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城市更新进程引发的对艺术设计的思考
2015-03-21尹文静
尹文静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由城市更新进程引发的对艺术设计的思考
尹文静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50)
摘要旧城改造是一个世界性范围的题目,每个国家都有其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自身的经验,中国也有着自己的摸索,在进行城市更新的同时,不断的推翻和认识,逐渐发掘出旧城内在的精神和人文价值,以及它至今仍然承载着的大量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本文主要讨论了人们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逐渐觉醒的人本主义,更多的考虑弱势群体的意志和心理需求,给予设计师在建筑、景观、产品设计中对于“设计以人为本”这句话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人文价值;心理需求;艺术设计
1老城区的衰败历程
以一般的老城区旧居住区为例,它们的衰败有主要的两个原因,都与城市的发展与进步有关。第一个原因,老城区整体的居住条件比较恶劣、水电管道以及消防等基本的公共设施不齐全、房屋间距狭小以至于很多居住房没有足够的采光与日照时间,要维持居住屋主需要对这些老房子不断的进行维护,这其中产生的费用不断增加,但由于老城区整体居住环境的下降,此地段的房屋出租基本费用则会不断降低。屋主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则往往会将一个房间用劣质的材料分割成若干个小的房间来增加自己的租金收入,但如此则更加速的房屋的老化。第二个主要原因是老城区中成长起来的第二代、第三代,他们很多都受到高等教育,工作区间往往在一个城市中更加发达的开发区或是金融区,这些新城区有更好的居住环境,他们往往会选择重新购买新城区的房屋而离开老城区的居住环境。老城区留下的则是没有受过好的教育、以及城市中的较低收入者,这种情况导致旧城区的屋主更难有足够的经费来改善居住环境,整体的房屋及设施则会恶性循环,更加的衰败。当城市的扩张以及更新出现更有经济价值的用地需求时,这些衰败的老城区就会成为政府第一个考虑到的拆改对象。
2城市更新的主要对象
联合国人居中心的一项研究指出,旧城居住区改造的主要对象一般是内城贫民窟(inner city slum)-在内城合法出租房地区所形成的贫民窟。贫民窟是指那些极不符合标准的或破旧的影响居民的健康、安全和道德的住宅区。贫民窟的表现包括;⑴不适当的居住空间—拥挤问题;⑵不适当的室外空间—卫生、阳光和空气达不到标准;⑶不符合标准的建筑—缺少设施和保暖等;⑷几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失学率高、人口健康水平低、婴儿死亡率高、社会控制弱、居民的社会参与水平低。
3城市更新的动力
旧城居住区需要政府的重新规划与改造,其中主要的动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化的物质经济条件:主要指的是老城区的整体住宅条件、水电管道以及消防等基础设施等物质环境的不断老化陈旧;
(2)老化的使用条件:主要是指老城区的采光普遍较差及日照时间不足导致的居住卫生标准过低,老城区内空间狭小,致使超市、公共厕所、公共菜市场等社区基本的公共配套落后,已经无法达到现代化的基本生活配套要求;
(3)老化的旧城区规划条件:主要是指现代化的城市扩张及更新使得城市的土地有更高的密度与强度要求,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内的房屋逐渐纵向发展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老城区中普遍的6层以下的房屋,对于城中的土地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利用,在城市内长期流动人口的剧增下,老城区需要有更好的土地规划。
4城市更新的三个重要阶段
(1)修补阶段
在经济条件不足的时期内,政府往往会投注相较拆改更少一些的经费来为老城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做一些改善。主要停留在增加某些重要的生活配套以及消防设施、维修进出的道路以及水电管线等基础设施上面。这样可以基本保留主要的建筑风貌以及城区结构。在经济费用不足的时候,也只能通过这些基础的手段来尽量的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以及延长旧城区的使用寿命。
(2)“拆落地”阶段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旧城改造中大批原有建筑被拆除,包括有历史特色的建筑,取而代之的是众多的写字楼和高档住宅,其中大部分新建项目有为高层建筑。旧城区的原有机理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3)“拆、改、留”阶段
面对大面积有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旧城区被拆除,导致城市风貌特色受到破坏的现状,政府贯彻“拆、改、留”并举的方针,尤其注意把旧城区改造同保护城市文化结合起来,做好保护性改造。很多的报道以及新闻表明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到被列为旧城区地区内的居民居住生活,很多国内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时代的悠久也逐渐衰败,但是旧城区是人们世代生存的地域,其中人与人有着比新城区更为紧密的联系和深厚的情感。旧城区的人文与生活也成为了旧城区保留的主要因素之一。
5现代城市更新策略
随着人们对旧城区所起作用认识的不断加深,单纯地把它看做一种住宅、而且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不太合标准的住宅”的概念开始受到质疑。人们认识到独特建筑风格的重要性,认识到改造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解困”问题,蕴含在其中的原有邻里结构等人文因素也开始受到重视。同济大学冯纪忠教授提出:“任何现存的居住环境,都不仅仅是种种物理对象的总和……它在自身之内包括城市居民的意志,是城市居民有意识活动的一种物化体现,正是这种文化因素的作用,使环境超越自身的物质结构和基质,形成一种潜在的价值……一切从事改造工作的同行们,通过自觉的追求,将城市中有效的、潜在的文化因素整合到物质环境的改造中去。”充分说明了拆改城区内部的特有居民生活促成了改造方式的形成。
6设计认识
我们也不要忘记,今天备受我们推崇的旧城住宅,在当时其实也是在商业利益的推动下,不断以更新,更时髦的形式来迎合风云变幻的市场的。可到了今天它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并且还被赋予了那么多“专业”上的解释。所以市场的要求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也反映了一定时期普遍的社会心理需求,我们作为专业设计人员要避免的是它的短视和庸俗化倾向。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设计,坚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
旧城区的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人”的身上,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于很多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有利于国家以及城市形象的建立有着促进作用,也有利于人们对于地区特色如徽派建筑、上海里弄等特色建筑引发的特色城市形象的识别。(2)现代人的精神层面匮乏导致很多的社会问题,而老社区中蕴藏着的丰富的邻里社区关系会形成已经搬离老城区的第二代第三代对于成长社区的归属感,这样的情感是城市创建主体对于亲人的感情、对于城市的感情,而老城区则在某种意义生成为了这种丰富感情的载体。
由美国心理学家A.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可以看出在创意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人在情感上精神上的诉求,设计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角色,其作用与功能日益重要与复杂。
7结语
设计师需要由表层物质文化和中层行为制度文化进而深刻了解人与社会的深层精神文化,从生活中的细节出发观察社会,体验设计由改善人的生活而带给人精神需求上的满足。明确认识“设计以人为本”的社会内涵,坚持可持续发展可循环的设计,关注人——物——环境——社会,感受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等一系列的社会生产过程。当前单纯靠技术来弥补人对生态产生的影响目前已经略显吃力,重视精神、生态在当前设计发展问题中扮演的角色,以人、自然、社会共生共荣作为人类认识决策、行为实践的基础,从自身对社会上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入手,以人对社会的自觉关怀和生态道德、公平正义的使命感作为其自律机制,以合理先进的社会引导机制作为其坚强有力的物质、制度保障,找到一个在满足人类欲求与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点,是从根本上解决设计可持续发展的良方。
参考文献
1范文兵.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谭英.从居民的角度出发对北京就成居住区改造方式的研究[D].清华大学,1997
3陈泳.城市空间:形态、类型与意义[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郭彦弘.城市规划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邹经宇.第五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谭银元)
Inspiration of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on Art Designing
YIN Wen-jing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Wuhan 430050, China)
Abstract:The reconstruction of old cities is a worldwide subject, and each country has experienced the re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China has also made the explor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During the renewal process of cities, the inner spirits and humanistic value of old cities are also exploited and renewed, and the history, the culture as well a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pirit still possessed by the city today are also recognized.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humanism awakening gradually during the renewal process of the city, and specially focuses on the thoughts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encouraging the designers to take “human-oriented designing” concept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designing of architecture, landscapes, and products.
Key words:humanistic value;psychological needs;art designing
作者简介:尹文静,主要从事工民建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2014-11-27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8100(2015)02-0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