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注射移植充填面部凹陷的手术配合
2015-03-21谢松梅周同葵巩梦童龚桂荣
谢松梅 周同葵 巩梦童 龚桂荣
(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整形美容科,江苏 徐州221009)
颜面部软组织凹陷对容貌有严重影响,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充填治疗面部软组织凹陷在我国已经有10余年的发展,技术不断进步成熟。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术是指将患者脂肪较丰厚的部位,如腹、臀、大腿或上臂等处的脂肪,用湿性真空吸脂方法吸出,经过特殊处理成纯净脂肪颗粒后,注射植入需要改变的有缺陷的受区,完善受区形态的一种手术方法[1]。我科2010年2月-2014年6月对31例面部软组织凹陷患者实施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1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5例;年龄19~41岁。其中,颞部凹陷14例,面颊部凹陷8例,上睑凹陷3例,前额凹陷6例。外伤后引起面部软组织凹陷20例,先天发育障碍11例。上述部位注射自体脂肪颗粒1~3次,平均2次。
1.2 手术方法 皮肤常规消毒,肿胀麻醉后,用3.0mm的钝头吸管,用20mL注射器吸脂,负压控制在20mL注射器内3~5mL左右真空。在皮下脂肪层由深向浅采用扇形往复抽吸,抽吸量视术前设计量而定。供区常规加压包扎。在无菌状况下,将所获脂肪颗粒洗去血迹,破碎脂肪细胞和脂滴剪碎抽取物中纤维条索物后,生理盐水反复漂洗、静置、分层后,取中层饱满的脂肪颗粒作注射移植用,在标记的注射范围内,采用多层次、多隧道、多点位的注射方法,边退针边缓慢、均匀地注入脂肪颗粒,使脂肪均匀分布在填充区域,并用手轻轻抚平塑形,注射量多于缺损量40%需要量,缝合伤口并适度加压包扎。
1.3 结果 31例患者经过1~3次脂肪注射填充均达到了理想效果。其中5例颞部凹陷,2例面颊部凹陷患者经过3次注射填充,9例颞部凹陷,6例面颊部凹陷,3例前额凹陷,1例上睑凹陷患者经过2次注射填充,其余患者经过1次注射填充。术后随访,未发现有硬结、感染,面部填充区域手感柔软效果满意。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准备 参与术前病例讨论,充分了解手术医生的构思,熟悉手术步骤完善术前器械、物品准备。详细告知患者手术治疗方案、基本操作步骤、预后情况及成功案例,指导患者手术各阶段的配合要点,树立客观的期望值。护士充当着美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要用心理沟通和人际关系等软技能[2]帮助患者打消顾虑、建立对手术的信心。严格为患者保密,使患者产生信赖和安全感,让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术前晚嘱患者洗澡,吸脂区注射区皮肤清洁无炎症,留取术前照片,调节手术室温度为22~24℃。
2.2 术中配合
2.2.1 术中监护 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加肿胀麻醉后,取分腿仰卧位,双下肢用无菌巾绷带包裹,以利于手术野暴露,便于操作。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心电监护每隔30min监测1次,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重视患者的自身感受,通过放背景音乐、谈话、暗示等手段帮助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轻松、愉快地度过手术期。
2.2.2 抽吸脂肪,纯化处理 目前脂肪的获取有机械负压抽吸、注射器吸取及手术切取脂肪块剪碎成脂肪颗粒等方法。用专用吸脂针接20mL注射器负压控制3~5mL左右真空,在皮下脂肪层由深层向浅层扇形反复抽吸,密切观察注射器内抽吸物的颜色,若为鲜红色,应立即提醒医生改变抽吸方向和深度,取得所需足量脂肪颗粒。将注射器内的脂肪倒入无菌棉垫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过滤,去除血液及杂质,洗尽已破坏的脂肪细胞、脂滴等。静置3次较大的脂肪组织应予以剪碎,使注射器内存留淡黄色的脂肪颗粒。
2.2.3 脂肪颗粒的移植及护理 受区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术中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根据凹陷的范围和皮肤的薄厚选择不同粗细的针头,呈扇形以多隧道、多层次,边退针边注射方式缓慢注入到腔隙中,尽量缩短脂肪颗粒离体时间,护士准确记录移植时间及注入量。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脂肪颗粒移植后,局部用湿细纱布轻揉表面,使脂肪分布均匀,与受区充分接触,增加脂肪细胞活性,预防硬结发生,达到理想的塑形。由巡回护士手持化妆镜让患者自己观察注射效果,并用弹性绷带包扎固定。
2.2.4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吸脂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脂肪栓塞,其症状在术后24~72h内发生,术后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24h内卧床轻度活动及按摩肢体、屈伸抬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自体脂肪移植也伴随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如发炎、感染、脂肪吸收、脂肪坏死、液化、钙化等问题。术后早期可能发生疼痛、水肿、面部淤青,烦躁失眠等不适,护理人员予解释安慰,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指导患者放松等以提高应对能力。密切观察手术部位变化,发现有红、肿、热、痛、波动感、表面凹凸不平时,要及时报告医生。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5d,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辅助脂肪细胞成活[3]。
2.3 术后护理
2.3.1 供区护理 脂肪抽吸部位加压包扎压迫止血,嘱患者穿合适的弹力紧身衣3~6个月,起到压迫和塑形作用,敷料要平整,压力要均匀。密切观察伤口渗液情况,术后1~2d脂肪抽吸部位可有淡红色液体渗出,24h渗出最为显著,在卧床休息期间要做好衬垫,避免污染床铺,告诉患者不可自行松开加压的弹性绷带,以免造成皮下血肿或影响塑形。每天换药,更换敷料,术后7d拆线。
2.3.2 受区护理 脂肪颗粒注射完毕后,用湿细纱布轻揉表面,使脂肪均匀分布受区,用纱布和绷带加压包扎,起到压迫止血和防止脂肪移位的作用,注意加压包扎的松紧度,根据肿胀消退情况随时调节松紧度,术后第3天后改用网球头带加压,松紧度以张开后伸进2指为度。术后患者会有轻微的胀痛,予以解释安慰,观察受区情况。术后3~7d采用理疗促进水肿吸收,红外线强大的渗透力可以深入皮下组织,温暖身体内部,赋予细胞力量[4]。
2.4 出院指导 术后2周内,若发现填充区不均匀,可在突出部位稍用力按压,促进变平,切不可强行用力按压导致脂肪移位。睡觉时尽量仰卧,避免俯卧位,以免移植组织受压。告知患者术后1~3个月内可能发生色素沉着,移植量过多或不足,移植区结节等情况。术后恢复需要3~6个月,术后7d、2周、4周、3月及1年按时复诊,加强电话回访,留取术后照片。如因填充区不均匀,脂肪部分吸收等原因效果不满意,可在6~12个月后做二次填充。
3 小结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充填面部软组织凹陷,具有创伤小、供受区瘢痕小。受区形态均匀自然、具有可重复性、技术操作简单、不需附加切口、易于塑形且可终生存活等优点[5]。但存在着脂肪移植后吸收及存活率低的问题,其中供区部位、脂肪颗粒离体时间、注射方法、手术室环境等均会影响脂肪颗粒存活率。有研究[6]表明:在临床脂肪颗粒注射移植中采用注射器法最佳。选择大腿内外侧脂肪作为首选的脂肪来源,研究发现大腿处的脂肪组织脂蛋白酶活性高于臀部、下腹部、上腹部依次递减[7]。脂肪获取后暴露脂肪组织的时间不宜超过60min,这个时间段的脂肪细胞移植效果最好,120min后脂肪细胞形态发生很大变化,并足以影响脂肪移植手术的成败[8]。正确的手术配合是提高脂肪颗粒存活率,降低并发症的有力保障。手术前,要充分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对手术的期望值,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手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强化无菌观念,准确记录肿胀液量和脂肪填充量;术后做好一般护理,供区、受区的观察与护理,严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出院指导,使患者平稳地渡过围手术期,达到预期手术效果。
[1]李赴朝,丁芷林.脂肪抽吸与脂肪移植术[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7.
[2]吴在德,郑树.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
[3]于波,杜太超,邵祯,等.自体脂肪移植在改善面部容貌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3,8(4):249-251.
[4]刘向文,代金荣,常秀芬.红外线照射对自体脂肪移植面部年轻化患者的临床效用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2):1871.
[5]安彩霞,乔星,普熊明,等.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2):1727-1729.
[6]张新合,郭东来,高建华.取材方法对脂肪细胞损伤程度的人体观察[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1,17(5):290-291.
[7]Xie Y-Zheng D,Li Q,et al.The effect of centrifugation on viability of fat grafts:an evaluation with the glucose transport test[J].Plast Reconstr Aesther Surg,2010,63(3):482-487.
[8]Sherrell J Aston,Douglas S.Steinbrech,et al.Walden:Aesthetic Plastic Surgeey[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699.