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2015-03-21孙建东
孙建东
( 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孙建东
( 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文化即思维意识的一种情态,是人的思维意识的表露性反映,同时也是一种具体存在。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里特指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在中华民族的伟大进程中,产生的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具体存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论文认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载体,为依法治国提供丰富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是丰富依法治国内容和方法的重要途径,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程中起重要地积极作用。通过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深刻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凸显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
民族传统文化即在民族进程中演化而来的具体存在,它是因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卷轴中,曾先后产生了多种文化,尤以道家、法家和儒家为内核,辅之以诗、词、曲、古文、绘画、戏剧等多种形式,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全局性特征。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蕴含丰富的思想观念,近年来其研究意义也愈发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则更具表征意义。具体说来,通过研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进程。在民族传统文化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哲理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以反思的形式不断完善自己,将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很好的升华,人们的感情,人们的精神,人们的心灵会在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得到提升和进步的力量,塑造健全的品格。
然而在浩瀚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里,经过历史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得到延展。这就要求研究者们应当在审美情感维度识美的基础上,由情入理,进行深入研究,将那些能够彰显出丰富的历史积淀,渺远的人性内涵,能够上升为一个全民族、时代,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研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和意义
1.1涵养性情,润泽心灵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高尔基曾说:“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轮廓。”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文化经典中的经典。民族优秀传统可以引导人们达到感悟哲理的境界,让人们站在哲学的制高点上审视人文教育的纷繁景象。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依法治国相结合,通过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性分析,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为手段,感悟老子的人本主义、孔子的人文主义和商鞅的以法治国等思想。点燃理想之灯,净化个人情感,塑造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审美中得追求,从认识中获理性,也必定会在教益上有所提升。
研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需要培养较高的文化理论修养去品味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更需要以独到的感悟力去涵泳省察,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会积蓄睿智,调整心态,涵养性情,陶冶情操,塑造性格,将优秀名家的的情怀与信仰,将其背后所蕴含的哲理深衷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紧密联系。
1.2增进信仰,达成共识
道家、儒家和法家的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其诸多文化思想是其民族智慧的精华。老子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这就要求我们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强调“和谐”思想的延展。孔子则主张“仁”,认为“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正是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以德治民”思想的初现,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德治”与“法治”同样重要。商鞅认为“以法治国”,这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推动了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并重视法律的作用,积极研究法律的相关问题,对现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老子的道治精神、孔子的德治精神和商鞅的法治思想,都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我国的国民体系中,依旧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不同党派、阶层、宗教和海内外中华民族儿女,都不会因地域和时间问题背离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以一种增进彼此信仰的方式,形成共同的意识形态和民族凝聚力。
1.3突出主题,凝聚精神
在中国灿烂的的传统文化史中,道家、儒家和法家的文化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其文化特征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依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则需要凸显道家、儒家和法家文化的优秀特质,以其独特的优越性进行作用解读,加快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在研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的过程中,需要对以道家、儒家和法家文化为代表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地解读,抓住其核心主题,并以此突出,在互相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补充,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使之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可以增加民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对全体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与培养。以依法治国为起点,在凝聚爱国主义精神的环境下,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突出表述,将自由、公平正义、人道主义、民本主义和制度创新等和谐思潮进行强调和分享,更能真正体现中国特色,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依法治国中作用的褒奖。
1.4提升实力,扩大影响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举重若轻。当今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依托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等“硬实力”,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也日渐走上国际舞台,成为重中之重。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自由、公平正义等思想和西方一些思潮颇具共通之处,在社会核心的价值层面是可以更迭的。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国先后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对各类法律进行不同程度的修缮,目的就是为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与法治等和谐思想,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让人民当家作主。因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形式,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可以促进依法治国的有效实施,在提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话语权的基础上,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软实力”。以“软”、“硬”实力的综合考量,最终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2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桥梁连接性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今天的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程,正是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正是吸取借鉴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文明的一种传承,能起到浸润人生的作用。在依法治国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一个桥梁连接的作用。作为一个良好的平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基础性、协调性和选择导向性等作用中发挥了其独特功用。
2.1基础性作用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进程中的精华部分,是我们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和来源,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不可忽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依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理解孔子、老子等古代优秀教育家的句句箴言,可以把其思想与时代背景有效地联系起来, 在一次一次的研究中,感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吸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深入到依法治国之中,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法律的约束下,更有利于我们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与我党一直强调的思想相一致的。对于整个国民体系而言,是对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追求产生从基础到深刻的转变作用。
2.2协调性作用
当下,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不安定因素依旧存在,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法律意识淡薄。一些青少年由于接受教育有限,对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知晓甚微,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或者部分青少年在求学过程中可能曾经接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就遗忘殆尽,更没有充裕的时间和悠闲的心情再次去研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许多观点是对我们性情和情操的一种涵养和陶冶,商鞅的法学思想中提到要求我们要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活动等。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虽然无法给予人们外显的价值,但是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旦读得多了,积淀丰厚了,人们自然而然就会从自身的谈吐和举止中感觉到一种特有的优雅气质,不得不对其他人产生一种思想教育影响,在无形中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依法治国中起到了积极的协调作用。
3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特征性作用
3.1人本性作用
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而精神创造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以人为中心,对人和世界展开一系列描写。阅读孔子、老子和商鞅等作品,如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对人的爱要超出血缘关系的“爱人思想”,要尊重普通民众的意识,以教化百姓的方式让百姓懂得礼义道德,教育要根据学生的资质特点施教,而不是根据门第出身的“有教无类”。我们不难发现她们的内容始终在展示着人类的生活,通过各种方式关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探讨着人生价值,关注着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适当表现。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其人本性作用将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结合关注,以此来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时刻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爱国爱民,遵纪守法,铸造完美人性,共同关注人类进程以及心灵的成长。
3.2共鸣性作用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能对人们的精神产生巨大的影响,能开阔人们的眼界,能够引起人们精神世界的触动以及与作家思想上的呼应和情感上的共鸣。而渴望共鸣正是现今社会我们需要一个典型心理特征。他们希望获得认同,能与作者有思想的共鸣,满足心中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完备之中,但放眼社会,社会上一些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这足以说明我国在法制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依旧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一种情怀,一种关怀社会上弱势群体的情怀足以引起公民的共鸣,这对培养公民的思想担当意识,公民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起到了共鸣性的作用。对于公民来说,通过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的真情实感,通过作者的人生经历,才能寻找到思想上的一致性,从而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依法治国中的共鸣性作用。只有公民的法律素质的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律素质才能提高,才能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
4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依法治国的实效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校教育也不再固步自封,逐步走向多元化趋势。高校学生的课程安排逐步综合化,不同专业制定对应的专业与学位培养方案,大体上由学位课程、必修课、选修课三部分构成,学位课程还可以细化为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但部分大学生由于志愿调剂的原因,专业和兴趣不能对应,对待专业课的热情不高。对于必修课的学习,积极性较差,以应付的心态学习,对教师上课的效果评价也不高。究其原因,是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必修课的学习基本以理论学习为主,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环节,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脱离,无法直接创造价值。
但在高校学生的选修课中,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因为兴趣济济一堂,更具融合性。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例,一些《唐宋诗词诵读》、《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作品选读》、《儒家文化之我见》开始慢慢走入大学生的课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情怀在大学生中开始渗透,“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愁情也与大学生的心里形成了共鸣,这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我们接触教育开始,就一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诗词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作品,将其中的精华放入依法治国中,延伸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效性。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具体实践的引导下,促进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因此,在增强依法治国的实效性方面,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丽果.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对策[J].科教文汇,2014(2)
2张维平.论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青海社会科学,2009(5)
3孙岳鹏.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的实现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14(1)
4郑建辉.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责任编辑:谭银元)
On the Role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 and Culture in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SUN Jian-do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 China)
Abstract:Culture is a kind of thinking consciousness, which exists concretely.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has huge impact on the great progr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is the theme of the eighteen session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in which it is proposed to build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and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leading role in promoting the theme of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According to the essay, the excellent national tradition and 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theme of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provides sufficient theory resource and practice base, and is the important way of enriching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the theme of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uilding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ese nation, this essay gives deep explanation on the meaning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mphases the role of excellent national tradition and culture in 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
Key words: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ruling the country by law;function
作者简介:孙建东,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18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8100(2015)02-01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