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住院分娩产妇新生儿喂养状况分析
2015-03-22徐青
徐 青
目前我国至少50%的儿童生活在农村地区,该部分人群的生长发育状况对于我国儿童整体的营养及健康状况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我国将来预防、控制儿童及成人肥胖和相关慢性疾病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力度的加大深入,农村地区母乳喂养率在逐步提高,大部分地区婴儿早期选择母乳喂养[1]。笔者选取我院2010-2012年住院分娩产妇800 例进行调查随访,对新生儿喂养状况及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进行了解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产妇800 例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剖腹产270 例,平产530 例(顺产330 例,会阴侧切200 例)。新生儿生后开奶时间,见表1。出生28 d 新生儿喂养情况,见表2。
表1 新生儿生后开奶时间(n=800)
表2 出生28 d 新生儿喂养情况
2 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产妇身体状况 乳头凹陷42 例,乳房扁平35 例,乳腺管不通26 例,乳汁少58 例,乳头裂32 例。产后大出血7 例,营养不良5 例,贫血16 例,疲劳6 例。母患病不适合母乳喂养:乙肝35 例,结核1 例,上感10 例,精神病8 例,智力低下、痴呆11 例。
2.2 心理因素 抑郁、缺乏自信,对母乳喂养缺乏自信,以致乳汁分泌减少6 例。产妇认为母乳喂养影响体形恢复、导致乳房下垂、身体肥胖5 例。
2.3 缺乏母乳喂养知识 认为生后前几天奶汁分泌不足32例,认为奶粉营养大于母乳10 例。
2.4 新生儿疾病 唇、腭裂6 例,舌系带过短3 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窒息缺氧等患重症疾病需住院治疗92 例。
3 讨论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是婴儿的最佳喂养方式。喂养方式是根据198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的母乳喂养定义,完全母乳喂养包括纯母乳喂养及几乎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包括完全母乳喂养及部分母乳喂养。判断母乳喂养方式的标准:(1)纯母乳喂养:除母乳外,不给婴儿吃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2)部分母乳喂养:指在母乳喂养的同时,加不同量的配方奶或牛奶等喂养。(3)人工喂养:不吃母乳,只吃配方奶、牛奶等代乳品者。
3.1 母乳喂养率 是指完全母乳喂养儿及部分母乳喂养儿的总人数/调查人数。提高母乳喂养率,对加强婴儿营养,提高婴儿健康水平及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次调查中母乳喂养率:经产妇72.48%>初产妇42.49%;剖腹产53.3%<平产64.53%,剖腹产时新生儿开奶时间晚,母乳喂养率低,与以下原因有关:哺乳时体位受限,吸吮时腹痛,进水少及营养不足。不同月龄婴儿的喂养方式发生明显变化,4月以内以完全母乳喂养为主,10月以后人工喂养成为主要喂养方式。这与我国目前的产假制度、辅食添加时间(生后4~6月)的宣传普及等因素密切相关。
3.2 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 母亲工作是近年来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之一,母亲工作迫使母婴分离,母乳喂养次数减少甚至完全以代乳品取代母乳从而断奶,这是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母乳喂养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母亲方面断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母乳不足。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很多,涉及到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但是喂养方式不正确,产妇过于紧张以及劳累等是造成母乳不足的重要因素。此外,文化教育程度较低,缺乏科学喂养知识,母亲自身疾病(如乳头凹陷、乳头裂、营养不良等)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且易受媒体对奶粉不正确的宣传影响,也是造成农村母乳喂养率较低的因素。
3.3 提高母乳喂养率的途径(1)加强孕期保健服务,建立孕母学习班,定期孕期营养测定、母乳喂养咨询及孕期家庭访视,搞好产前母乳喂养健康教育。(2)在医院产科开展母婴同室,产妇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开奶,按需哺乳;加强在社区内促进母乳喂养的宣教。(3)做好新生儿家访,建立婴儿健康系统管理。如何巩固母乳喂养的成功,提高满4 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有待儿童保健工作者的艰苦努力。
[1]陈春明,何 武,常素英.中国儿童营养状况15年变化分析-中国儿童生长发育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J].卫生研究,2006,35:765-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