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2015-03-22张丽
张 丽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损伤发病后继而血中出现升高并持续数天,对心肌损伤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诊断AMI 患者的重要心肌标志物[1]包括: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但不同的心肌标志物有着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AMI的诊断价值也存在着差异。笔者选取我院疑似AMI 患者74例,分别检测Mb、CTnI 和包括CKMB 在内的常规心肌酶谱,旨在探讨心肌标志物(Mb、CTnI 和CKMB)联合诊断与常规心肌酶谱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内科因胸痛而高度怀疑为AMI的患者74 例,其中男40 例,女34 例,年龄35~79 岁,平均年龄(66.2 士6.7)岁。排除7 d 内有心肺复苏史或3 周内有血栓性疾病而进行抗凝、溶栓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检测心肌标志物和心肌酶谱。入院后即采血及行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检查,采血时间为胸痛发作后4~46 h。
1.2 检测方法 对所有患者入院后在规定时间内,均按要求采集肘静脉血。分别抽取非抗凝血3 Ml,自然凝固后离心取血清测定。采用BIOMERIEUX 公司生产的miniVIDAS 检测仪检测Mb、CTnI,使用一步酶免疫夹心法和最后的酶联荧光分析(ELFA)法检测,试剂为配套试剂盒;采用日本HITACHI 7600-02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心肌酶谱,速率法测定,试剂为上海华臣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配套试剂盒。以CK-MB>24 U/L,Mb>121 ug/L,CTnI>0.034 ug/L 为阳性截断值。AMI 诊断标准至少具备下列3 项条件中的2 项:(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2]。
1.3 统计学方法 不同方法检测结果之间的比较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χ2检验。
2 结果
根据WHO 的AMI 诊断标准,74 例疑似患者中有39 例被诊断为AMI。
2.1 AMI 患者心肌标志物与心肌酶谱结果比较 2 种方法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P<0.05)。在AMI 患者中2 种方法的结果符合率仅为71.8%。心肌标志物诊断AMI敏感度为89.7%,特异度为88.6%,心肌酶谱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1.4%。相比之下,心肌标志物用于诊断AMI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心肌酶谱。见表1、表2。
表1 AMI 患者心肌标志物与心肌酶谱结果比较
表2 疑似AMI 患者的心肌标志物与心肌酶谱综合比较
表2 显示,心肌标志物中CTnI 诊断AMI的敏感度(89.7%)和特异度(88.6%)最高,其阴性预测值为88.6%,阳性预测值为89.7%。Mb、CK-MB 单独用于诊断AMI 的敏感度高于心肌酶谱,但特异度与心肌酶谱相差不大。联合检测Mb、CK-MB、CTnI 在AMI 的诊断中既保证了敏感度又提高了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也得到了提高。
2.2 疑似AMI 患者的单项检测结果与心肌酶谱的结果 见表3。
表3 疑似AMI 患者单项检测与心肌酶谱的检测结果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严重缺血导致的心肌缺血、损伤、坏死,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典型持续的胸痛史、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心肌酶学改变是AMI 诊断的依据。多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但还有许多的AMI 患者早期心电图没有明显改变、心肌酶谱的改变不明确,无法早期确诊。这时,联合检测心肌标志物的作用就更加显现了。因此,对疑似AMI 患者除临床评估外,应进行连续的心电图、心肌酶谱以及心肌标志物检查,以早期发现高危患者并避免对非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误诊。
传统的心肌酶谱包括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HBDH)。AST 在心肌中含量最多,在急性心肌梗死时6~12 h 升高,48 h 达高峰,3~5 d 恢复正常。LDH 分布广泛,主要在肾,其次在心、骨骼肌,其余在肝、脾、胰、肺中,上述组织病变时,血清中的LDH 均有变化。LDH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8~10 h 后升高,2~3 d 达峰值,持续1~2 周恢复正常。HBDH 主要分布于心肌、红细胞、白细胞及肾脏等,升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骨骼肌损伤、急性肝炎、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等。上述酶的分布均不具有组织特异性,灵敏度也不高,不能作为诊断AMI 的指标。CK 通常存在于心脏,肌肉及脑组织中,AMI 患者发病后6 h 内开始升高,24 h 达到峰值,3~4 d 恢复正常。是心肌酶中最先升高的,也最敏感,但持续时间短,不能作为否定心肌梗死的指标。CK 同工酶CK-MB 测定对于早期诊断AMI(小于4 h)有一定的价值,可把测定CK-MB 作为诊断AMI 的早期标志物。然而传统酶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足,相比之下,蛋白类标志物具有高度的专一性、窗口期长、心肌损伤后能快速释放入血且浓度与损伤程度成比例,对AMI的早期诊断更加有利。
肌红蛋白(Mb)是一种结合蛋白,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是肌肉内储存氧的蛋白。主要存在于肌肉中,心肌中含量非常丰富,在肌肉缺氧时,能释放出氧提供给肌肉收缩。AMI 期间,Mb 于1~2 h 快速升高,6~9 h 达高峰,18~30 h 恢复正常水平。本次研究中Mb 对AMI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1%、77.1%,虽然Mb 心肌特异性不算高,但敏感性较高,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3]。与此同时,Mb 也存在于骨骼肌中,从肾脏清除,因而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损伤、肌肉注射、剧烈运动、摄入药物等因素均可导致Mb 的升高,也印证了Mb 对AMI 的特异性不高方面的问题。另外,正是由于Mb 在发作后很快返回基线,当再次发生心肌梗死时又再次迅速升高,所以连续监测Mb 还有助于观察AMI 病程中是否发生再次梗死以及梗死有无扩展[4],如Mb 重新升高,应考虑为再梗死或者梗死延展。
心肌肌钙蛋白(CTn)是肌肉收缩的调节蛋白,它由3 个亚单位组成,包括CTnT、CTnI、CTnC。肌钙蛋白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进行危险性分层和指导治疗决策有着重要指导作用[5]。
CTnI 是一种心肌细胞的独有的结构蛋白,它与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相互作用,造成肌肉的收缩。当心肌细胞坏死时,CTnI 即可大量释放入血,AMI 后CTnI 在3~6 h 即超过正常值上限,14~20 h 达峰值,持续5~7 d 恢复正常,且浓度和心肌损伤程度成正比。由此,与CKMB 相比,CTnI 出现早(或相当)、消失慢、窗口期长、灵敏度和特异度高(本次研究可证实)等优点,对AMI 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是目前临床应用中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较为理想的指标,不受骨骼肌受损等干扰因素的影响。CTnI 升高持续时间较长,对早期AMI 患者来说除了具有明确诊断的指导作用外,还可作为心肌受损程度判定指标。
心肌特异性蛋白(Mb、CTnI)与心肌酶谱对于诊断AMI 各有利弊,因而联合检测心肌标志物才是诊断AMI 的敏感、快速、可靠的指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6]。由表2 可见,较之CK-MB,CTnI 的特异度更高,而且是心肌受损时唯一的特异性标志物。因此,联合检测心肌标志物不论从灵敏度和特异度上更进一步提高了对AMI 早期诊断的作用。现在,临床实验室正在逐步提高心肌标志物在AMI 中的诊断地位,但目前仍无法完全替代心肌酶谱。故而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互为补充,以提高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医生的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不典型AMI 患者争取更多宝贵时间。
[1]闵翠丽.心肌肌钙蛋白I 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比较及应用[J].冲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2):126-127.
[2]刘万车,孙雅珍,焦志玲,等.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的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5):395-400.
[3]张玉碧,史建伟.cTnl、Mb 和CK-MB 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3):326-327.
[4]杜开春.4 项指标联合监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8):736-737.
[5]罗 军.心肌肌钙蛋白在心血管病诊治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1):38-39.
[6]潘柏申.应重视心脏标志物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9):881-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