。
3.2.3建立农业协调发展结构一是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扩大绿色农资供应、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专业化作业、农业信息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范围,大幅提升农业服务业比重,力争到2020年全省农业服务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4.5个百分点。二是大力发展油茶等经济林,着力提高林业产值比重,力争2020年全省油茶种植面积发展到166.67万hm2,茶油总产量达到30万t,实现总产值在2013年基础上翻番。
3.2.4建立产业融合发展结构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每个县(市、区),重点建立1~2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主要围绕延长当地农产品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实现农产品附加增值。二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效率,实现农产品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三是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在城市郊区和旅游景区,建立一批农业科技园和休闲农庄,发展中高端农产品,拓展农业多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3 转变发展方式
3.3.1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引导生产要素适度集聚。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通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农民规模经营收益。二是确定合适的经营规模。根据现有土地、劳动力、机械化、资本、管理等要素条件,农业大户的适度经营规模建议为:水稻50~100亩、蔬菜10~15亩、水果20~30亩、生猪40~60头、水产40~60亩,家庭农(牧、渔)场的适度经营规模以农业大户的4倍左右为好,专业合作社的适度经营规模以农业大户的10倍左右为好,更大规模的农业企业应择优控量慎重发展。三是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推进以销定产,通过积极引导蔬菜生产经营者先找市场后生产,通过产批(批发市场)对接、产超(超市)对接、产社(社区)对接、产校(学校)对接和产厂(加工厂)对接等方式,实行订单生产,既保证产品顺利销售,又能降低产品销售成本,增加收入。
3.3.2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应对农业劳动力资源紧张和劳动力成本升高两大趋势,改善农业机械化作业条件,培育适应机械化作业的良种,改进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农艺,研制适应湖南地形地貌的农业机械,提高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十三五”期间,应重点加强水稻机械化种植、飞行器植保、稻谷干燥等农机化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大力扩大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覆盖面;大力推进旱杂粮、蔬菜、棉花、水果、茶叶、中药材、油茶、楠竹等产业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平原地区,应发展大型农业机械,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丘陵山区,应发展中、小型农业机械,扩大机械化作业覆盖面。大力扶持发展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扩大农机作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规模,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助推全省农业步入全程机械化的轨道。
3.3.3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引进工业标准化生产先进方式,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行动,设立农业标准化专项资金,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制定和完善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强化标准化生产管理,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以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十三五”期间,应率先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大力实质性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3.3.4大力发展农产品品牌营销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用互联网技术带动农业升级,积极培育农业电商新兴态,鼓励支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建立网站(网页),开展网络营销。支持各经营主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产品检测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大力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积极创建农产品著名品牌和商标,搞好农产品“三品一标”和品牌、商标的维护、使用和管理,切实维护好“三品一标”和品牌、商标的公信力,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和品牌、商标的对农业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3.4 改善农业条件
3.4.1改善农业基地综合生产条件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实现基地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经营,积极实施国土综合整治、低产田和低产园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烟田建设、标准菜园果园茶园药园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基地项目建设工程,大力扩大高标准农田、园地、养殖场建设面积,提升高标准农田、园地、养殖场建设水平。
3.4.2改善农业水利条件重点围绕现代农业产业抗旱保丰收,加强涔天河水库、莽山水库等一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涔天河、韶山等一批大中型灌区配套建设,抓紧抓好全省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继续深入推进洞庭湖综合治理和“四水”流域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面提高水利设施综合利用效益。
3.4.3改善农业运输条件围绕解决农产品对外运输的交通瓶颈,大力加强农村道路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提高农村道路通达度和畅通率。重点加强各产业基地内部田间道路及其对外连接道路的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构建“农产品基地—乡村公路—县道、省道、国道—农产品市场”的农资和农产品快速运输网络,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道路交通的需求。
3.5 推进科技进步
3.5.1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农业科研创新保障机制、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政府公共财政要加强对公益类农业科研、推广机构的事业经费保障,建立和扩大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充分调动和发挥农业科技机构和农业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自主创新,形成一批有重大实际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5.2推进重大农业科技联合攻关一是加强国家级水稻分子育种平台、南繁基地和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种业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加大农业优良品种选育和繁育推广,加快良种更新和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组织农业育种、栽培、养殖、病虫草害和疫病防治等领域的科技人员,联合开展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提高科技进步的聚集增长效应。三是组织农业和机械工业领域的科技人员,联合开展适合湖南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农机具研制,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四是组织农业、计算机、信息网络领域的科技人员,联合开展农业信息产品和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大力度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五是组织农业、食品加工、化工、医药、能源等领域的科技人员,联合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实现农产品附加增值。六是组织农业、环境资源、经济管理等领域的专家,联合开展“两型”农业技术和建设模式研究,推进农业可持续高效发展。
3.5.3推进现代职业农民培养整合农业职业培训资源,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建立省、市、县三级现代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和壮大职业农民队伍。一是以现有农业大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企业、农村村组干部等群体的骨干力量为主要对象,通过中短期培训、跟班学习、参观考察、网络远程教育、职业资格认证、职业等级评定等多种形式,提高其现代农业执业素质。二是创新农业职业教育,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使农业职业学校名副其实成为现代职业农民培养的主阵地,使农业职校学生自愿成为现代职业农民的主体新生力量。三是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带销路回乡创业,使其成为现代职业农民的重要力量。
3.5.4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行动和“三区”科技人才服务行动,大力实施两个“百千万”现代农业建设工程,探索精准式与多极化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定点服务。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以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农业大户为主要载体,促进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建立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示范推广步伐。
3.6 优化发展环境
3.6.1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大工业“三废”治理力度,扩大污染耕地修复治理规模,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积极推广“猪—沼—果”(菜、林)等循环农业模式。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加强“四水”源头水土流失重点防御和治理,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3.6.2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骨干,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扩大生产规模,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农业科技人员回乡从事农业创业;支持外出务工、经商成功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返乡从事农业开发;积极引进工商资本实质性投入现代农业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构建农工商技农业生产经营联盟,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3.6.3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适应农业规模经营需求,探索有组织性的成片、成规模土地流转新模式。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由市场主导,建立土地流转租金合理分配机制。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政府公益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管工作。积极培育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沟通土地流转供求双方的相互联系,提高土地流转效率。研究制订全省统一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范本,开展流转合同鉴证,健全流转合同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土地流转争议仲裁机制,强化合同管理,依法保护合同当事人权益。
3.6.4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一是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以县为单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统筹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发展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和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发放农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扶持农业信贷担保组织发展和扩大农村担保品范围。三是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制定优惠政策,改善投资条件,提高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效应,鼓励和促进工商与城市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配置,调动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发展现代农业新格局。
3.6.5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增强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立法执法、行政管理、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充分尊重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农业大户等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建设现代农业中,要学会运用市场力量,组织、规范和调控现代农业发展,着力做好市场信息、农产品销售、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服务。
3.6.6加快依法护农步伐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农业普法工作,增强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法制意识,引导干部和农民学法、懂法和守法,以及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和队伍的建设,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依法保护企业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确保现代农业建设的顺利发展。
[1] 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 李克强.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J]. 求是,2015,14:3-10.
[3] 徐守盛. 在现代农业建设上寻求新突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讲话精神[J]. 求是,2014, (14):14-16.
[4] 湖南省统计局. 2014年湖南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5]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Z]. 2015-02-01.
[6]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Z]. 2015-02-10.
(责任编辑:贺 艺)
Paths of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unan
ZHOU Ke-yan,LIU Fang-qing,CHEN Jun-yu,ZHANG Xiao-jie
(Hunan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Regional Plann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sha 410125, PRC)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the basic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una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showing new features and facing new challenges. During the period of “13th Five-year Plan”, paths of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unan are as follow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strong agriculture, rich farmers,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adhere to six cardinal principles,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four regions, adjust four typ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 four development methods, improve three major agricultural conditions, promot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four links,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n six aspects, and take the road of “two-oriente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ath; adjust structure; transform method; improve condi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unan;
F327
:A
:1006-060X(2015)11-0098-05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5.11.029
2015-09-06
湖南省“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研究课题(2014-2-13);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2014TD08)
周克艳(1961-),女,湖南祁东县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