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的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15-03-22叶晓星黄卫华史久西格日乐图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庆元庆元县香菇

叶晓星,王 斌,黄卫华,史久西,格日乐图,张 龙

(1.庆元县食用菌管理局,浙江 庆元 323800;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富阳 311400)

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的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叶晓星1,王 斌2,黄卫华1,史久西2,格日乐图2,张 龙2

(1.庆元县食用菌管理局,浙江 庆元 323800;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富阳 311400)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价值。浙江省庆元县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八百年来庆元菇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延续至今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独特的香菇生产与菇文化系统,但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一些传统香菇生产方式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在系统阐述了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的特点以及保护和发展该文化系统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景观保护、生态产品开发、休闲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庆元香菇;动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浙江

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有着800 a以上的历史。该文化系统是香菇始祖吴三公(1130~1208年)发明剁花法生产香菇以来,庆元人民凭借着当地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条件和勤劳智慧,创造出的包括香菇栽培及加工利用、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下经济、香菇文化和地方民俗于一体的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1-2]。剁花法香菇栽培技术出菇延续时间长,覆盖面广,史料记载丰富,在世界农业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热带菌类学会主席张树庭教授、台湾大学植物系李瑞青教授先后认定庆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技术的发祥地[3]。吴三公的发明,也使庆元成为世界香菇之源,为中国摘取了一项世界农业的桂冠。2014年,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八百年来,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经历了3个主要的历史演变:第一个阶段以吴三公发明剁花法为标志;第二个阶段以利用香菇菌种成功栽培段木香菇为标志(1967年);第三个阶段以成立资源利用实验室进行香菇生产技术研究,开展木屑菌丝压块栽培试验和推广为标志(1979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剁花法栽培香菇技术正在逐步消亡,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加强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的保护和利用,充分挖掘其内涵和功能,使之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不仅对加速庆元香菇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可极大地提高庆元人民对香菇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 遗产地概况

庆元县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西南部,北面与丽水市的龙泉市、景宁县接壤,东西面、南面与福建省的寿宁县、松溪县、政和县交界,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8°50′~119°30′,北纬27°25′~27°51′,东西宽67 km,南北长49 km,土地面积1 898 km2,是著名的“香菇之乡”,2005年被评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全县绝大部分地区由古老的火成岩组成,两岸大多是高山深谷,相对海拔高度500 m左右。庆元县属中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不冷,雨量充沛,夏季无酷暑天气,且日夜温差大,气候条件对促进香菇子实体的形成非常有利[4]。庆元县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 663 km2,占总面积的87.6%,分布着2 000个以上植物种类。

2 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的特征

2.1 悠久的香菇栽培历史

香菇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吴三公发明的“剁花法”栽培香菇技术,多年来在庆元香菇栽培过程中秘传不息。剁花法开创了森林菌类产品利用之先河,它使深山老林中的“朽木”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吴三公之后,庆元菇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剁花法香菇栽培技术,并把实践经验总结成极富科学性的谚语流传下来[5]。

2.2 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

庆元县境内的山系以江浙第二高峰百山祖为核心,地貌多样,小气候条件优越,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6℃,最冷月平均气温7℃,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适宜生物栖息;境内生态系统完好,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6%,珍稀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世界最濒危动物华南虎曾在这里出没,“植物活化石”百山祖冷杉在这里存留。庆元县风光绮丽,山水神秀,有百山祖、巾子峰、百丈岩、双苗尖、高山湿地、高山草甸等风景名胜区;还有遍地的古桥、古村、古建筑、古窑址、古地道,三朝文化、千年廊桥、千年进士村……文化底蕴深厚。

2.3 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

庆元县处于洞宫山脉中段,属中亚热带南区,是闽江、瓯江和交溪(福安江)的发源地,也是人类栽培香菇的发源地。这里山体庞大,地形复杂,气候适宜,生态环境多样,真菌资源十分丰富。大型真菌达423种,其中可食(药)用真菌有360种,有价值的重要菌种79种。草菇、茯苓、竹荪、鸡油菌、灰树花、美味牛肝菌、平菇、灵芝、银耳、黑木耳、珊瑚菌鸡枞、红菇等野生菌、药用菌早已被人们认识和利用[4]。

2.4 和谐的菇林共育系统

庆元县菇民在长年的实践生活中总结了从选场、栽培、采摘到加工的一整套香菇生产体系。为适应四时节气变化,庆元农民合理地安排水稻种植与香菇栽培,形成了菇-稻轮作种植模式;在深山老林开展香菇栽培,选择适宜区域,合理间伐林木,将香菇栽培用过的材料当作燃料进行香菇烘烤,注重保护林木资源,形成了“自然丛林-林下香菇”的农业生产模式。该模式集水土保持和经济价值于一体,既充分利用了林地资源,又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5 悠久的香菇文化

800 a以来,庆元菇民在种菇售菇过程中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香菇文化,一是以菇业为中心的生活习俗、生产习俗、文化观念、共同语言(菇山话)、共同行为规范、管理机构;二是以崇拜吴三公为主的民间信仰;三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活动的集中表现形式——菇神庙会,包括祭神谢恩、演戏练功、体育竞赛、歌舞表演、种菇技术和商品交流等;四是大大小小的行会组织,如菇业公会、菇邦、同乡会等。随着时代的进步,沉淀了近千年历史的香菇文化其外延和内涵还在不断丰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庆元人民[6-7]。

3 保护与发展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的重要意义

3.1 有效保护与传承传统香菇栽培技术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载体。然而,由于土地利用竞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改变、森林资源保护、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等因素,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严重威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剁花法、段木法香菇栽培技术由于木材消耗大、工艺落后等原因正逐步淘汰。目前,香菇栽培主要采用代料栽培,该技术出产的香菇占香菇总产量的90%以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是保护载体以及与载体共存的文化创造力,系统开展庆元香菇文化系统保护,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庆元香菇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而且对于合理利用其优良种质资源,促进庆元香菇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3.2 促进当地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庆元香菇文化系统不仅为当地提供了以香菇为主的多种农副产品,而且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休闲农业、推动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庆元菇民根据森林与香菇互利共生的生物学原理,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形成了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系列产品,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重要的食物和经济来源,已有上万农户靠香菇走上了富裕之路。如今庆元因“中国香菇城”而享誉全球,香菇业已成为庆元县的支柱产业。同时,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香菇文化和多样的生态产品为庆元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优越条件[8-9]。

3.3 有效应对现代农业对传统农业的冲击

传统剁花法采取择伐的方式来经营林木,不仅不会破坏森林植被,而且可促进林木更新,是一种和谐可持续的栽培方式,符合现代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农耕文化的发展空间逐渐萎缩。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强调对传统农业及其相关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以最大限度保留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人们呈现乡土气息浓厚、农耕文化丰富的画面。加强对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将对建设富有菇乡特色的美丽乡村起到积极作用。

4 保护与发展浙江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的建议

4.1 农业生态保护

4.1.1资源收集保存挖掘和研究全县范围内传统生态农业技术,在遗产地进行典型生态农业技术示范和推广;建设种质资源库,保存野生、引进的食用菌菌种,为食用菌繁育、研发、生产提供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质种源;在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立珍稀菌类保护区,开展珍稀菌类原生环境保护,为菌类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环境基础。

4.1.2生态环境保护建立遗产地保护区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监测网络,形成两年一次定期监测机制;实施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工程,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农膜、废菌棒等农业污染集中处理工程,并逐步在全县推广;以龙岩村为核心,开展香菇原生环境保护与定位观测研究,监测人类活动对香菇生产系统的冲击,记录调控过程,为森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香菇产业发展以及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4.1.3森林资源管理根据林业部门规划,对重点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伐或卫生伐;对生态功能低下的疏林、残次林和低效林有计划地实施改造;引导培育阔叶林后备资源,为生物多样性维持、林下经济和香菇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4.2 农业文化保护

4.2.1香菇文化的普查与挖掘加强对庆元香菇文化传承、发展与流失情况的调查,对农耕文化、民间技艺、文艺、习俗、诗词、歌谣、谚语、各种古建筑物和构筑物等进行补漏性调查,重新认识香菇文化的价值,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

4.2.2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恢复根据香菇文化普查结果,有目的地恢复有价值的民俗活动、传统香菇节庆活动;对香菇文化相关的物质文化村落、古建筑群、构筑物及农业生产设施等进行修缮和保护;系统整理剁花法相关栽培技术,适当恢复剁花法传统香菇栽培。

4.2.3香菇文化的宣传与普及整理出版有关庆元香菇文化系统的系列丛书,编写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读本,介绍香菇文化系统保护与传承取得的成就;定期举办“中国·庆元香菇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展示和传承菇神庙会、菇民戏等香菇文化;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宣传提高庆元香菇在全国的知名度;定期举办香菇产业与文化发展研讨会。

4.2.4香菇文化的发扬与光大根据香菇文化研究与挖掘工作,进一步搜集、研究有关香菇栽培科学、历史等方面的文物和标本,完善、更新香菇博物馆馆藏品,丰富博物馆陈列和展示内容;对于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积极组织申报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和文物保护;设计建设香菇文化主题公园,打造吴三公祭典品牌。

4.3 农业景观保护

4.3.1资源的普查与评价开展全县范围内的森林景观、村落景观、农田景观、菇棚景观调查,并对各类景观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根据林业部门、农业部门要求,划定菇棚、农田、村落、森林维护和保护区域;设立专门机构对庆元香菇文化系统遗产地范围内的村容村貌、生态景观进行监测和监督,提高保护的针对性和长期性。

4.3.2景观的维护与建设根据普查结果和林业部门规划,在遗产地保护区范围内通过封山育林、林相改造,有目的地间伐、补植或多样化种植,进一步丰富香菇文化系统保护区范围内的森林景观;以多样化的种植方式和廊道结构等生物措施防治病虫害,并建设形成“天地人和”的绿色休闲农田景观;通过菇棚两边种树、定期清理棚内及周边垃圾、统一规划建设等方式,对菇棚进行绿化、美化和整洁化改造;在遗产地保护区范围内,拆除不可利用的闲置破房和违规建设房屋,通过绿化美化维护村落整体风格,重点是保持和恢复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传统古村落景观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村落景观。

4.4 生态产品开发

4.4.1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与生态产品挖掘在遗产地保护区范围内,根据庆元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和食用菌选址标准,积极建设有机食用菌生产基地;同时,挖掘林下多种类型的产品,包括食用菌、中草药等,研发生产种类多样的深加工产品。

4.4.2龙头企业和香菇品牌建设培育目前知名度高、基础好、品牌多、创新性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企业采用“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支持与监督,保障产品质量,同时带动农民致富;通过加强品牌质量的监督管理,淘汰一部分不合格的商标产品,打造和扶持10~15家质量上乘、信誉卓著的香菇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品牌,打造“庆元香菇”名牌精品,做大做强遗产地的香菇产业。

4.4.3产品宣传选择枢纽地区,打造食用菌销售集散中心,提升食用菌市场在全国的影响力,带动食用菌产业集聚发展;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媒上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各类香菇产品的宣传,积极参加各种农产品展览和宣传活动;通过庆元香菇网,集中展示食用菌产业基地和菇农分布信息、技术和市场信息、原辅材料信息和对外贸易信息等。

4.5 休闲农业发展

4.5.1资源整合及游线设计对遗产地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普查,建立区域旅游资源数据库;整合香菇文化系统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景观等优势资源,以香菇文化为主题,设计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的各具特色的旅游路线。

4.5.2休闲农业产品开发从观光、度假、科学考察、休闲避暑、深度体验等各个层面,全方位考虑,进行休闲农业产品的开发。总体思路是依托原始香菇生产地景观特色,加速观光产品升级;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自然山水游乐旅游;依托周边县市客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依托香菇民俗文化,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其中,以遗产地保护为核心的香菇文化旅游开发是重点。同时,修建或完善现有道路系统,形成旅游交通道路网络。

[1] 黄秀凤,杨共鸣,柳林飞,等. 庆元县香菇生产与菇文化系统保护及发展的SWOT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14,(6):67-70.

[2] 江少伟,黄志民. 香菇经济的起源与发展[J]. 浙江经济,2002,(24):51-53.

[3] 谢立群. 张树庭教授为“香菇之源”正本清源[J]. 浙江食用菌,2010,18(5):10-11.

[4] 庆元县志[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5] 张寿橙,赖敏男. 中国香菇栽培历史与文化[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

[6] 余 绪. 庆元菇神庙与香菇文化[J]. 浙江学刊,1995,(6):130.

[7] 吴积雷. 庆元香菇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基本内涵[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35(6):53-56.

[8] 沈亚伟. 合理开发山区资源持续发展香菇经济——庆元县香菇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J]. 浙江经济,1997,(11):54-56.

[9] 郑坤生. 对香菇产业发展中若干误区的思考——以浙江省庆元县为例[J]. 现代农村科技,2011,(20):68-69.

(责任编辑:成 平)

Dynamic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Qingyuan Mushroom Culture System in Zhejiang

YE Xiao-xing1,WANG Bin2,HUANG Wei-hua1,SHI Jiu-xi2,GERI Le-tu2,ZHANG Long2
(1. Edible Mushroom Management Bureau of Qingyuan, Qingyuan 323800, PRC;
2.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Fuyang 311400, PRC)

Mushrooms with edible and medicinal value are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dible fungi and one of China's specialties. Qingyuan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is the cradle of artif cially growing mushrooms and one of its main producing areas. Depending on the favor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bundant forest resources, mushroom farmers in the county have been engaging in mushroom production for 800 years so as to have formed unique mushroom production and culture systems; bu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systematic and effective protection, the traditional modes of mushroom production have been facing the danger of disappeara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istics, heritag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important signif cance of Qingyuan mushroom culture system,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approach to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from the agricultural ecology, culture, landscape, eco-product and leisure agriculture extension.

Qingyuan;mushroom; dynamic prote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 Zhejiang

F327

:A

:1006-060X(2015)11-0072-04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5.11.022

2015-09-07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13B02)

叶晓星(1968-),男,浙江庆元县人,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王 斌

猜你喜欢

庆元庆元县香菇
曹庆元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庆元县举行《灵韵菇乡》一书首发仪式
庆元县举行《蕈山客》专著首发式
庆元县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报告
香菇接种三招
庆元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百善孝为先
浦城庆元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开馆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