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患者急诊临床表现及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5-03-22边雪梅
边雪梅
近年来,在急诊事件中中毒患者的数量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趋势,较急诊事件中其他类型患者的比例明显提高,因此,急诊在中毒患者存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1]。中毒主要是指人体接触某种化学物质后,并与体内特定组织发生一系列反应,导致组织器官结构以及功能的暂时或永久性损伤,从而使机体发生疾病或者死亡。引起中毒反应的化学物质种类以及用量对中毒的严重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中毒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以及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因具有发生快、损伤大,极易引起患者死亡,故更需进行急诊治疗[2-4]。中毒患者急诊治疗的过程主要为使患者脱离中毒源,将体内未吸收的毒物及时排出或者降低已吸收入体内的毒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5-6]。因此,急诊治疗对中毒患者的抢救就显的尤为重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域辽阔,中毒事件发生的特点(包括药物种类、中毒方式等)千差万别,从而也给中毒患者的急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了解急诊中毒事件发生的特点,以便于能够迅速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急诊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中毒患者急诊的成功率。进一步掌握中毒患者急诊临床表现与死亡的相关因素,对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未见有关本地区的相关报道。本文就本院近2年内中毒患者急诊临床表现及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中毒患者急诊治疗、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204 例急诊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女性为110/94,年龄3~82岁,平均年龄35.7 岁。
1.2 方法 对204 例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包括性别,籍贯,年龄,职业,中毒原因,中毒发生的时间、场所,毒物种类,死亡病例,死亡原因等。并对中毒患者急诊临床表现及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由专业人员对本次研究的204 例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录入,以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分析结果的可信度。并采用Powerbulid7.0 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AS6.12 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均属资料、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U 检验、t 检验以及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7]对中毒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急诊中毒事件发生的人群分布 由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同区域等人群分布特点发生的中毒事件具有差异性,本文主要就性别、年龄、职业、区域四个人群分布特点的急诊中毒事件发生的人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发生急诊中毒事件的男女性别并无统计学差异。而随着年龄的不同,中毒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18~45 岁青壮年为急诊中毒的高发群体,高龄及低龄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根据所从事的职业来看,农民为急诊中毒的高发群体,可能原因与其本身的生活条件,精神状况,危险性认知水平等因素有关。根据区域不同的结果得出,农村的急诊中毒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见表1。
表1 急性中毒患者人群分布
2.2 急诊中毒相关因素的分布及其特点 通过对急诊中毒发生的原因、毒物种类、中毒途径以及中毒场所四方面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由意外事故引起的中毒事件比例最高,为73.1%,与其它中毒原因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各个中毒原因之间皆具有统计学差异。(2)由化学品导致的中毒事件发生率居首位,为55.8%,其次为药物中毒,农药中毒以及食物中毒所占比例较小,其它毒物仅占1.9%,且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3)经消化道中毒是急诊中毒的主要发生途径,显著高其它途径,且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4)由中毒场所数据可知家中是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公共场所居其次,且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急诊中毒事件分布的特点主要如下:(1)不同场所内发生中毒的原因亦不同,例如自杀主要发生在家中(95.6%),他杀主要发生在公共场所(83.2%),药物中毒和农药中毒主要发生在家中,分别为91.3%和94.1%。食物中毒和化学品中毒于家中或公共场所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2)一些中毒原因及所中毒物种类与季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例如6-9月以及1-3月之间为食物中毒的主要时间段,分别为65.3%和57.6%。农药中毒主要发生在7~9月(45.5%),并且主要发生人群为农村人口,可能原因为该时间段接触农药几率升高。(3)分析中发现,服毒自杀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人群中,可能原因为当前社会日趋复杂,竞争日益激烈,导致较易产生自杀倾向或自杀心理。(4)在化学品中毒中,以酒精中毒居多,占72.5%。药物中毒主要是常用药物误服或过量服用所致。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或真菌污染、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以及扁豆中毒为主,分别占36.3%、27.4%和23.1%。农药中毒主要还是以有机磷农药中毒居首,约占56.2%。见表2。
表2 急性中毒相关因素分布
2.3 急诊中毒死亡的特点 急诊中毒死亡的特点主要随着中毒患者年龄、职业以及中毒原因等因素而变化,本资料中204 例急诊中毒患者中,死亡人数为22 例,死亡率为10.8%,由表3 可知,虽然青壮年为急诊中毒高发群体,但死亡率最低,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可能原因与老年人抵抗力较差有一定关系。不同的职业,死亡率也具有统计学差异,农民中死亡率最高,为15.6%,可能原因为农民中毒后未能及时就诊而导致。中毒原因以服毒自杀居首,死亡率为36.4%。农药中毒的致死率为41.4%,较其它毒物中毒死亡率显著增加,并且远远高于10.8%的平均死亡率。中毒时间的长短也是引发中毒死亡的主要因素,中毒时间在12 h 内的死亡率达到了63.6%。
2.4 急诊中毒相关因素分析
2.4.1 单因素分析 将可能导致死亡的各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是否死亡作为应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由表4 可知,急诊中毒死亡事件与下列6 个因素具有显著相关性,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
2.4.2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采用P≤0.1 作为选入变量的显著水平,0.05 作为剔除变量的显著水平。模拟方程采用前进法,引入方程的变量主要为年龄、有机磷农药、毒品、其它化学品等。见表5。
3 讨论
急诊中毒的临床表现具有多种特点,结果分析显示,性别对急诊中毒事件的发生并无显著性影响。在我院就诊的204例急诊中毒患者中,青壮年占主要组成部分,可能主要与药物滥用、毒品中毒、危险性认识较差等因素有关。儿童中毒事件亦有上升的趋势,且农村人群中毒发生率高于城市人群,可能原因为农药常见于农村家中,为冲动性自杀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增加了儿童接触、误服农药的风险。城市人群中毒主要为饮食、酒精以及药物不良使用方面[8],可能与城市人群生活习惯有关。服毒自杀的中毒患者中以女性居首,且主要发生于18-45 岁的成熟女性。近年来,食物中毒在急诊中毒事件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主要原因为食用过期或已被细菌、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污染的食物[9-10],从而导致中毒事件的发生,多与各地区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关系。
表3 急性中毒患者死亡特点
表4 急诊中毒类型和清除毒物措施与死亡相关单因素回归分析
表5 急诊中毒死亡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
对急诊中毒患者的死亡影响因素的分析,无论是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分析结果都显示,年龄是导致急诊中毒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11],可能原因为高龄中毒患者的抵抗力以及自身的恢复能力均较差,较易导致在急诊过程中死亡事件的发生。农村人口在急诊中毒事件中死亡的风险高于城市人口,可能原因为在发生中毒事件以后,城市人口能够迅速进行急诊治疗,而农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在中毒后往往无法及时的进行急诊治疗,从而延误了急诊治疗的最佳时期。毒品引起中毒死亡的主要表现为对其过量吸食后造成呼吸系统衰竭[12-13],本文的多因素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毒品对急诊中毒事件中死亡发生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就中毒患者急诊临床表现进行了研究,并对能够引起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为本地区的中毒患者迅速选择合适的急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通过对本地区中毒事件发生规律、中毒特点以及引起死亡的相关因素的进一步掌握,有助于我们更有效的应对中毒患者的急诊事件,并且提高存活率。
[1]贠克明,王玉瑾,刘立新,等.急诊中毒快速检验诊断系统的建立[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9):655-662.
[2]Zuhal AS,Bails D.Causes of acute poisoning in adults:a retrospective study in a hospital in Istanbul,Turkey[J].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2,20(1):59-63.
[3]From C,Hormazabal V,Granum PE,et al.Food poisoning associated with pumilacidin-producing Bacillus pumilus in r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7,115(3):319-324.
[4]Bostan M,Bostan H,Kaya A,et al.Clinical Events in Mad Honey Poisoning:A Single Centre Experience[J].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2010,84(1):19-22.
[5]Churi S,Ramesh M,Bhakta K,et al.P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patterns,severity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Indian poisoning incidents[J].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12,60(7):859-864.
[6]Ka-Wing Chung K,Pak-Lam Chen S,Ng SW,et al.Measurement of yunaconitine and crassicauline A in small-volume blood serum samples by LC-MS/MS:Tracing of aconite poisoning in clinical diagnosis[J].Talanta,2012,97:491-498.
[7]Bidemi Y,Olayinka O,Babatunde A,et al.Identifying predictors of violent behaviour among students using the conventional logistic and multilevel logistic models[J].Journal of applied statistics,2011,38(5/6):1055-1061.
[8]Jones AW,Holmgren P.Urine/blood ratios of ethanol in deaths attributed to acute alcohol poisoning and chronic alcoholism[J].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2003,135(3):206-212.
[9]Santos CA,Almeida FS,Guimaraes AG,et al.RE-PCR variability and toxigenic profile of food poisoning,foodborne and soil-associated Bacillus cereus isolates from Brazi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11,151(3):277-283.
[10]李西云,陶汝国,陈晓春,等.云南省15年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2,18(5):458-459.
[11]杨建南,刘 波,何 毅,等.全国铁路医院17719 例老年人损伤与中毒的外部原因分析[J].中国病案,2006,7(2):36-37.
[12]Karch SB,Mari F,Bartolini V,et al.Aminorex poisoning in cocaine abus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2,158(3):344-346.
[13]朱京虎.滥用毒品对机体的危害[J].中国药事,2000,14(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